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20日总第914期

时间:2020-09-21浏览:10设置

32项!我校202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获批数量创历史新高

编者按 宝剑锋从磨砺出。我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获批项目再创新高,是在人才强校战略的引领下,完善顶层设计,全面提升学科的核心竞争力,充分发挥有组织科研的优势,广大教师追求卓越,结出的丰硕成果。时值学校建设博士学位授权单位之际,这些获批项目印证了工程大学科发展实力,在创建国内一流的现代化工程应用型特色大学的征程上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日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了202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集中受理期部分项目的评审结果。今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科学技术(类)基础研究(款)自然科学基金(项)预算数比2019年预算执行数减少22.07亿元,减少7.1%。与此同时,申请量比2019年同期增加12.03%。在这样严峻的形势下,我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逆势上涨,成绩斐然。

我校共获批项目32项,项目总经费1114万元,项目数及经费总额均创历史新高。按项目类型,面上项目9项,联合基金1项,青年基金22项。按科学部,工程与材料科学部12项,信息科学部6项,数理科学部5项,化学科学部5项,管理科学部3项,生命科学部1项。按学院,化学化工学院7项,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5项,电子电气工程学院、城市轨道交通学院及数理与统计学院各4项,材料工程学院3项,管理学院及服装学院各2项,工程实训中心1项。

202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期间,学校党政领导高度重视,以学科为引领,充分发挥“有组织科研”的申报组织模式,第一时间召开专题研究会并进行顶层设计。科研处从校院(部、中心)二级层面制定申报策略并组织申报,校领导以及科研处负责人在关键时间节点下沉到二级单位推动申报,科研处分管负责人员直接面向教师,从申报政策、申报书撰写、资源整合等角度积极指导申报。申报期间,科研处和相关学院(部、中心)多次邀请校内外专家对各申请书提出修改意见,提升申报书质量,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立项奠定了坚实的质量基础。

2021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申报工作又将启动。基金申报工作任重道远,科研处将不断总结过去的经验与不足,进一步做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组织申报工作,争取2021年更上一层楼。(邢晨晨)

  

  

13项科技成果亮相第22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

915日,第22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在沪开幕,这是疫情期间首个国家级线下展会,我校13项科技成果参展本届工博会。参展项目以服务“上海科创中心建设”为引领,涵盖机械装备、人工智能、新材料、生态环保、疫情防护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次展览由我校技术转移中心策划组织。

工博会开幕当天,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副主任刘红斌、上海市教委主任王平、上海市教委科技处处长许开宇和上海市教委科技发展中心主任陆震,在夏春明副校长的陪同下参观了我校展区,并听取了王际平教授团队进行的项目介绍。

夏春明副校长参观了我校参展项目,重点听取了王际平教授团队“纺织品非水介质染色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示范”项目、李光辉教授团队“碳化硅陶瓷膜机汽处理装备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崔国华教授团队“智能建造移动钻孔机器人”项目的介绍。夏春明副校长对我校已落地转化的科技成果充分肯定,并对后期科研开展给予鼓励,对我校在科技成果转化、助力企业发展、服务社会经济方面寄予了更高的期望。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开启各项科研攻关,助力疫情防护,吴亚生教授科研团队开发的“疫情防护功能型口罩”亮相此次工博会。参展的功能型系列口罩包含7款成人口罩,3款儿童口罩,1款宠物口罩,1款口罩消毒器,共12件完成作品。夏春明副校长和吴亚生院长进行了深入交流,希望各科研工作者能充分发挥特长,为疫情防护贡献一份力量。

连年参展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已成为我校探索与产业发展融合、以科技赋能产业的缩影。近年来,学校聚焦国家和行业重大需求,立足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着力构建协同创新体系,努力把学校科研成果的“智力”转化成产业的“战力”,服务支撑机械装备、新材料、人工智能等产业科技创新,推动学校科技成果与产业生产精准对接,努力突破“卡脖子”技术,产生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有效赋能科技产业新发展。(刘书华)

  

  

