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学院特色、学科特点,艺术设计学院的“三全育人”工作围绕美育做文章,有效提升了大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先后获得了上海市大学生美育文创实践基地、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辅导员美育工作室等荣誉称号,“三全育人”工作取得了可喜的进展。
以美培元,积极培育美育校园文化
学院将“美育”置于重要的地位,源头上充分利用学校大型活动、新生入学季等校院两级活动和重要窗口期,营造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式的美育隐性教育,培育美育浸润人、感染人、熏陶人的校园文化;制度上建立健全以美培元的“大美育”工作机制,拟定《艺术设计学院党委美育工作建设管理办法(试行)》,明确美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建设目标、建设内容、组织保障、激励机制等,为美育工作和活动提供可供遵循的依据,积极探索将美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规范化建设路径。
以美育人,大力打造美育课堂体系
围绕提升学生审美、人文素养这一核心指向,抓住课堂教学这个主体和第一课堂这个主渠道,强化美育内容供给,积极挖掘和整合学院美育元素,培育1门校级公共美育课程和6个美育专题课程,包括作品赏析类、艺术史论、艺术评论类等多个门类,大力培育美育课程体系。充分挖掘校内外美育资源,依托学院“艺术百家”大讲坛邀请知名艺术家、学者开设美育人文讲座,先后邀请现代设计和现代设计教育的重要奠基人之一王受之教授、学院副院长刘芹、副教授金薇薇等开展多种美育教学活动形式,让艺术之美化育心灵。强化美育主体供给,初步组建了由平龙副教授领衔的美育教学课程组,拟聘请一批美育特聘教师并成立美育指导委员会,不断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提升个人艺术修养与审美品位。
以美启人,高质量搭建美育实践平台
做好美育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有机结合,强化美育资源供给,搭建高层次美育实践平台。与上海市大型国有企业上海国际时尚中心园区有限公司联合申报上海市大学生美育文创实践基地并成功获批,同时获批校级辅导员美育工作室。依托“艺工坊”面向全校开放美育预约实践体验,先后与上海星成汇影视有限公司合作,引进数字媒体美育资源;与车墩镇党委开展车墩丝网版画非遗进校园活动,引进国学非遗资源;积极开展美育创意和文创产品设计、战“疫”作品展,开展手绘作品、CG绘画、海报设计、书法等多种形式的实践体验,高质量打造美育实践主阵地。
以美化人,高品位开展美育艺术展演
坚持抓牢美育课堂教学的第一课、夯实美育实践的第二课堂的同时,突出艺术美育展演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的呈现,加快面向人人的艺术美育的接触与交流,搭建艺术盛会平台。先后“走出去”支持举办“国潮汉风·汉家霓裳”——中国·徐州汉服设计大赛总决赛暨颁奖典礼,面向全校开展文化艺术节和美育教育成果汇报活动,满足不同学生群体的兴趣爱好和学习需求。开展多彩的文艺实践活动,组建各类艺术社团,让学生在各类美育实践中陶冶情操、提升素养。让越来越多的学生参与到文艺实践中,将公共艺术教育的普及性与专业性相结合,让学生在春风化雨、耳濡目染中接受美的熏陶和感召,发现美、欣赏美、提升美、创造美。
以美启德,融汇思想政治教育
遵循“以美启德”“以美育德”的方针,将高雅艺术、优秀传统文化等美学元素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之中,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实现心灵的净化。组织广大同学依托艺术、设计等专业,先后开展美育红色文创作品展、红色课程思政作品展,创作蕴含红色基因作品100余件;先后围绕全民“抗疫”等时代大背景,开展战“疫”面前“艺”起行动―艺术设计学院疫情防控师生作品征集和展示共四期,创作鲜明时代特点的作品200幅;围绕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主题,开展“壮阔东方潮、奋进新时代”的书法、绘画作品40多件。很多师生还提前参与建党100年红色文创设计,不少作品即将量产,不断通过艺术教育特别是红色艺术教育来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树立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