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题目 | 航空发动机机匣包容性等适航技术表征方法与测试 |
主办单位 | 数理与统计学院 | 协办单位 | 应用数学系 |
讲座时间 | 6月29日 13:30-15:00 | 主讲人 | 郑百林教授 |
讲座地点 | 行政楼1308室 |
主讲人简介 | 郑百林,同济大学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同济大学-中国航发商发适航技术联合创新中心主任,曾任副院长。获固体力学博士学位,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博士后,美国UIUC大学访问学者。主持完成基金委、国防科工局、科技部以及工信部等国家级项目20多项,发表SCI论文90多篇,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50多名。长期主讲《计算力学》、《数值模拟导论》以及《无边界工程师》等课程。担任《计算机辅助工程》副主编、上海市力学学会教育委员会主任,获江苏省“双创人才”荣誉称号,获上海市教学改革二等奖、中国造船工程协会科技进步特等奖及国家宝钢优秀教师奖等。研究领域新能源力学及耦合场。 |
讲座内容简介 | 大涵道比航空发动机研发水平是一个国家科技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过去百年间这项技术被欧美少数国家垄断,2009年国家集中科技与资金成立相关单位,研制大功率航空发动机,为我国突破若干个卡脖子技术汇聚了全球科技力量。 适航技术是贯穿发动机从研发、设计到制造全过程飞行安全符合性技术,本讲座从结构包容性、声学符合性以及防火安全性等方面阐述我国在与西方发达国家存在明显差距的情况下,从基础技术理论方法到工程技术突破,短时间内完成了相关关键技术突破的理论与技术发展过程,突出了数理基础科学在国家重大工程的重要作用。 |
数理与统计学院举办“航天领域中的基础问题”学术讲座
作者:开玥

为增强数学与航天领域交叉学科的深入交流, 6月29日下午,数理与统计学院特邀同济大学郑百林教授来校为学院师生做适航技术UIC多学科布局与发展和航空发动机中的若干力学与数学问题的讲座,讲座主题为“航空发动机机匣包容性等适航技术表征方法与测试”。中国航发商发研究员、主任工程师柴象海研究、学院相关学科专业青年教师和研究生参加。讲座由数理与统计学院院长王国强主持。
飞行器适航技术主要针对飞机飞行过程中的安全性问题,郑百林教授从结构安全性、系统安全性、性能安全性与环境保护四个方面分别介绍了适航技术的研究重点。进而,从实际案例入手,理论联系实际,郑百林教授讲解了适航技术与其他多学科领域交叉的特性,并着重讲解其中存在的各类数学问题,为在座的青年教师与学生提出了挑战。讲座中,郑老师还介绍了目前同济大学就适航技术与航发商发建立起来的一系列合作关系,为学院今后往工程实际应用方向的发展提供了思路。
大飞机的发动机一直以来就被列为我国“卡脖子”的技术之一,参加讲座的专家和教师一起进行了深入讨论。柴象海研究员在交流中介绍了大飞机发动机研发的难点,总结了攻克这些难点过程中所需要解决的各种数学与力学问题,并给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可能研究方向。
深入了解工程实际,特别是各项“卡脖子”技术中的基础问题,是数理与统计学院师生需要深入展开研究的重点方向。学院将以实际应用需求为导向,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推进数理与统计学院向实际应用领域的高质量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