志存高远 脚踏实地

学校开展新学期教学巡查工作

914日是我校新学期本科生教学周第一天,也是新冠疫情过后的第一个线下教学学期。学校党政领导走进各校区教室,深入本科教学一线开展新学期教学巡查工作。

本次巡查分校、院两级展开。校级巡查共分八组,由全体校领导带领,分别对松江校区的教学楼、艺术楼、航飞楼、现代交通中心,以及长宁校区和虹口校区的教学情况进行了巡查。院级巡查组由各二级学院党政领导组成。本学期本科教学安排开课3787门次,涉及院部(中心)19个。

巡查中,校领导认真了解学生返校报到、学生到课率、教学安排、任课教师排课、教学设施设备保障等情况,并对教学管理工作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各教学单位开学准备充分,师生精神饱满,教学秩序有条不紊,教学辅助设施运转正常,新学期教学工作开局良好。(唐春锋)

  

  

光荣!95名学生应征入伍

914日,长宁区在2020年新兵入伍役前集训基地举行了新兵入伍欢送仪式,会议宣读了定兵名单,我校共有95名学生入伍,其中男生90人、女生5人,本专科生94人、研究生1人。会议结束后,新兵将赴各部队报到。

2020年征兵工作分春、秋两批次开展,从201911月开始学校启动了征兵宣传、身体检查和政治审核等工作,受疫情影响,2020年新兵在秋季统一入伍。在校党委领导下,党委学工部、武装部成立校院两级领导和工作小组,完善各类优抚政策,开展线上、线下动员工作,督查学院征兵工作进度,落实体检、政审和役前集训工作,通过组织到位、制度到位、发动到位、措施到位和服务到位为征兵工作完成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应对今年的特殊情况,学工部、武装部、各学院通过网络开展了征兵宣传,对有入伍意愿的学生通过电话和社交软件保持沟通,2020年各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共组织245名学生填写入伍报名材料,征兵工作辅导员历时4个月完成了近150人的政治审核材料。为了做好体检和疫情隔离等工作,武装部制定了应征入伍学生提前返校方案,各学院对因入伍返校的学生进行了统一日常管理、思想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十三五”期间,工程大共有528名学生光荣入伍,在长宁区各征兵单位中名列前茅。后续,学工部、武装部将继续做好征兵工作,引领大学生投身国防建设,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做出贡献。(李扬)

  

  

学校举行第八次中韩合作办学机构申报工作推进会

918日,学校举行了第八次中韩合作办学机构申报工作推进会议。副校长夏春明,国际合作与交流处、组织部、校办、规划处、教务处、研究生处、人事处、财务处、资实处、基建处、中韩学院、艺术学院等部门相关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会上,夏春明副校长充分肯定了各部门及学院前期的机构筹备工作。他指出,申报中韩合作办学机构是学校本年度国际合作与交流最重要的一项工作,目前申报筹备已经进入关键阶段,各部门要齐心协力、密切配合,推进机构早日完成申报。他对下一阶段的筹备工作提出三点要求:一是各部门要高度重视,看全局、高站位、高标准持续推进申报材料的不断完善;二是各部门要集思广益挖潜力,不断丰富和完善机构申报的核心和亮点材料;三是各部门要精心组织提高效率,加强协作及配合,高效完成申报材料的最终准备工作。

会上,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王勤汇报了中韩合作办学机构申报材料的准备情况。与会人员从申报材料的内容、范式和具体细节等方面展开了深入的研究讨论,为后续申报材料的持续修改完善提供了重要参考。(武宜笑)

  

  

