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
中国共产党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第三届委员会举行第六次全体(扩大)会议
9月28日,中国共产党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第三届委员会在松江校区图文信息中心第三报告厅召开第六次全体(扩大)会议。
学校党委委员17人出席本次全会。非党员校领导、学校纪委委员、全体中层正职干部、离退休老同志代表、部分党代表、民主党派负责人、教代会代表、教授代表等列席全会。
全会由学校党委常委会主持。全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中央、市委各项决策部署,落实市教卫工作党委、市教委工作要求,认真总结2020年春季学期各项工作,谋划部署秋季学期工作任务,进一步统一思想,认清学校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明确学校“十四五”期间实现“两个基本”的发展目标,即基本完成由教学型大学向教学研究型大学转型、基本完成国内一流的高水平现代化工程应用型特色大学建设的发展目标,不断开创学校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全会认为,2020年以来,学校党委深入贯彻落实上级各项决策部署,认真履行管党治党、办学治校的主体责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党对学校各项工作的全面领导,着力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十三五”规划评估、“十四五”规划编制、推动学校转型发展等重点工作,团结带领全校师生员工攻坚克难,党的全面领导坚强有力,综合改革不断深化,内涵建设有力推进,治理水平不断提高,综合竞争力不断提升,各项工作取得新的进展,书写了工程大发展的奋进之笔。
全会指出,当前,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发展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学校要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在国家区域发展布局中勇挑重担,乘势而上。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学校的发展条件,以第三次党代会提出的奋斗目标为引领,明确“十四五”期间要实现“两个基本”的发展目标,进一步发挥学科特色优势,不断增强服务国家区域发展能力,持续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级。
全会强调,2020年是学校总结评估“十三五”、科学谋划“十四五”的关键之年,也是推进博士授权单位建设的决战之年。我们要善于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围绕“两个基本”发展目标,加快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转型发展。要不断提高政治站位,进一步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守正创新打造育人特色,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打造高水平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深化学科科研组织体系改革,进一步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级;不断优化现代大学制度,进一步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筑牢底线思维,进一步维护学校安全稳定、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
全会要求,干部作为实现“两个基本”发展目标的关键少数,要切实增强党的意识,要切实增强攻坚克难意识,要切实增强艰苦奋斗意识,要切实增强法治意识,要切实增强廉洁自律意识。
全会号召,全校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市教卫工作党委、市教委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落实学校党委各项决策部署,围绕学校第三次党代会提出的“新三步走”奋斗目标,绘就“十四五”发展蓝图,不负韶华、只争朝夕、奋发图强、追求卓越,加快推进实现“两个基本”发展目标,在创建一流的高水平现代化工程应用型特色大学的航程上续写新的华章!(刘倩)
“产教融合发展工程项目”开工启动仪式举行
秋色宜人、丹桂飘香。近日,学校“十三五”重大校园建设规划“产教融合发展工程项目”在长宁校区举行开工启动仪式。
随着校党委书记李江宣布“产教融合发展工程项目”开工,各界嘉宾、校领导和相关职能部处负责人挥铲共同为项目奠基。
学校要求工程管理质量要严格细抓,强化大局观念和责任意识,集中力量攻坚克难,确保工程按时按序顺利推进,向建校四十五周年献礼,为“十四五”期间“两基本”目标的全面实现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着力打造优质精品工程。该项目将助力于学校深化产教融合、加强校企合作、发扬区校紧密合作关系、提升地方高校服务地方的能力,为上海高等教育赋能,进而为上海建立科技创新中心、加速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助力支持。
施工单位上海建工七建集团有限公司费跃忠董事长在开工仪式上表示,集团将充分发挥技术优势和服务优势,把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产教融合发展工程项目”建设成为示范工程、精品工程、满意工程、廉洁工程。
