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5日晚,副校长姚秀平教授在图文信息中心第二报告厅,以《大国超越——中国大飞机战略》为题,为全校学生讲授“交通中国”思政公选课,现场师生们认真聆听,兴致高涨。一个半小时转瞬即逝,大家收获满满。

姚秀平副校长从国产大飞机C919翱翔蓝天的精彩照片导入今天的课程。他首先阐释了大飞机发展的战略意义,介绍我国大飞机发展在政治、军事、经济、科技等方面的重大意义。我国大飞机发展经历了从与世界航空强者相比的“望其项背”到“同台竞技”、从“跟踪发展”到“自主创新”、从“高级打工者”到“平等合作伙伴”的历史性转变。随后,姚秀平副校长为同学们着重讲述中国大飞机“从运-10到C919”研发事业的奋斗历程。大飞机是当今世界上结构最复杂、技术含量最高的产品,能够拉动众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是“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的必要选择,是“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关键一笔。我国运-10研发经历了曲折的过程,在运-10下马正确与否的争论中我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如大飞机研制必须进行详尽的可行性研究、必须进行系统性规划、必须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必须遵从国际标准、需注意引进世界先进技术、需要坚持安全第一、需要形成产业合力等。他还介绍说,C919大飞机的一系列自主创新彰显着中国航空工业从弱到强、一步步走来的艰难历程,也彰显着航空工业人历尽艰辛、克服万难、奋勇前进的过程。最后,姚秀平副校长详细讲解了C919大飞机研发过程中的关键设备——被誉为飞机“心脏”的航空发动机的制造之难。虽然这表明我国航空发动机设计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差距,但姚秀平副校长也用毛泽东主席的话来勉励青年学子奋发努力:“中国人民有志气,有能力,一定要在不远的将来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在讲课中,他以大时空视角,用启发式讲述,结合历史事实演绎,引导在场学子思考和理解“大国责任”,令大家深受感染。
“交通中国”思政公选课是学校贯彻十九大精神与落实全国思政工作会议精神的重要部署。课程从当今社会热点入手,结合我校交通运输学科办学特色,通过不同视角引领学生感受中国交通所承载的时代变迁,使莘莘学子在课程学习中认同国家发展、体会个人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