为党育人践初心 为国育才传师道

我的援疆历程与感悟

化学化工学院 张文启

一年半的援疆工作给我带来了诸多感慨,深切感受到各级领导的关怀,体会到边疆群众对我们的赞誉。静思人生的意义,初心激荡,情怀延绵。

初到喀什大学,我们首先进行了封闭式的政治学习,深刻领会了新疆,特别是南疆维稳、精准脱贫的背景和重大意义,自身政治素养和爱国情怀得到了大大提升。

我在喀什大学承担新课《水分析化学》的教学工作,面对学生清澈、淳朴、渴求知识的眼神,我主动接近,热情搭话,精心备课。按学校要求进行课前5分钟的思政教育,将政治、诗歌、书法、革命史融为一体,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面对民汉合班等特殊情况,采取加课、晚自习答疑等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作为喀什大学给排水新专业的负责人,我的主要工作是专业建设,包括师资队伍培养(师徒结对)、实习基地建设、专业培养方案修订、课程大纲编写、实验室改造及设备选型等。作为学院督导,我要听课评价,检查教学文件,与学院老师共同迎接教育部对喀什大学的审核性评估,协助筹办《沪喀城乡建设论坛会议》、《上海援疆柔性引进客座教授》等活动,还为师生做了《给排水专业新生入学教育》、《喀什大学新进教师科研工作讨论》、《教学评估及专业工程认证解读》等系列讲座。在科研方面,我参与了东华大学主持的《新疆地区沙漠污水回用标准》的调研和制定工作,以喀什大学为第二单位发表SCI检索论文2篇。

“各族团结一家亲”是我援疆的重要工作之一。援疆期间,我分别到对口援疆四县——泽普、巴楚、叶城和莎车,与当地上海援疆干部一起慰问贫困户、孤儿院,参观上海援疆成果,开展党组织学习、讲座等活动。同时,我还积极支持喀什大学的“三进两联一交友”活动,对接贫困家庭学生作为亲戚、朋友帮扶,资助学费、生活费,定期进行座谈和学习辅导,强化汉语、爱国主义学习,指导大学生创业项目申报。

一年半的援疆工作,让我积累了经验,沉淀了心情,净化了思想,锻炼了能力,对党和国家的治疆方略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也领悟了学校、学院积极推进援疆工作的政治高度。

  

  

云端教学用爱育人

航空运输学院(飞行学院) 杜丽娟

2020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新冠病毒在全球蔓延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也严重制约了经济发展。而作为教师的我们也只能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通过云端用行动实动响应党中央的号召,真正的做到“停课不停学”。

下面我从三个方面介绍一下云端课堂授课情况。

课前充分准备,了解行业发展近况,把握学生思想动态。

疫情的原因,所有的课程都要线上教学,一夜之间,网络上就多了我们这些新手主播,马不停蹄的学各种视频、录频、会议、直播软件,参加学院的系列教学专题会议,及时分享体验感受,筛选最佳的授课平台。

我在上个学期承担的专业课程是《飞行专业英语阅读》,我和大家的做法一样,选用了学习通、QQ课堂作为授课主要平台,并在腾讯QQ上建了学习群,保持与学生的及时有效交流。 开课的第一天,我采取了问卷形式收集了每一位学生在学业上的困惑,和对课程的期待,我把培养目标简化,做成选项,发给学生,仔细比对数据,最受青睐的选项是学生最感兴趣的,我就选择适当的材料在授课过程中学生觉得难度较大的阅读练习之后放出来,调节授课节奏,缓解学生畏难情绪,重新凝聚学生的注意力,顺利接档下一个模块的教学和练习。

在常规教学中,收取分卷之后,我会分批次约谈整个班级的学生,通过面对面的交流,了解学生的英语能力水平,学习习惯和对未来的预期。由于疫情原因,我改变了方式,我请同学们录了语音给我,通过一条一条的语音,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和学习现状。

接下来,我把学生按照不同的诉求初步分好组,结合开学第一课的阅读分级考试成绩,将学生大致成为基础薄弱组、稳步前进组和学霸进击组,每次课后给三个组的同学布置不同的作业。此为,我还为他们准备了补充任务。我将基础薄弱组的同学14个人组成了一个打卡团,要求他们每天保持英语学习40分钟,并在微信群里打卡,学习内容是雅思及四级英语考题,期待帮助他们培养英语学习的良好习惯,找到适合自己的高效做题的方法;将英语成绩优秀的同学也组成了一个小团,请他们录制飞行专业英语听力练习题目,撰写“与机长面对面”扩展活动的脚本,培养他们的职业荣誉感。通过这些方法,我顺利地完成了上半年的教学任务。

今天是开学的第三天,我上完了12节课,穿梭在秋日程园繁茂的树荫里,踏上阔别半年的讲台,看着一张张青春洋溢的面庞,回想这一路大家并肩走过的一边“战疫”一边教学的岁月,心里特别感慨,有太多难忘的回忆,这些都赋予了这个教师节特殊的意义。