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党委副书记卞家骏,中国建设银行上海市分行党委委员、副行长齐红,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王文胜等相关单位代表,校党委副书记史健勇、鲁嘉华,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朱晓青,副校长姚秀平出席开工仪式。(高聪毅)
项目简介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产教融合发展工程项目”是我校“十三五”期间批复的重大校园建设规划项目,同时也是我校“十三五”期间基本建设项目的收官之作。项目参照市重大项目管理,是贯彻落实国家、上海发展战略的首批产教融合发展工程项目。项目总建筑面积5.7万平方米,地上4.5万平方米,包括1栋3.2万平方米的教学实验综合楼(1-3层裙房及教学实验综合楼),1栋1.3万平方米的学生公寓;地下1.2万平方米,为人防兼机动车库。
项目主动响应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和“设计之都”的发展战略,积极对接长宁区打造“新虹桥时尚创意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着力打造现代创意设计人才培养基地,多元文化融合的时尚创意设计基地、大学生“三创”(创意、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基地、产学研协同创新基地和学校服务区域实体经济的重要平台,为学校转型发展战略目标提供强有力的基础条件支撑。
【“四史”学习教育】
校党委中心组(扩大)会议专题学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大国治理方略
根据市委、市教卫工作党委关于开展“四史”学习教育的部署和“一史一学”的要求,9月25日上午,校党委中心组在行政楼B301会议室举行了专题学习会,市委讲师团“四史”专家宣讲团成员、华东政法大学赵庆寺教授作了题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大国治理方略》的专题辅导报告。校党委中心组成员、中层干部、科级干部、师生代表等200余人参加会议,学校在长宁校区、虹口校区设立分会场,同步直播学习会全过程。
赵庆寺教授结合自己多年的理论研究经验,从历史是一个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础讲起,启迪大家要树立正确历史观,维护意识形态安全,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通过分析中国国家治理的现实基础,回顾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发展历程,深入论述了中国特色大国治理的基本方略,提炼出中国特色大国治理的四个主要特征以及经验启示等,为我们系统回顾和梳理了改革开放40多年来党和国家探索中国特色大国治理现代化的具体实践,使与会师生干部进一步了解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探索历程,深入理解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的显著优势。
与会人员听完报告后表示,一定要深刻领会本次学习内容,要通过进一步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当前身处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未来的工作中立足实践、面向未来开展研究和实践探索,为推动学校改革和发展做出积极贡献。(杨晓瑞)
校党委中心组专题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主)
根据市教卫工作党委关于认真组织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通知精神,结合“四史”学习教育工作安排,9月29日下午,校党委中心组在行政楼406会议室举行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专题集中学习研讨会,校党委中心组成员出席研讨会。会议由校党委书记李江主持。
在集中学习研讨之前,中共上海市委讲师团成员、上海工程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于凯教授作了题为《学思践悟,融会贯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立德铸魂育人》的专题辅导报告。于凯教授结合自己多年理论研究的经验,从《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的编辑框架及总体结构讲起,通过深入论述《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的理论内涵与思想精髓,强调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的重要意义,指出我们要学懂弄通悟透,强化理论武装,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工作能力,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立德铸魂育人。
在集中学习研讨中,校党委书记李江指出,《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的出版发行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党的思想建设、理论建设的大事。学习宣传贯彻好《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意义重大,必须要在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上下功夫。并从三个方面分享了学习体会:一是《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结晶;二是《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全面展示了新时代党的理论创新的伟大成果;三是把握“三个重点”全面推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在学校落地生根,要站在胸怀“两个大局”的高度深入学习,要深入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注重把学习与推动学校当前中心工作有机结合,力争早日实现“两个基本”的发展目标,不断开创学校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
