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
【党纪学习教育】学校举办党纪学习教育暨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参观中国共产党纪律建设历史陈列专题展
5月28日下午,学校举办党纪学习教育暨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会,参观中国共产党纪律建设历史陈列专题展,学习会特邀全国红色旅游“五好”讲解员、全国革命文物“百佳讲述人”、陈云纪念馆文博馆员高智亮来校作讲解。校党委中心组成员、相关职能处室负责人、学生宣讲团代表参加了会议。
本次展览由武汉革命博物馆与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联合主办,于我校松江校区现代交通工程中心一楼展出。此次展览分为“创立与探索”“推进与曲折”“恢复与发展”“新时代新征程”四部分,是国内第一个全面反映党的纪律建设历史的展览,系统梳理了中国共产党纪律建设的历程,全面、客观、真实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纪律建设理念、战略方针及主要成果。
与会同志参观学习后表示,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通过对中国共产党纪律建设历史的学习和掌握,常怀律己之心,坚定理想信念,继承革命先烈遗志,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切实做到学纪、知纪、明纪、守纪。(杨晓瑞)
【党纪学习教育】学校举办党纪学习教育领导干部读书班(第三期)
5月23日上午,学校举办党纪学习教育领导干部读书班(第三期)。校党委书记李江主持学习,校领导班子成员参加学习。校党委副书记、校长俞涛,党委副书记史健勇分别就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进行领学。
党委副书记、校长俞涛以《时刻绷紧政治纪律这根弦》为题进行了领学。从什么是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新修订《条例》突出纪律建设的政治性、进一步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三个方面进行了重点阐释,并对《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分则第六章“关于对违反政治纪律行为的处分规定”中的第四十九条到第七十六条进行了逐条解读。俞涛校长在领学中指出,要牢牢把握党的纪律建设的政治属性,理解严明政治纪律政治规矩的重要意义:保持先进性纯洁性的“定盘星”、抵制腐朽思想侵蚀的“防火墙”、广大干部成长进步的“护身符”。要强化政治意识、法纪意识、较真意识、自律意识,进一步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
党委副书记史健勇以《增强组织观念严密组织体系》为题进行了领学。从核心要义:“组织”“纪律”“组织纪律”;历史演进:党的组织纪律理论逻辑;比较分析:新旧《条例》组织纪律;现实意义:违反组织纪律案例解读四个方面进行了重点分析。史健勇副书记在领学中指出,组织纪律是维护党的集中统一、保持党的战斗力的重要保证,严明的组织纪律是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政治优势。
副校长许开宇就政治纪律、组织纪律进行了主题发言。(王雁)
市委组织部副部长、老干部局局长王庆洲一行来校调研
养老服务专业关系民生事业
5月24日上午,市委组织部副部长、老干部局局长王庆洲一行来校实地调研我校养老服务管理专业,市老干部活动中心主任、二级巡视员王欢平及市委老干部局办公室、综合调研处等部门负责同志参加调研。我校党委书记李江、党委副书记史健勇、原副校长陈力华参加调研,党办、离退休工作部、老干办、管理学院、养老服务管理专业负责人等陪同调研。
王庆洲对我校在养老服务领域瞄准办学定位、创新培养模式、高质量人才培养成效给予高度评价。他表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养老服务业既是关系亿万群众福祉的民生事业,也是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养老服务事业方兴未艾、养老服务管理专业大有可为。他强调,老干部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老干部工作是老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强与学校的交流交往,发挥学校在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方面的优势,汇聚合作合力,更好为广大离退休干部享有高品质晚年生活助力赋能。
校党委书记李江代表学校党委对王庆洲一行来校调研表示热烈欢迎,对市委组织部、市委老干部局长期以来对学校发展的关心、指导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李江书记指出,市委老干部局为全市老干部老同志事业发展付出了巨大努力、作出了巨大贡献。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增进老年人福祉,促进老年人享受高品质养老服务,是包括高等学校在内的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学校将持续加大对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学科专业建设等领域的支持,争取为国家、上海养老事业产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会前,王庆洲一行参观了学校沙盘、管理学院邮轮仿真实验室。
