当前位置: 首页  学校要闻
 
造物与思辨:第十二次全国工程哲学学术会议在我校召开

926日至28日,第十二次全国工程哲学学术会议在我校松江校区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与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联合主办,中国科学院大学跨学科工程研究中心与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创新战略研究院承办,《自然辩证法通讯》《高等工程教育研究》等学术期刊支持协办。来自国内外工程哲学领域的专家学者、行业领军人物及高校代表120余人齐聚松江,围绕“工程创新、工程教育与社会发展”主题,在理论与实践、造物与思辨之间,展开了一场跨学科的思想碰撞。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党委书记李江,中共中央宣传部原常务副部长龚心瀚,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理事长、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杨振斌,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工程哲学专委会、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合为会议开幕致辞。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副校长夏春明出席会议。



李江在致辞中感谢各界对我校新时期工程教育、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事业的深切关怀与大力支持,希望通过本次学术会议,促进哲学思维与工程实践双向互动,引领工程活动向更高质量、更具人文关怀的方向发展,促进高等教育更好地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会议共举行了十一场主旨报告。



中国工程院院士傅志寰作《加强工程师队伍建设,为发展新质生产力作出更大贡献》主旨报告。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系统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杨宏作《数字化、智能化技术赋能复杂系统工程实践研究》主旨报告。



中国工程院院士胡文瑞作《超级工程研究报告》主旨报告。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合作《实践出真知——<实践论>工程哲学思想指导陆相页岩油高效开发》主旨报告。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校长顾问Joseph Press教授、德国达姆斯塔特工业大学Alfred Nordmann教授从国际经验、传统与现代工程哲学融合等角度分享了“哲学与工程成就创新”和前瞻性的工程哲学模型报告。中国科学院大学李伯聪教授等就格物致知与格器致知、工程哲学价值、工程的非完美性、大兴机场建设实践等不同领域展开交流。特别是来自北京邮电大学的纪阳教授团队,从墨经、考工记等古代文献及考古中发现了第一性原理的历史源流,引起了与会学者积极反响和讨论。

会议举行了4个平行分论坛,由学术期刊资深编辑和学者担任主持人和评议人,四十多位学者、硕博士研究生等报告者分别聚焦全球化视野中的工程哲学与工程创新”“工程生态、设计哲学与社会发展”“工程哲学、工程伦理与工程教育”“工程哲学、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与工程师精神等主题开展交流,120多位教师和学生参与研讨。



论坛开幕式上还举行了《工程生态论》《工程哲学100问》的新书发布,傅志寰院士、丘亮辉先生、李伯聪教授和王大洲教授等著作者,高等教育出版社、苏州大学出版社等向我校图书馆赠送了相关书籍。

本次会议的成功承办,是我校加强学术交流、推动校社协同发展的重要举措。学校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深入总结会议成果,将工程哲学研究与学校工程教育实践紧密结合,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工程学科建设,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为培养更多高素质工程人才、服务国家工程事业发展与区域经济社会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责任编辑:
 
一周热点
一月热点
视觉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