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校要闻
 
【喜迎党代会】提升有组织科研效能 激活技术创新源动力

推进科研管理体制改革,深化科教融汇与产教融合,聚焦高层次人才、高等级平台、高级别项目、高水平成果、重大工程项目,第三次党代会以来,学校科研核心创新力持续增强,不断取得历史性突破,成为学校内涵式快速发展的源动力。

强化战略需求导向,标志性成果多点涌现

五年来,学校系统推进有组织科研,以服务国家和区域战略需求为目标,打破传统学科壁垒,发挥高层次人才引领作用,在项目申报、技术选育工作中取得优异成绩。

学校以国家级科研项目申报为突破口,科研项目体量及质量持续得到改善,重点项目与重大项目不断实现新的突破,首次获批科技部科技创新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项目、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委托项目、国家自科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培育项目、国家自科基金联合基金重点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专项重点项目等,五年来累计获批各类国家级项目180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28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45项,其他类别项目7项,获批总数在市属高校中名列前茅,为我校学科发展、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支撑。



其它标志性科研成果也呈现出良性增长、多点涌现的态势,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奖励51项,实现了省部级一等奖的突破,科学技术奖、决策咨询奖总数在市属高校中排名前列,获奖数、获奖类别及等级取得了历史最好成绩。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和爱思唯尔(Elsevier)发布的第六版《年度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中,我校7位学者入选“终身科学影响力排行榜”、9位学者入选“2022年度科学影响力排行榜”,意味着我校学者在其所研究领域具有较高的世界影响力,充分体现了我校学科建设成效和科研工作实力。



着力机制改革赋能,科研人员活力得到激发

学校加快推进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为广大科研人员创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全面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要求,对标上海市《关于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增强科技创新中心策源能力的意见》,出台系列相关文件政策,使科研人员在“人、财、物”管理上获得更大的自主权,充分调动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学校在提升精细化管理方面下功夫,举办学术沙龙、专题讲座,解析政策,精准滴灌,充分释放科研创新活力。

五年来,学校注重平台建设与多元合作,协同创新中心、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政府决策咨询研究基地、高校智库等省部级平台达21个;哲学社会科学咨政服务能力持续增强,数十篇智库成果获国家、省部级领导肯定性批示;获发明专利授权1150项,知识产权质量加速提升。



践行区域协调发展,服务社会能级持续提升

作为上海市技术转移协会理事单位,学校紧跟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和G60科创走廊发展规划,推进二级学院与松江区委办局、街镇园区的战略合作,主动对接人工智能、集成电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和节能环保等松江区重点产业,逐步在G60科创走廊沿线城市建立技术转移分中心或工作站。

五年来,学校产学研合作项目数、合同累计金额、成果转化态势持续向好。融合科技项目增势喜人,合同总经费达4700余万元,其中千万级和百万级项目共计11项;知识产权转移转化数量和转化金额均保持上升态势,以专利许可、专利转让和科技成果作价入股等形式实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项目140余项,交易金额5700余万元;横向科研项目数量与合同金额均显著增长,新增合同总经费达4.99亿元,其中百万级项目突破110项,有效发挥了高校的社会服务功能。


责任编辑:
 
一周热点
一月热点
视觉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