据悉,我校管理学院养老服务管理专业为教育部批准设置的全国首批、上海第一家养老服务专业。开办四年来,形成了清晰的专业目标定位,人才培养取得突出成效、科学研究实现较大突破、服务社会实现显著效益,在2023年软科中国大学养老服务管理专业排名中位居全国第三,被中央电视台、中国青年报、上海电视台、解放日报、文汇报等中央和上海主要媒体专题报道。(党办)
俄罗斯莫斯科理工大学校长访问我校
5月21日,俄罗斯莫斯科理工大学Miklushevskii Vladimir校长一行访问我校。校长俞涛、副校长夏春明在行政楼204会议室接待了来访贵宾。国际合作与交流处、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电子电气工程学院、国际教育学院负责人参加会谈。
俞校长对Miklushevskii Vladimir校长一行表示热烈欢迎,他简要介绍了学校的院系设置、师生规模、学科特色、国际化发展等基本情况。俞校长指出,我校重视与俄罗斯大学的交流,希望通过双方合作,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我校目前正在申报机械工程等专业方向的博士点,在机械工程、电子电气工程等领域有较强的教学科研实力,与莫斯科理工大学在学科建设和科研方向上相似度较高,期待通过此次访问,推动两校的务实合作。
Miklushevskii Vladimir校长对我校的热情接待表示衷心感谢,并高度评价了我校的教学科研水平和国际化发展成就。他从莫斯科理工大学的发展历史、愿景目标、专业设置、教学特色、强势学科、校企合作、国际化发展等方面对学校做了全面的介绍。他表示,两校在工程教育和科研创新方面有许多共同点,在机械工程、车辆工程等领域都具备广泛的合作潜力,希望双方尽快开启师生交流、联合科研等方面的合作。
会上,双方就未来具体合作领域和项目进行了深入探讨。双方一致认为,可以通过联合培养学生、互派师生交流、引进长期外教、国际科研合作等方式,深化两校在教育领域的合作。
Miklushevskii Vladimir校长一行参观了我校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电子电气工程学院和航空运输学院(飞行学院)的相关实验室,详细了解了我校最新的教学科研成果。
此次访问加强了我校与莫斯科理工大学之间的友好关系,也为双方后续在教育和科研领域的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包梦楹)
第二版
学校召开思政课教师座谈会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和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建设推进会精神,5月23日下午,学校召开思政课教师座谈会。校党委书记李江、校党委副书记史健勇出席会议,马克思主义学院班子成员、学科/教学团队负责人、教学名师工作室负责人、系室主任、副主任、骨干青年教师代表参加会议,会议由校党委副书记史健勇主持。
李江书记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赋予了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的重要地位,也为加强学校思政课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结合学校实际,他提出四点要求:一是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牢牢把握人才培养方向,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把思政课建设摆在学校发展的重中之重、突出位置,发挥思政课育人“主渠道”、思想引领“主阵地”作用。二是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学校上海市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的引领作用,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深度协同,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有机融入各门课程。三是全面推进思政课创新和“大思政课”建设。要进一步推动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相结合,立足实践,统筹协调。要全面赋能思政育人的数字化建设,积极探索以“人工智能+”助力打造一流思政金课,进一步建设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5G+马院”,切实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四是推动博士点建设。马院要充分挖掘、凝练学科方向和优势,精益求精、形成合力;要着力提升学院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的能力和水平,以实际行动助力学院和学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