  

  

青教赛参赛的思考

中韩多媒体设计学院 俞丰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在学校、学院的大力支持和培育下,我得以代表学校参加上海市青教赛的选拔。

我很幸运工作在工程大这样一块肥沃的土壤上,无论是学院的积极发动、组织研讨和学术资助,还是学校的精心选拔和培育,都是我本次参赛获奖最强有力的基础保障。在学校的支持下,我一共参加了3年校内选拔,并于2020年获得了社会科学组一等奖。奋斗不息,努力不止,没有精心的耕耘,就没有满心欢喜的收获。

从第一次参加校内选拔,到今年代表学校参加上海市的比赛,这期间我对学科、课程、大赛有过困惑、有过思考,同时发现,包括我在内的很多青年教师,之前都对一些问题有一些误区,今天借这个机会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感悟。

艺术学是否在社会科学中不占优势?很多人的答案是肯定的。艺术生和理工科生在做事方式和行为逻辑上有很大差异,“生”不仅仅是学生,还包括老师。那么,艺术学有没有可能在社会科学的“游戏规则”下突围而出?答案是肯定的,因为在“能做到”和“不能做到”之间,还有很多个“虽然能做到,但真的好累”的实现路径。

随后,我就思考,我能做到什么?我想了三点:跨学科的融合、美育的理念、课程思政的融入。因此,我的艺术设计新基础课程内容包含了艺术设计学、艺术史论学和美学。美育的理念来源于习总书记所讲的“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的精神,最后课程思政中特别强调科学精神和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所以我整合之后新的课程内容就分为审美分析和造型逻辑两大块。

最后谈一下误区。在青教赛备赛过程中,我的同事、朋友不约而同地认为,985211高校是非常有优势。但是,在今年获得一等奖的名单中,我们看到很多二本院校的教师获得了各个学科的第一名,所以随着日后学科的积累,教师个人授课能力的不断提升,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未来也可以拿到特等奖、一等奖。

在这里,我呼吁学校教师不断提升授课水准,为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贡献自己的力量!

  

  

就业就是民生工程

电子电气工程学院 张彬

2020年我们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学校、学生处、学院的多方共同努力下,我带的第一届460个学生最终顺利就业356人,86人进入国内外更高学府深造,5人参军入伍保卫祖国,学院就业率居学校前列。回顾这段不平凡的考验和磨砺,内心不禁感慨万千。

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是做好就业工作的基础,作为辅导员,上好每一堂就业指导课、形势政策课,如何引导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中将个人职业理想与国家、社会发展相统一,是我工作的重点。每周日晚上的线上就业指导课,与每位就业困难学生每周保持联系,就业指导群,家校联系库,给同学们修改简历到深夜也成了家长便饭,微信公众号、电话通讯录里被企业信息和和招聘信息占据,每天收集转发就业信息不少于10条,每周联系企业不少于10次。得益于“长三角一体化”、“G60科创走廊”、“九城纳贤”这样的云端招聘平台和我校“四协同”教育模式,班级里的同学基本完成了就业。

面对疫情,就业工作最大的困难在于“企业进不来,学生出不去”,学校到学院形成了自上而下全员推进就业工作的格局。我是就业工作的桥梁和纽带,每一次拿到点对点宝贵的就业岗位,不敢怠慢一分,快速为企业和待就业学生供需对接,与企业沟通、与学生沟通、与家长沟通,确保信息传递通畅有效。收集整理发布就业信息、电话耐心沟通、邮寄三方协议、办理网上签约、每日就业数据更新,这几乎成为我工作的全部。

我时刻谨记“每一个学生背后就是一个家庭”,在摸排国家级贫困县和建档立卡的困难生时候,发现来自贵州山区的张同学考研初试落榜后,技术薄弱的他对春招没有信心。得知情况后,我先帮助张同学做职业规划swot分析,指导制作简历,挖掘产学合作经历发光点,修改简历,分层次帮助他投递简历,成了大家羡慕的offer收割机,优中选优,他最终选择了上海华力,那一刻,我由衷地为他高兴,也感受到了做一名老师的价值所在。