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史健勇,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鲁嘉华,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朱晓青,副校长王岩松、夏春明,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朱洪春,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徐阳围绕《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的内容,结合自己的所学所悟与分管工作,分别进行了深入的研讨交流。(杨晓瑞)
二版
学校召开2020年秋季学期中层干部会议
9月21日下午,学校召开中层干部会议,传达2020年秋季上海高校党政负责干部会议精神,部署学校下半年重点工作。全体校领导、中层干部参加会议。
会上,校党委书记李江传达了时任市委副书记廖国勋同志、市教卫工作党委书记沈炜同志在2020年秋季上海高校党政负责干部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并对做好学校党委下半年工作提出要求:坚持慎终如始,抓实抓细常态化疫情防控各项工作;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加强干部和人才队伍建设,营造干事创业、担当作为的良好氛围;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聚焦内涵建设,持续推进学校转型发展。要科学谋划好学校“十四五”发展;践行人民至上发展理念,构建和谐文明安全稳定的校园。
会上,校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史健勇就做好政治稳定、教师思想政治工作、马克思主义学院工作、工会工作、机关党委工作及离退休工作提出了工作要求;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鲁嘉华就开展政治巡察、政治生态分析、把握运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履行监督责任等提出了工作要求;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朱晓青就做好组织统战工作、宣传德育工作、学生思政工作、团委工作和干部审计工作提出工作要求;副校长姚秀平就做好人事工作、财务工作、资产管理、后勤工作和安全保卫工作提出了工作要求;副校长王岩松就做好规划工作、学科建设、研究生工作、科研工作、高等研究院工作、档案工作以及产业合作提出了工作要求;副校长夏春明就做好教学工作、国际交流、信息化建设、图书馆工作以及外联工作提出了工作要求。
中层干部会议为学校下一阶段的工作指明了方向,明确了任务,让全体干部继续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使命感,砥砺奋进、狠抓落实,确保实现常态化疫情防控和学校事业发展的双胜利,凝心聚力打好“十三五”收官之战,为学校“十四五”发展起好步、开好局!(刘永凯)
校党委调研“十四五”党建规划
9月22日上午,学校党委在行政楼406会议室专题调研“十四五”党建规划,校党委书记李江,党委副书记史健勇,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鲁嘉华,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朱晓青,副校长王岩松、夏春明出席调研会。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了调研。
会上,李江书记指出,要高度重视“十四五”党建规划编制工作,提高站位,认清国内外形势,深入分析高校的机遇与挑战,向建设一流的高水平现代化工程应用型特色大学努力奋进;要进一步明确高校党建要求,建成若干个符合新时代党建工作要求、凸显工程应用型高校特色、彰显党建工作效能的党建品牌;要开阔视野,坚持“开门办党建”的工作格局;要大力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研究制定具有工程应用型高校特色的马学院和马学科发展规划,进一步促进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的深度融合;要进一步巩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础,推进“统战同心圆治理大格局”。
党委副书记史健勇提出要把握学校转型发展的历史时期,激发全体党员和教职员工的积极性,鼓励大家凝心聚力地参与学校发展;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鲁嘉华提出要凝练出学校发展特色,制定学校发展质量评价体系;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朱晓青提出要分别发挥教职员工、学生、离退休人员党组织功能,创新组织设置,把支部建立在最活跃的地方;副校长王岩松提出要注重党建规划与学科建设的结合度;副校长夏春明提出要进一步深化细化“一网通办”“一网统管”的内涵和外延。
智慧校园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竣工
9月29日,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智慧校园3.3MW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竣工仪式在图文信息中心第三报告厅举行。