会上,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董旖旎同志导学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和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建设推进会精神。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吴超表示:要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校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更好地发挥“教学研究”名师工作室作用,要秉持“教学研究”的特色方向,继续坚持“开放办室,共享资源,一切以学员真有收获为本,一切以学院教研出彩为重”的首要原则,继续为马克思主义学院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师资培育。
马克思主义学院名师工作室彭兴伟表示:思政课如何让学生受益?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如何开展?同行如何交流与合作?这几个问题都值得思政课教师去深思。“经师易求,人师难得”,要弘扬新时代教育家精神,做好思政课“大先生”,坚守立德树人的光荣使命,秉承心有大我、至诚图报的理想信念。(马院)
【党纪学习教育】校党委书记李江在支部讲授党纪学习教育专题党课
5月24日下午,校党委书记李江作题为“学纪、知纪、明纪、守纪”的党纪学习教育专题党课。工程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党支部书记王迪主持党课学习,党委办公室党支部、工程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党支部全体党员和青马研习社师生代表参加学习。
李江书记首先讲解了《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修订的时代背景,阐述了党纪学习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案例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历史发展进程,分析并指出纪律严明是其鲜明特质,从什么是“党的纪律”概念入手,通过党的纪律由谁创制、党的纪律的制定依据和制定目的及适用范围等三个层面来理解党的纪律。
李江书记带领与会师生党员,共同学习了《条例》的主要内容,包括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同时,强调这六大纪律顺序的重要性,以及党的纪律的确定性、强制性、平等性、自觉性等四个特性。在对《条例》总则、分则以及对违反党的纪律行为的处分学习中,指出党高度重视自身纪律建设的根本原因是由中国国情决定,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是实现党所承担的历史使命的必然要求,是反思党的现状得出的必然结论。
最后,李江书记对师生党员的党纪学习教育提出要求,强调:一要体系化学理化学习党的创新理论,用好支部“三会一课”、专题讲座、参观走访等形式加强党纪党规的学习和理解;二要对六大纪律遵守情况进行重点观察和教育,加强自我约束;三要不断增强自身党性修养,在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扎实的作风,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党办)
智·境—无界设计:AI的智慧
国际创意设计学院2024届毕业设计展开幕
5月24日下午,以“智·境—无界设计”为主题的国际创意设计学院2024届毕业设计优秀作品展于上海浦东图书馆开幕。出席本次开幕式活动的嘉宾有校党委副书记、校长俞涛,校外合作单位代表,韩国合作院校代表,以及学校相关职能部处负责人、学院中韩方院长、学院师生代表。开幕式由艺术设计学院党委书记李云先主持。
开幕式上,俞涛校长在致辞中表示,本届毕业设计展主题中的“无界设计”,既包含了技术与艺术的无界,也包含了文化的无界,他对所有毕业生表示祝福,愿所有的毕业生拥有锦绣前程。俞涛校长、企业代表、学院中韩方院长共同宣布国际创意设计学院2024届毕业设计展正式开幕。
韩国东西大学张济国校长致辞,他期待毕业生通过本次毕业设计展认识影像文化的价值,为媒体设计产业发展做出贡献。
国际创意学院院长顾艺、韩方院长金锺琪寄语毕业生:希望同学们秉承国创精神,在走向工作岗位后发光发热。学校各职能部处负责人为2024届毕业优秀作品颁发了奖状。
本次作品展展示了国际创意设计学院2024届50位本科生、14位硕士生的毕设作品。这些创意设计反映了日益变化的社会现实中,人与自然、现实与想象、智能与人类的边界模糊性,创造出数字时代的艺术与设计的灵感与想象。创作者以影像、装置、动画、交互等多种媒介,相互交织映照,试图在模拟景致中建构一个有机复杂的系统,在变动中跨越生命之界,使折叠的真识涌现。64件作品围绕数字及人工智能技术在实践应用中的具体表现,以技术跨越具身的限制,时间跨越空间的限制,捕获对于物质和精神的新感知、新体验。(国创)
2024年长三角G60科创走廊高水平应用型高校协同创新联盟年会在我校举行