  

  

【学四史•忆校史】

程园变迁史 与改革开放同向同行

【编者按】诞生于1978年的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与中国的改革开放史,起源于同一时间轴,学校的发展历史是改革开放历史进程的缩影,也是中国高等教育事业高速发展的代表。学校因产业而生、随产业而长、应产业而兴,学校的一草一木,一物一景,都在不经意间阐释学校办学的理念和育人的成果。

  

上海交通大学机电分校、华东纺织工学院分院——拓荒的精神(小标题)

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祖国大地,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春天也悄然到来,在中共上海市委的决策下,上海交通大学机电分校和上海纺织工学院分院等一批大学分校应运而生。

图一

上海交通大学机电分校由交通大学、上海机电一局、上海机电二局、长宁区人民政府等共同组成办学单位,以机电一局为主要办学单位。1978920日开始筹备,1030日中共上海市委批准成立,长宁区让出有34间教室的遵义中学作为上海交通大学机电分校校址。

图二

上海纺织工学院分院由上海纺织工学院、上海纺织工业局、上海石油化工总厂、普陀区人民政府等共同组成办学单位,以上海纺织工业局、上海石油化工总厂为主要办学单位。1978109日开始筹备,1030日中共上海市委批准成立上海纺织工学院分院,普陀区让出有30间教室的朝晖中学作为上海纺织工学院分院校址。19801011日,上海纺织工学院分院更名为华东纺织工学院分院。

  

长宁校区——探索的毅力(小标题)

图三、图四

1985116日,教育部和国家计委《关于建立上海工程技术学院等高等学校的批复》,“同意在交通大学机电分校和华东纺织工学院分院的基础上建立上海工程技术学院”。1985216日,上海市高教局转发教育部(85)教计字008号文、上海市人民政府沪府办(8526号文,“将原先批复同意在上海交通大学机电分校和华东纺织工学院分院的基础上建立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下设机电学院及纺织学院”。198675日,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成立大会在美琪大戏院举行。

在创办初期依托工业办学,为上海工业服务的宗旨下,积极探索高等工程技术教育与工业相结合的办学方针,为工程逐步形成与企业联合办学的特色奠定了基础。

  

松江校区——腾飞的力量(校标题)

图五、图六、图七

20032月,松江校区一期工程举行奠基仪式。松江校区占地面积约1170亩,总建筑面积25万余平方米,总投资8.98亿元,一期工程建设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工程有教学楼、食堂,校园道路、桥梁、绿化和综合管网等,于200332日开工,20031015日建成;第二阶段工程有行政楼、图文信息中心、工业训练中心、艺术楼、体育馆和师生活动中心等6个建筑单体及配套工程,于200510月全面建成。当年,学校整体搬迁至松江。

图八

2014326日,“航空飞行实验实训基地”项目正式开工,总建筑面积18000平方米,总投资9100万元。此项目是我校继“松江校区一期工程”建设后的又一项重大工程,项目建设以“民用航空飞行与仿真技术”为重点,涵盖“飞行技术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基地”“飞行模拟实验中心”“现代民航工程及管理创新实验基地”等内容。项目建设为学校航空运输学院和飞行技术学院的民用航空飞行与仿真技术研发、民用航空客机故障诊断维修技术研发、民用航空运行控制技术研发、以及民用航空运营管理,提供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服务平台和基础支撑。

图九、图十

根据学校“十二五”校园建设规划,学校启动实施了“松江校区二期工程”。20161230日,“松江校区二期”工程举行开工仪式。“松江校区二期工程”建设内容包含4大部分,即“现代交通工程中心及附属建筑”“第二图文信息中心(档案馆)”“第二食堂及后勤综合楼”和“研究生公寓”,其中,“现代交通工程中心及附属建筑”项目在有效填补教学实验室缺口的同时,构筑良好的产学研实验平台,有效对接和支持学科内涵建设的任务需要;“第二图文信息中心(档案馆)”是满足校园信息化建设及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前提;“第二食堂及后勤综合楼”和“研究生公寓”项目建设是满足学校师生日常生活所需的必要条件。这些基础设施建设为实现学校“十二五”规划目标提供必要的硬件保障。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