竣工仪式上,副校长姚秀平致欢迎辞,他表示,节能建设是立足当下,福惠百年的大好事,学校领导高度重视节能减排工作。此次光伏发电项目的建成和投入使用标志着我校在智慧能源、多能互补领域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对于调整学校能源结构,推动节能工作有重要促进作用,对于打造智慧校园、绿色校园具有重要意义。
市教委后勤保卫处处长张旭对我校光伏项目顺利建成表示祝贺,他表示,光伏发电项目的顺利实施是高校与企业协同发展、协同创新的有益探索,对全市高校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示范作用。希望各高校能够积极主动开展相关节能减排工作,结合本单位实际,明确工作目标、创新工作方式、加大宣传力度、优化能源结构、聚焦效率提升、推动绿色发展,全力深化节能环保,自觉为上海生态文明建设做出应有贡献。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智慧校园3.3MW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是松江大学城首个利用校园建筑屋顶闲置区域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的示范项目。项目正式运行后,每年可提供约320万千瓦时绿色清洁电力,其中超过百分之九十的电量将为学校所用,每年可为学校节约标煤约2.6万吨。
今年以来,我校以争创“国家级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了节能降耗目标和过程管理力度,后发中心积极争取优势资源,通过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工作理念,不断加大节能减排智能化建设,取得了一定实效。(裘立行)
国内药学工业药剂大咖汇聚我校共话行业发展前景
近日,中国药学会工业药剂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学术会议在我校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召开,业界大咖共话行业发展前景。
在大会开幕式上,中国药学会理事长孙咸泽对中国药学会工业药剂学专业委员会的成立表示热烈祝贺,希望专业委员会在今后工作中,要大力发展创新药物、绿色制药、高端制药以及智能制药,不断提升我国制剂工业技术水平,助力国家早日实现制药强国梦。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副司长毛俊锋表示,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将全力支持工业药剂学专委会的工作,与各位专家和业界同仁一起,为提升我国药物制剂工业的水平,推动我国从制药大国向制药强国的转变贡献力量。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左敏指出,新成立的中国药学会工业药剂学专业委员会将在未来发挥多方面的重要作用,并表示将全力支持工业药剂学专业委员会的工作,为中国医药产业的发展,为中国由医药大国发展成为医药强国,为人民的健康福祉尽最大的努力,做出最大的贡献。
开幕式上颁发了第一届工业药剂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和副主任委员聘书,药物制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王健当选为主任委员,并代表专委会发言。与会嘉宾共同见证了工业药剂学专委会成立的启动仪式。
在学术会议上,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教授张志荣,上海药品审评核查中心主任陈桂良,国药集团广东环球制药有限公司研发总监袁春平,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肖伟,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创新中心主任曾垂宇,四川科伦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拟副总裁谭洪波,中国药科大学教授涂家生,上海黄海药检仪器有限公司总工程师何军焘等八位专家以“中国制剂工业创新发展”为主题,针对药用辅料、制剂工艺、制剂装备、包装材料、药品质量、新型制剂等领域的技术创新与转化,作大会主题报告。
中国药学会工业药剂学专业委员会的成立,将有效促进全面提高我国制剂产品质量,实现制药工业高质量发展,为我国从制药大国到制药强国的转变做贡献。(张文娟)
【走出校园促发展】
我校与松江城投签署校企合作框架协议
9月23日上午,我校与上海松江城镇建设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校企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在松江校区举行。副校长夏春明,上海松江城镇建设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方亚弟等双方领导出席了签约仪式。仪式由校长办公室主任曾国辉主持。
签约仪式上,夏春明副校长对上海松江城镇建设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的来访表示诚挚的欢迎。他指出,双方要全面深化合作内涵,提升合作能级以及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在技术交流、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和协同创新等方面,推动校企合作、产学研战略联盟向更深层次发展;双方要全面建立合作机制,确保合作实效,不断深化互联互通的伙伴关系,推动双方真正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双赢目标。
方亚弟董事长对我校的盛情接待表示感谢。他提出,随着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的纵深推进和全面提速,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队伍至关重要,而“用得上、留得住、可发展”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是企业成功发展的重要因子。松江城投希望巩固与工程大的合作,把校企合作作为企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共同把合作做实做优,实现学校和企业的互惠共赢。