5月23日下午,2024年长三角G60科创走廊高水平应用型高校协同创新联盟年会在我校图文信息中心第三报告厅举行。
会上,俞涛校长代表学校向与会嘉宾的到访表示欢迎,并介绍了学校的发展历史、办学定位及应用型特色发展方面的情况和主要成就。作为理事长单位,俞涛校长对G60高校联盟的发展提出三点展望:一是基于G60科创走廊,联盟将致力于做好应用型高校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发展的大文章;二是G60九城高校在联盟的协调下,共同为地方经济发展及G60科创走廊的高质量发展贡献自身力量;三是联盟高校在G60科创走廊的大背景下,相互融合,资源共享,努力成为应用型高校协同发展的典范。会上,俞涛校长宣读了联盟新一届常务理事会人员名单。
刘福升副区长高度肯定了长三角G60科创走廊高水平应用型高校协同创新联盟近年来的工作成效,并对上工程作为联盟理事长单位做的大量工作表示感谢。他指出,G60高校联盟作为整合高校资源的创新载体,帮助高校实现了自身的高质量发展,同时对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对G60高校联盟的未来工作,刘福升副区长提出三点希望:一是联盟高校多走动,高校在走动中增进感情,开阔眼界,促进高校自身发展;二是联盟高校多互动,在互动的过程中界定彼此的需求,找到合作的机会,奠定合作的基础;三是联盟高校多联动,在联动当中实现资源配置,机会共享,实现更好的发展。
会上,夏春明副校长与嘉兴大学王立玮副校长进行2025年联盟年会轮值高校交接仪式。王立玮作为2025年联盟年会轮值高校发言。联盟高校代表共同启动G60高水平应用型高校协同创新联盟虚拟教研室。(外联)
第三版
【聚焦“三特”】
航空运输学院(飞行学院):立足产教融合、民航教育特色,实现学院高质量发展
航空运输学院(飞行学院)立足产教融合、民航教育特色,紧扣国家航空报国、民航强国的国家战略,为国家民航运输业及航空制造业培养了大批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和较强创新能力的现代民航及航空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学院飞行器制造、航空器械维修、人机与环境工程、飞行仿真技术、民航运行管理等学科专业办学特色鲜明,飞行仿真技术、人机与环境工程专业在同类高校中处于领先水平。
特点:飞行仿真技术取得模拟机自主研发重大突破
在飞行仿真技术领域,学院模拟机研发团队联合国内科研院所,经过十余年长期技术攻关,在飞行仿真多个关键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从“固模”到“动模”最终实现“B737-800 D级模拟机”的研制,获得中国民用航空局模拟机最高等级D级鉴定,学校也成为国内首家拥有D级飞行模拟机完全知识产权的高校,“大中型飞机飞行模拟系统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获得2019年度上海科技进步一等奖。
特长: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学科建设提升内涵建设水平
作为上海市唯一培养航空类高级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高校,学院紧密围绕国家民航强国和国产民机发展战略,积极对接民航业发展和国产大飞机项目需求,坚持产教融合办学特色,与北航、西工大、南航、哈工大、交大、复旦、同济、民航大、中飞院等高校,以及中国商飞联合成立大飞机产教融合联盟,学校当选为联盟理事单位、技能人才子联盟副理事长单位。学院积极推进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点建设,错位竞争,聚焦航空制造工程、人机与环境工程、航空系统工程等研究方向,在飞行器制造、飞行器故障诊断、飞行器健康检测、大型客机座舱环境、飞行仿真、航空安全运营、航空规划与决策等研究领域具有学科特长。
特色:无人驾驶航空系统工程专业建设引领学院学科专业建设发展
学院在现有飞行器制造工程、飞行技术、交通管理、物流管理(民航物流)四个上海市一流专业,机载设备(全英语)等四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等教学建设的基础上,将紧贴国家大力发展低空经济及无人机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战略,服务长三角区域无人驾驶航空产业人才与科技发展,在前期已开展的“无人机”微专业的基础上,积极开展无人驾驶航空系统工程专业建设及其相关的学科建设。在填补上海高校“飞行技术”“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专业空白的基础上,继续填补上海高校“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工程”的专业空白,以适应国家低空经济发展亟需的无人驾驶航空系统工程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
展望未来,航空运输学院(飞行学院)将进一步对接国家、区域及民航、航空产业与行业发展需求,以学院办学特点、特长、特色为抓手,立足产教融合、民航教育的办学特色,促进学院内涵建设,实现学院高质量发展,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民航航空特色学院。(航空)
【聚焦“三特”】国际创意设计学院:数字化文化传承赋能融创共生,国际化人才培养助力特色发展
