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校要闻
 
【聚焦“三特”】城市轨道交通学院:高质量建设轨道交通共同体

发挥“轨道结构超声导波检测技术”特点,构建协同创新研究共同体;发扬“轨道交通振动与噪声控制”特长,在振动噪声控制领域达到国际一流;发展“轨道交通运营安全与应急管理”特色,打造多学科交叉的轨道交通全生命周期运营安全服务品牌。城市轨道交通学院面向轨道交通运维人才和技术需求,全面梳理学院学科特点、特长和特色,立足行业,开放融合,高质量推进工程大轨道交通共同体建设。

在特点方面,学院围绕“轨道结构超声导波检测技术”组建了“轨道结构智能无损检测技术”研究团队,针对超声导波检测技术在轨道交通结构健康检测方面的应用转化开展深入研究。近年来,团队获批国家级项目5项,研发了“钢轨断轨监测系统”“轨道板缺陷探伤系统”“钢轨探伤及自动识别系统”等系列产品样机。后续,学院将聚焦“轨道结构超声导波检测技术”,构建协同创新研究共同体,开展面向轨道交通行业工程瓶颈问题的技术攻关和产品研发;与杨浦科技创业中心共同打造“交通运输工程高质量创新平台”,积极推进相关科研成果转化应用。



在特长方面,学院围绕“轨道交通振动与噪声控制”组建了国际顶级专家领衔的学科团队。学科团队研究内容涵盖了振动与噪声机理、振动与噪声预测、噪声源识别、振动与噪声控制技术等方面,形成了“理论创新-技术应用-检测服务-产品转化”为一体的完整创新链条。近年来,团队获省部级科技奖励7项,承担国家级项目13项,包括国家级重大项目1项,成果转化近1700万元。后续,学院将利用在轨道交通振动噪声领域的影响力,打造国际轨道交通振动与噪声学术交流阵地;整合校内资源,依托上海市工程研究中心与专业技术服务平台,积极申报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重点投入CMA检测实验室建设,提升检测服务能级;引育并举、开放融合,打造科研共同体,实现国家级奖项、国家级重大项目突破。



在特色方面,学院围绕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行业需求,精准定位,组建了“轨道交通运营安全与应急管理”学科团队。团队以“人因安全”为基点,向上扩展,形成“感知—评辩—管控”运营安全技术链;通过运营安全技术链,横向扩展,形成“车辆—铁道—通号—运营管理”多学科方向协同创新共同体。聚焦“轨道交通全生命周期运营安全与应急管理”,开展可持续性轨道交通行业和企业服务。作为独立第三方完成上海市轨道交通16号线一期8条线路的运营安全评估,主持编写国内首个轨道交通运营安全标准,共主持或参与制定行业标准与规范14项,包括国家标准1项,地方标准6项。后续,学院将围绕“轨道交通运营安全与应急管理”特色,引育并重,创新合作,打造校企协同发展命运共同体;推进标准申报和编制,持续提升行业影响力。



下一步,学院将聚焦“三特”,加强体制机制创新,持续推进平台建设,深化产教融合。通过立足行业、对标前沿、突出特色,交叉融合理念吸纳校内外人才开展联合研究、技术开发、科技成果转化等合作,构建多元多维产教育人共同体、创新共同体,推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升级,打造轨道交通学科高地和行业服务品牌。 

责任编辑:
 
一周热点
一月热点
视觉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