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三特”】国际创意设计学院:数字化文化传承赋能融创共生,国际化人才培养助力特色发展

时间:2024-05-24浏览:11设置

国际创意设计学院以“惟实艺新,和合共美”为院训,着力打造融合数字设计与文化创新的教育生态系统。学院目前开设了多元化的学科方向,本科教育涵盖数字媒体艺术、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等专业;研究生教育则拓展至数媒影像与数字化(游戏)、会展与空间环境设计(智慧城市)、产品造型艺术及应用实践(数字文创)等领域。学院以科技创新为设计注入活力,以设计创新引领社会发展,以文化创新推动社会进步,携手文化力量促进社会和谐共生,努力打造一个具有国际视野的产学研一体化示范学院,引领教育与创新的潮流。


学院三特总结


特点:文化传承下的数智人才培养

学院以“三师协同”(中方教师、外方教师、企业导师)为依托,构建了一个国际化的产教融合育人体系。这一体系通过三个维度的融合教学——理论教学培养国际专业创新能力,实践教学提升国际专业实践能力,产教融合教学强化国际专业应用能力——来实现文化传承与数智教育的深度融合。在历届的毕业设计选题中,与红色文化和中华文化相关的课题占比高达56%,在与文化传承相关的设计学科A、B类赛事中,获奖比例达到45%。学院培养出许多杰出的毕业生,其中,优秀毕业生、留校任教的宁书家老师的代表性实验装置、跨媒介交互作品《庄生梦蝶》荣获上海市白玉兰美术佳作奖;优秀毕业生代表李晓燕被聘为哈佛大学中国艺术实验室的特邀艺术家;学校积极推选优秀毕业生在国内外顶尖设计院校继续深造,如日本设计类最高学府国立千叶大学、国内设计类最高学府同济大学等,充分彰显了学院在文化传承下数智人才培养方面的卓越成就。


以文化传承下的数智人才培养为特点的课程内容设计


特长:数字科技下的产教赋能转化

在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学院致力于将科技的创新力量与教育实践相结合,推动产教融合,赋能社会发展。自成立以来,学院一直紧跟时代步伐,积极拥抱数字科技,探索其在文化传承、科学教育、展览展示、乡村振兴、产品设计、媒体传播、城市生活等领域的应用,助力国家和地区构建数字生态系统,推进全域数智化的发展。在社会服务项目方面,学院的代表性成就包括上海科技影都综合信息展示平台设计、G60科创走廊的logo设计、“吴淞文脉”地标设计、宝山区大场镇地标雕塑“陶鼎”以及国家植物博物馆展陈概念性规划设计等,体现了学院在设计创意和实践转化方面的强大能力。在乡村振兴领域,学院积极参与了“浦江之首”“浙江蔓塘里”和“余姚四明山零碳乡村”的“数字+”计划,其中不少内容被学习强国报道和推广,彰显了学院在服务国家战略、推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学院将继续以数字科技为引擎,推动产教融合,赋能社会发展,为构建数字生态系统、推进全域数智化贡献智慧和力量。


学院核心特长


特色:国际视野下的数字融创共生

学院着眼于全球设计趋势的洞察与本土实践的结合,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设计人才;同时专注于数字技术与创意产业的深度融合,旨在通过科技的力量,激发设计的新潜能,推动产业的创新发展。凝练为两大核心领域:文化融合与创新设计研究、数字化设计与跨媒介研究。近年来,学院以学术国际化、教学国际化、产学研用国际化的理念为指导,以中韩合作为基础,积极拓展国际合作的广度与深度。已与二十余所国际知名设计类高校建立了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包括日本国立千叶大学、俄罗斯国立工艺美术大学、墨西哥国立蒙特雷大学、英国西英格兰大学等,共同构筑起一个国际化的教育与研究网络。


在学校战略框架下积极布局与上海设计之都促进中心的合作


今年以来,基于我校与上海设计之都促进中心签署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积极布局与中心的紧密合作,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中国灵魂、上海情怀的创意设计人才,共同推动以上海为起点的创意设计产教融合国际化事业,为全球创意设计领域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