国际创意设计学院以“惟实艺新,和合共美”为院训,着力打造融合数字设计与文化创新的教育生态系统。学院目前开设了多元化的学科方向,本科教育涵盖数字媒体艺术、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等专业;研究生教育则拓展至数媒影像与数字化(游戏)、会展与空间环境设计(智慧城市)、产品造型艺术及应用实践(数字文创)等领域。学院以科技创新为设计注入活力,以设计创新引领社会发展,以文化创新推动社会进步,携手文化力量促进社会和谐共生,努力打造一个具有国际视野的产学研一体化示范学院,引领教育与创新的潮流。
特点:文化传承下的数智人才培养
学院以“三师协同”(中方教师、外方教师、企业导师)为依托,构建了一个国际化的产教融合育人体系。这一体系通过三个维度的融合教学——理论教学培养国际专业创新能力,实践教学提升国际专业实践能力,产教融合教学强化国际专业应用能力——来实现文化传承与数智教育的深度融合。在历届的毕业设计选题中,与红色文化和中华文化相关的课题占比高达56%,在与文化传承相关的设计学科A、B类赛事中,获奖比例达到45%。学院培养出许多杰出的毕业生,其中,优秀毕业生、留校任教的宁书家老师的代表性实验装置、跨媒介交互作品《庄生梦蝶》荣获上海市白玉兰美术佳作奖;优秀毕业生代表李晓燕被聘为哈佛大学中国艺术实验室的特邀艺术家;学校积极推选优秀毕业生在国内外顶尖设计院校继续深造,如日本设计类最高学府国立千叶大学、国内设计类最高学府同济大学等,充分彰显了学院在文化传承下数智人才培养方面的卓越成就。
特长:数字科技下的产教赋能转化
在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学院致力于将科技的创新力量与教育实践相结合,推动产教融合,赋能社会发展。自成立以来,学院一直紧跟时代步伐,积极拥抱数字科技,探索其在文化传承、科学教育、展览展示、乡村振兴、产品设计、媒体传播、城市生活等领域的应用,助力国家和地区构建数字生态系统,推进全域数智化的发展。在社会服务项目方面,学院的代表性成就包括上海科技影都综合信息展示平台设计、G60科创走廊的logo设计、“吴淞文脉”地标设计、宝山区大场镇地标雕塑“陶鼎”以及国家植物博物馆展陈概念性规划设计等,体现了学院在设计创意和实践转化方面的强大能力。在乡村振兴领域,学院积极参与了“浦江之首”“浙江蔓塘里”和“余姚四明山零碳乡村”的“数字+”计划,其中不少内容被学习强国报道和推广,彰显了学院在服务国家战略、推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学院将继续以数字科技为引擎,推动产教融合,赋能社会发展,为构建数字生态系统、推进全域数智化贡献智慧和力量。
特色:国际视野下的数字融创共生
学院着眼于全球设计趋势的洞察与本土实践的结合,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设计人才;同时专注于数字技术与创意产业的深度融合,旨在通过科技的力量,激发设计的新潜能,推动产业的创新发展。凝练为两大核心领域:文化融合与创新设计研究、数字化设计与跨媒介研究。近年来,学院以学术国际化、教学国际化、产学研用国际化的理念为指导,以中韩合作为基础,积极拓展国际合作的广度与深度。已与二十余所国际知名设计类高校建立了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包括日本国立千叶大学、俄罗斯国立工艺美术大学、墨西哥国立蒙特雷大学、英国西英格兰大学等,共同构筑起一个国际化的教育与研究网络。
今年以来,基于我校与上海设计之都促进中心签署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积极布局与中心的紧密合作,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中国灵魂、上海情怀的创意设计人才,共同推动以上海为起点的创意设计产教融合国际化事业,为全球创意设计领域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国创)
第四版
翘首以待 2024年世界大学生五人制足球锦标赛将在我校举行
编者按经过精心筹备,令人瞩目的2024年世界大学生五人制足球赛,6月9日将在我校拉开大幕。今天,笔者带领程园师生全方位了解赛事背景及相关事宜,愿全校师生齐心协力,共襄盛事。
世界大学生五人制足球锦标赛(以下简称“五人制足球赛”)是由国际大学生体育联合会(以下简称“国际大体联”)组织的单项体育赛事,每两年举办一届,是目前该组织参赛队伍最多的项目之一。国际大体联作为国际性体育组织,现有协会会员174个,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以下简称“中国大体协”)于1975年成为正式会员。
2019年,经市政府外事办和市教委同意,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以下简称“中国大体协”)推荐我校代表中国申办“世界大学生五人制足球锦标赛”。2019年12月,国际大学生体育联合会(以下简称“国际大体联”)通告,中国大体协和学校获得赛事联合承办权。2021年1月,教育部批复同意联合承办赛事。目前,赛事确定于2024年6月9日-16日举办。
赛事背景
赛事主办单位:国际大学生体育联合会
国际大学生体育联合会(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Sports Federation, FISU)成立于1949年,是与国际奥委会平行的国际体育组织,现有协会会员174个,中国大体协于1975年成为正式会员。