签约仪式开始前,方亚弟一行参观了我校服装学院智能定制实验室、电子电气工程学院5G实验室以及环境工程专业创新实验室。(袁佩卿)
三版
材料工程学院孙明轩副教授指导研究生在国际知名期刊《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发表研究成果
提高太阳光的利用率
环境与能源问题是目前人类面临和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半导体光催化技术可以直接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和化学能等,是一种理想的环境污染治理和清洁能源生产技术。而光催化材料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光响应范围窄或光生电子—空穴易复合等,对太阳光的利用率低。
针对以上问题,材料工程学院孙明轩副教授指导2018级硕士研究生高博文在光电催化领域取得最新研究成果,利用简单的预加热-滴涂法将γ-石墨炔与TiO2纳米管阵列相复合,构建了具有典型的2D/1D异质结构的γ-石墨炔/ TiO2 纳米管阵列光阳极催化材料,探究了该材料的光电催化降解污染物、固氮和产氧的性能,结果表明,在光电耦合条件下,γ-石墨炔提高了TiO2纳米管阵列的光电催化性能。相关工作以“Decoration of γ-graphyne on TiO2 nanotube arrays: improved photoelectrochemical and photoelectrocatalytic properties”为题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2021,218,119492),该期刊中科院分区为一区,影响因子为16.683。
此外,2020年至今,孙明轩副教授指导研究生在光电化学和光催化领域发表了多篇SCI论文,主要成果如下:Ultrasonics Sonochemistry, 2020, 61, 104850 (IF 6.513, 二区);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 2020, 820,153172 (IF 4.650, 二区);Applied Surface Science, 2020, 504, 144466 (IF 6.182, 二区);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drogen Energy, 2020, 45, 21493-21501 (IF 4.939, 二区);Dalton Transactions, 2020, 49, 10958-10969 (IF 4.174, 二区); 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 2021, 850, 156653 (IF 4.650, 二区)。
电子电气工程学院奚峥皓博士在国际知名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Informatics》发表重要研究成果
人脸识别准确率达到98.14%
近期,电子电气工程学院奚峥皓博士在工业信息领域国际顶级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Informatics》上,发表题为“Facial Expression Recognition of Industrial Internet of Things by Parallel Neural Networks Combining Texture Features”的最新研究成果,该期刊由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IEEE)主办,系中科院SCI期刊分区工程技术大类一区Top期刊,目前影响因子9.112。
该文章将人脸面部纹理特征共现矩阵与由卷积神经网络、残差神经网络、胶囊神经网络构成的并行神经网络结合,提出了一种解决实际应用中提高人脸识别成果率的新方法。通过实验验证,该方法的人脸识别准确度达到98.14%,且鲁棒性和识别率较现有其他算法更优。
研究团队不仅对该方法的实际应用性进行了多方面验证,同时联合清华大学智能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对该方法的理论性进行了严谨的证明。该方法的提出有利于在物联网、车联网中对视频目标的实时精确识别,为推动该领域人工智能技术的实现起到了积极作用。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资助。
化学化工学院药物分析与高效化研究团队张敏教授在镍基纳米复合材料结构设计方面取得系列重要进展
激发多酚巨大潜能
化学化工学院张敏教授领衔的药物分析与高效化研究团队,在镍基纳米复合材料结构设计方面取得系列重要进展。其中,2019年6月在国际著名期刊Inorganic Chemistry (IF 4.825, 二区,自然指数期刊)发表的题为“Structural Evolution and Compositional Modulation of ZIF-8 Derived Hybrids Comprised of Metallic Ni Nanoparticles and Silica as Interlayer”论文,受到广泛关注,现引用次数34次,成功入选新一期的ESI前1%论文。同时,该论文受到英国皇家化学会(RSC) 前沿系列期刊余再主编的关注,向张敏教授团队邀稿,最终在 RSC的Inorganic Chemistry Frontiers(IF 5.934, 二区)期刊发表了题为“Carbon supported PdNi alloy nanoparticles on SiO2 nanocages with enhanced catalytic performance” Inorganic Chemistry Frontiers., 2020, DOI: 10.1039/D0QI00596G的论文。
