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生心目中,管理学院院长胡斌教授是位可亲、可敬,甚至有些可爱的“大先生”。不论事务如何繁忙,他都会准时出现在课堂上,为同学们讲课;出现在实验室,为参加各类学科竞赛的学生指点迷津;出现在座谈会现场,倾听同学们的意见、建议。铭记教书育人的使命,甘当铺路石,以人格魅力净化学生的心灵之窗,以学术造诣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基于此,胡斌教授荣获“2020年宝钢优秀教师奖”。
立德树人 聚焦第一核心
在胡斌教授眼中,教学、科研都是立德树人的精准发力点。
胡斌教授讲授《技术经济学》《工程经济学》《高级管理学》《战略管理》等多门本科及研究生的专业基础课课程,在课程思政建设的过程中,他深刻地挖掘专业课中的思政元素,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教学效果突出。其中,主讲的《工程经济学》获批上海市教委重点课程建设项目,主讲的《技术经济学》获校级精品课程。在高质量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之余,他还积极投身教学改革和教材、实验室建设,相继主持上海高校本科重点教学改革项目“面向高端制造业的工业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研究”等项目,在提高本科及研究生的教育教学质量方面取得实效。
胡教授认为,对本科生及研究生的思想素质、专业技能、创新意识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应贯彻学业全程。他特别关注研究生学术道德的养成。他说,高尚的学术道德是学术思想、选题方向与研究方法的基础。他指导毕业的30余名研究生中,10余人次获国家奖学金、上海市优秀毕业生称号,20余人次获得全国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等大奖。
以生为本 强化第一责任
就业乃民生之本。这个民生工程始终挂在身为院长的胡斌教授心头。“疫情”以来,大学生就业工作雪上加霜,“为每一位毕业生负责!”本着这个原则,他带领学院全体教师,层层推进,分类指导,最终取得学生就业率95.92%的好成绩。
总结经验,胡教授说,“三全育人”的理念是基础——深入“全员”思想认识,管理学院先后组织系室主任、教授代表、导师代表和辅导员代表开展座谈,召开专场就业推进会10余场次,深入了解毕业生实际就业困难,将就业问题落实、落细、落小;挖掘“全方位”就业资源,学院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努力培育学院就业的有形和无形市场,与各事业单位、人才市场以及企业单位加强信息沟通,稳固已有就业渠道,并充分利用校友资源,开拓校友企业就业渠道;开展“全过程”职业规划,胡教授将职业规划和就业意识融入到日常授课中,对带教学生进行全过程、专业化的就业指导,鼓励学生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
科学研究 激发第一动力
胡斌教授始终跟踪管理学科前沿和经济社会发展热点,近年来在战略规划、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技术创新管理等领域开展了大量的学术研究和决策咨询研究,完成国家软科学重大、国家发改委重大、国家社科基金青年、国家自科青年等国家级项目4项,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上海市科委软科学重点主题、上海市政府决策咨询重点等省部级课题30余项,政府部门、产业园区等委托重大技术咨询课题3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5部,发表SCI、SSCI、EI、CSSCI学术论文50余篇。他尤其注重将最新研究成果及重要学术思想,融入到本科及研究生的课程教学内容,并充分依托相关科研项目及学术资源平台,加强训练及提升所指导学生的学术视野及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
内涵建设 探索第一标准
本着从教育实践中探索规律、发现问题,并不断改进优化的思路,胡斌教授结合多年来教育、教学及专业建设和管理的相关经验,积极进行教学理论研究和总结。发表高质量教研论文近10篇;大胆尝试和探索更高质量的本科专业建设,带领“工商管理”专业团队积极建设及申报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新文科专业认证等;并带领“工业工程”等专业团队,依托学校工科优势及“三协同”培养模式,创新性探索并实践了特色鲜明、可复制推广的“面向高端制造业的‘一平台五要素双驱动’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获上海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2018年)和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2017年),处于上海同类高校领先水平,为上海及全国培养了大批面向高端制造业的工业工程专业人才。
胡斌教授说,自己最幸福的时刻就是望着学生毕业离去的背影,他们打开知识的羽翼,启动思想的风帆,成为国家的建设者。这就是一位甘当铺路石的教师的最高境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