了解国际大体联三大赛事
国际大体联组织的国际性体育赛事主要包括:冬季和夏季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世界大学生锦标赛和世界大学生杯赛,其中冬季和夏季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每两年举办一届。中国举办过三届夏季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和一届冬季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分别在北京、深圳、成都和哈尔滨举行。
世界大学生锦标赛在国际大体联的系列赛事中,其重要性仅次于综合性的大学生运动会,每两年举办一届。与世界大学生杯赛由高校为单位参赛不同,锦标赛和综合性的大学生运动会,均是以国家为单位组队参赛。
世界大学生五人制足球锦标赛
在国际大体联的各项赛事中,五人制足球是目前吸引参赛队伍最多的高技术水平体育项目之一。1984年,第一届国际大体联世界大学生五人制足球锦标赛在巴西圣保罗举行;迄今为止,这项世界大学生锦标赛已经举办了17届,每届有近20个国家400余名运动员和教练员参赛。2010年的塞尔维亚诺维萨德锦标赛中,女子赛也被正式纳入世界大学生五人制足球锦标赛赛事。
由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承办的2024年世界大学生五人制足球锦标赛,是国际大体联的五人制足球锦标赛首次落户亚洲,也是2024年国内唯一的世界大学生锦标赛。
2024年赛事基本情况
根据《国际大体联世界大学生锦标赛总则》《国际大体联世界大学生五人制足球锦标赛技术手册》的条款,本届赛事的参赛规模、竞赛日程等已基本确定。
参赛规模
目前,共有16个国家/地区21支队伍参赛,其中男队14支,女队7支,总计参赛队伍规模约450人。另有国际大体联和中国大体协成员,以及国际国内技术官员约100人参加赛事。
赛程安排
实施全体排名赛,小组赛后进行三轮淘汰赛和排位赛,以确定最终名次。共计51场比赛,赛事全程将在国际、国内平台进行直播。
比赛时间
2024年6月10日至16日。
赛事场馆
比赛场馆选址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松江校区体育馆、上海体育大学松江校区体育馆(上海大学生体育中心体育馆)、松江区体育馆。
训练场馆选址东华大学体育馆、学校新建风雨操场。
此次赛事,由国际大学生体育联合会主办,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承办,中国足球协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体育局、松江区人民政府、上海市大学生体育协会、上海市足球协会、东华大学、上海体育大学协办。2024年6月9日举办开幕式。
据悉,此次由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承办的五人制足球赛,既是国际大体联此项赛事首次落户亚洲,也是2024年在国内唯一举办的世界大学生锦标赛。
会徽造型来自白玉兰
此次赛事的会徽设计力求简练、明快、富有内涵并独具“上海”文化特色,通过现代视觉设计的表现手法,传达出上海“2024年世界大学生五人制足球锦标赛”独特的、个性鲜明的举办理念。
会徽整体造型来自上海市花“白玉兰”的形象、University之首写字母U和带有星型装饰图案的足球。白玉兰代表上海人文形象与地域特征,意在弘扬海派文化精神,大写字母U代表参赛大学生的形象,旨在突出以运动员为中心的设计理念,即“以人为本”的大学生体育精神,五个大小不同的星型既代表锦标赛的类别,也表明赛事的举办地与红星中国相关。白玉兰的五个花瓣还象征各队参赛的五位运动员,同时也代表来自五大洲的不同参赛队伍。会徽整体形象饱满,最大限度地诠释出“友谊、公正”的比赛原则以及真诚、高洁、质朴的精神风范,同时弘扬了海派文化以崭新面貌走向世界的信心。
本会徽采用了与奥运五环相同的蓝、黑、红、黄、绿五色,既代表了来自世界五大洲的各支参赛球队,也体现了本赛事积极继承“奥林匹克”精神的志向。会徽中的黄色居左,代表东道主上海(中国、亚洲)。蓝色居右,代表足球的发源地以及国际大体联所在地欧洲。红色历来被认为是中国的代表性颜色,也是中国国旗的主要色彩,代表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同时也具有积极、热情、向上的心理属性,象征运动的激情。红色也代表来自美洲的球队,黑、绿两色则分别代表来自非洲和大洋洲的球队。五大洲的球队共同聚集在“白玉兰”花下,寓意2024年的锦标赛将呈现一场精彩的大学生足球赛事。
吉祥物“兰兰”
吉祥物围绕国际大体联和中国大体协的宗旨采取拟人化的艺术手法设计而成,头部由上海市市花白玉兰演绎而成,五朵花瓣象征了五人制足球,与主题相呼应,取名“兰兰”。
“兰兰”身穿“2024年世界大学生五人制足球锦标赛”和“中国·上海”中英文字样的海蓝色浪花图案运动装,突出了主办地的地域特色,体现了中国的文化内涵。足球健儿“兰兰”充满青春激情,张开双臂,伸出胜利的剪刀手,彰显了当代大学生奋发向上的体育精神,同时寓意2024年世界大学生五人制足球锦标赛圆满成功!
吉祥物形象活泼可爱,具有亲和力,容易被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性别和年龄段人群认同,适用于平面、立体和电子媒体的制作与传播,便于在各种使用环境下配套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