多酚广泛存在于日常蔬菜、水果、茶及中药材中,其含量仅次于木质素、纤维素,是植物抵抗紫外线、抗氧化、预防病虫和细菌入侵所发展出来的防御体系。随着材料科学的不断发展,近年来利用植物多酚极为丰富的物理化学特性,设计和构造多功能纳米粒子的研究也不断涌现,在生物医学、催化等领域展示出了巨大潜力。张敏教授团队围绕“基于多酚化学的功能化修饰”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发展了一步法镍离子参与的酚醛树脂共聚技术,在氮气保护下煅烧后,构建高密度镍颗粒负载的纳米复合材料,并将其应用于4-硝基苯酚催化以及富组氨酸类蛋白的吸附。2020年以来张敏教授团队在镍基方面的其它文章发表在以下期刊:Inorganic Chemistry., 2020, 59, 9356-9363(IF 4.825, 二区);Dalton Trans., 2020,49, 2570-2577(IF 4.174, 二区);Applied Surface Science., 2020,509, 14538(IF 6.182, 二区);ACS Appl. Nano Mater., 2020, 3, 5, 4623-4634;Colloids and Surfaces A: Physicochemical and Engineering Aspects., 2020, 586,124211(IF 3.99, 三区);CrystEngComm., 2020, 22, 5302-5309(IF 3.117, 二区);New J. Chem., 2020, 10.1039/D0NJ02916E(IF 3.288, 三区)等。上述研究工作受到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18ZR1416400)。
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车辆NVH测控技术团队马明辉副教授指导研究生在国际高水平期刊《Communications in Nonlinear Science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发表最新研究成果
跟驰模型消除交通堵塞
近期,我校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车辆NVH测控技术团队马明辉副教授指导2018级研究生马广义开展了交通流建模及其演化机理研究,相关工作以“An improved car-following model accounting for the time-delayed velocity difference and backward looking effect”为题发表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Communications in Nonlinear Science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2020, 85, 105221),该期刊系中科院SCI期刊分区数学大类一区Top期刊,目前影响因子为4.115。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基础设施建设的速度远低于汽车增长的速度,由此引起一系列交通问题。除外,汽车密度增加,车辆交互特征越来越明显,驾驶员需要考虑越来越多的信息。为了更好地稳定交通流和消除交通堵塞,该文章综合考虑驾驶员反应延迟和后视效应,提出一种拓展跟驰模型。
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值仿真研究,跟驰模型的提出,可以增强交通流,消除交通堵塞,对于完善交通仿真,补充交通流理论,缓解交通拥堵具有一定指导意义。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1801149,71801153)和上海新能源汽车振动与噪声测试技术专业服务平台(18DZ2295900)的资助。
管理学院黄婷博士在SSCI源刊发表社会保障政策创新方面研究成果
解析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政策创新、地方试验与政策扩散是当代经济学、公共管理学、政治学的前沿研究领域。中国的地方政策试验和经验推广近年来受到学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并被认为是推动中国发展奇迹的重要制度基础,但是,中国的社会保障领域中的政策创新机制是怎样的?政策相关主体间的互动如何影响地方政策试验的建立、扩散以及这个过程中的政策演变?学界对这些问题的关注仍然有限。管理学院黄婷博士近期在SSCI期刊Pacific Affairs(《太平洋事务》)发表独著论文,揭示了中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地方政策创新和政策演变中的社会学习机制。
论文Local Policy Experimentation, Social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 of Rural Pension Provision in China(中国的地方政策试验、社会学习以及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发展)运用“过程追踪法”重点研究了2003-2009年间地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创新及其演变的历程。基于与北京、陕西的政策相关者的深度访谈的数据,文章展示了地方官员如何通过由点到面的政策试验和与农村居民的持续互动进行学习,汲取经验,以建立适宜的农村养老保险筹资模式。同时,反复持续的互动对农村居民将缴费型养老保险的价值和基本规则加以内化起到积极作用,进而推动了地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面的拓展。地方经验对于中央政府反思并重新界定国家在农村养老保险中的筹资角色也产生了一种累积性的影响效果,特别是陕西省宝鸡市的筹资模式为调和中央一系列不同的考量和目标提供了新的政策选项。文章提出,这正是该模式被整合到2009年全国性政策方案中的一个首要原因。文章结尾部分探讨了近期的中国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面临的挑战以及现行福利供给对中国乡村的国家与社会的关系的影响。该研究成果受到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9CSH044)的支持。
黄婷博士为我校管理学院讲师,于2015年获得德国杜伊斯堡-埃森大学社会学博士学位,随后留校从事博士后研究,2018年入职我校前曾在耶鲁大学法学院蔡中曾中国研究中心进行学术交流,目前主要从事医疗保障治理、社会信用制度、社会保障政策创新等方面的研究。
四版
【学四史•忆校史】
专业建设 凸显工程教育特色
【编者按】诞生于1978年的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与中国的改革开放史,起源于同一时间轴,学校的发展历史是改革开放历史进程的缩影,也是中国高等教育事业高速发展的代表。学校因产业而生、随产业而长、应产业而兴,学校的一草一木,一物一景,都在不经意间阐释学校办学的理念和育人的成果。
建校至今,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坚持依托现代产业办学,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学宗旨,以现代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推进学科群、专业群对接产业链和技术链。40多年来,从产业、学科、质量、社会四个维度,不断推进学科专业数量与质量结构优化调整,从1978年建校初期时的17个本、专科专业,发展到现在近70个本专科专业(含方向),其中本科专业现有61个,涉及工学、经济学、管理学、艺术学、文学、医学6个学科门类,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逐渐形成了工程技术、经济管理、艺术设计等多学科互相渗透、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布局。
专业建设成效显著
40多年来,学校高度重视学科专业建设,专业建设内涵质量得以不断提升。近年来,学校主动适应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积极申报国家级、市级专业建设项目;主动开展专业评估;积极探索新型专业建设发展,形势了一批具有优势特色的专业,专业建设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2010-2013年,教育部开展“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工作,这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
学校围绕上海“十二五”产业发展战略,着眼于上海的国际化大都市和交通航运中心建设,新一代广播电视通信网络基础设施的示范性建设,依据学校的办学特色与优势,共有8个专业(10个方向)成功获批“卓越计划”试点专业。
在专业建设中,紧密结合行业企业人才需求的最新动态,依据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以“工程基本技能,工程综合、设计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制定了培养标准;积极推动CDIO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改革,着力培养学生的工程素质与工程能力;以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为核心,与共建企业积极探索,扎实推进企业实践环节的实施;通过校企深度融合,促进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对接。同时,学校通过试点专业的带动与辐射,推动其他工科专业积极探索工程教育教学改革。
国家级特色专业
国家为大力加强本科专业建设,按照“优势突出、特色鲜明、新兴交叉、社会急需”原则,对专业进行择优选择和重点建设。近年来,教育部分批公布了3000多个特色专业建设点。我校 “交通运输”“工商管理”“艺术设计”等3个专业成功获批为国家级特色专业。
一流本科建设引领计划
2018年,学校“面向先进制造业的工程应用型机械类专业群建设”入选成功上海高校一流本科建设引领计划。机械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车辆工程和能源与动力工程等5个专业作为我校机械类专业群,是继承上海交通大学机电分校的优势专业传统,成为立校基石。在学校发展过程中,紧密对接我国的汽车、轨道、航空等重要产业,成为特色工科专业发展的基础。先进制造业是我校毕业生历年就业的主要去向,机械类专业为相关产业输送了大批优秀的工程应用型人才,获得了社会用人单位的高度认同。我校作为与行业企业“协同办学、协同育人、协同创新”的工科地方院校,机械类专业群得到学校优势和重点发展学科——“机械工程”学科的强力支撑,将着力为现代先进制造业培养更多更优秀的机械类工程应用型特色人才。
专业内涵质量逐步深入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程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积极开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按照国际工程教育认证要求优化专业内涵建设,2016年,“制药工程”专业通过了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意味着该专业的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国际实质等效。未来学校全部工科专业将按照工程教育认证要求,开展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
学校积极探索围绕未来新兴产业和新经济人才需求的新型专业建设。近年来,学校成功申报“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成为上海市属高校首个开办此专业的高校;成功获批“涂料工程”专业,是全国范围内首次开办此专业的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