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校报一览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校报2006年第1期
 贯彻高校党建工作会议精神

     构建先进性建设的长效机制

     本报讯 在2005年12月30日召开的党委会上,校党委书记曹伟武同志传达了中组部部长贺国强、教育部部长周济在第十四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传达了市委书记陈良宇以及市委组织部、市科教党委关于学习贯彻会议精神的要求。

     校党委对学校传达学习贯彻会议精神的工作作了研究。2006年1月3日,校党委召开了各基层党委、党总支、直属党支部和党群部门负责人会议,传达了第十四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精神。党委书记曹伟武、党委副书记王一鸣、田信灿在会上就认真学习、全面贯彻会议精神提出了要求,要求各级党组织以学习贯彻第十四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精神为契机,深刻认识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大意义,在我校党员先进性教育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认真落实各项整改工作,巩固和扩大先进性教育的成果,构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把各级领导班子、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好,为今年将要进行的教学评估和文明单位的评建,为创建现代化的特色大学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和组织保证。

     根据校党委统一部署,将在2006年1月19日举行的党员干部集中学习中,向全校党员、中层干部、社科部教师、学生政治辅导员传达第十四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精神。(党办) �BR>
     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推进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增强高校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摘自《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新的起点 新的征程

     ——06年新年献词

     党委书记 曹伟武学生的创磷

     新年伊始,万物更新。我们满怀豪情送走了难忘的2005年,又迎来了充满希望的2006年,在这辞旧迎新之际,我谨向全校师生员工、离退休老同志致以新春的问候和诚挚的祝愿。

     过去的一年,全校师生员工团结奋斗、顽强拼搏,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教学科研、后勤管理、党的建设、精神文明等各项工作中都取得了优异的成果,实现了学校事业发展新的跨越、新的突破,进而圆满地完成了学校“十五”期间确定的奋斗目标和各项任务,学校进入了办学主体以松江校区为中心,以内涵建设为重点的新的发展阶段。过去的一年,全校共产党员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和政治责任,积极投入了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达到了“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基层建设、服务人民群众、促进各项工作”的目标,党的建设呈现出新的生机和活力,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过去一年,学校各项工作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凝聚着全校师生员工的辛勤付出和智慧力量,我们应该倍加珍惜,使之不断巩固和发展。

     2006年是“十一五”时期的开局之年,学校“十一五”的灿烂画卷将由此铺展,新一轮的辉煌历程将由此扬帆起航。然而,机遇和挑战并存,希望和困难同在。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阶段,我们必须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市委八届八次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要识大局、谋全局、抓开局,狠抓落实、形成聚焦、力求突破,促进学校各项工作科学发展、持续发展,又快又好地发展。

     我们要站在新起点,制定和实施学校发展“十一五”规划,凝聚全校的力量,激励师生员工为实现新的奋斗目标,不断地攀登、提升和超越,化特色为优势,化优势为胜势,为创建现代化特色大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们要以今年教育部对我校进行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为契机,全力以赴地做好评建工作,使“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理念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并付诸于行动,落到实处,确保我校评估工作取得优异的成绩。

     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第十四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精神,认真做好先进性教育的整改工作和“回头看”工作,把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实践成果转化为制度成果、理论成果,形成先进性建设的长效机制,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我们要以今年市级文明单位评建工作为抓手,唱响主旋律、把好主阵地、打好主动仗。要围绕“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以“树魂立根”为核心,加强师德建设,强化育人机制,形成学校以育人为本、教师以敬业为荣、学生以成才为志的校风,以培育学校精神为支撑来提升文明建设新内涵,融形态文明、功能文明、素质文明为一体,使精神文明成为推进学校发展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我们要坚持人才强校战略,把人才资源作为学校发展的第一资源,切实加强教学、科研、管理三支人才队伍建设。要用事业凝聚人才、用实践造就人才、用机制激励人才、用法制保障人才,大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氛围,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健康成长,使各类人员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2006年,我们使命光荣、责任重大。让我们团结起来,同心同德,始终发扬艰苦奋斗、求真务实的作风和永不言败、追求卓越的精神,始终保持蓬勃朝气和高昂斗志,我们一定会攻克一个又一个难关,夺取一个又一个胜利,开创工程大美好的前程。

     大字新闻

     我校工会荣获2005年度“上海市模范职工之家”称号

     服装学院学生何佳粤获首届上海市艺术人才奖

     产学合作教育拓展服务业

     我校与联家超市有限公司家乐福古北店共建合作教育基地

     本报讯 2005年12月31日,在迎接2006新年即将到来的喜庆时刻,我校与上海联家超市有限公司家乐福古北店举行了“产学合作教育基地”挂牌仪式。校长汪泓、副校长郝建平及高职学院党政领导、有关职能处室负责人等出席了挂牌仪式。

     校长汪泓与家乐福法籍店长莫赫西先生Bruno Mercier为产学教育合作基地进行揭牌。双方还就进一步丰富合作教育内涵、开拓合作教育市场进行了认真的会谈。双方商定将通过合作教育,挑选优秀的大学生到联家超市接受实践锻炼,通过在超市的工作,使学生的实践技能得到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团队合作和奉献精神得到加强,成为受社会欢迎的有用人才。在莫赫西先生的陪同下,出席挂牌仪式的领导与嘉宾饶有兴趣地参观了家乐福古北店。

     产学合作教育是国际上通行的一种培养应用型高级人才的新型教育模式,也是我校20多年来长期坚持的一种办学特色。20多年来,我校与上海市各著名企业集团开展产业合作教育,培养了几万名优秀的应用型大学生,为发展上海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这项工作得到了国家教育部和上海市教委领导的充分肯定。

     我校高职学院2005年新开设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旨在进一步实践建设现代化特色大学的办学理念,为上海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输送现代服务业专门人才。这个专业强调基础理论扎实,突出针对性、应用性和实用性的特点,培养学生掌握现代连锁经营基本知识和连锁经营门店经营管理操作技术,具有必要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英语应用能力,适应连锁企业需要的高级技术应用人才。

     高职学院在此专业开设后,除强化课堂教育外,瞄准市场,积极开拓合作办学渠道和实训基地建设,按照连锁经营管理的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学生在门店运营管理、POS收银员岗位资格、购、销、存业务管理、上海市商业类职业资格和英语应用能力(PRETCO)的培训。学生在2年半的学校学习中,将通过认知实习,多媒体课程设计,现代物流学课程设计,还将在半年的门店实习中进一步提高实践能力。这次与上海联家超市有限公司家乐福古北店进行基地共建挂牌,将为学校进一步深化产学合作教育开辟新的广阔前景。(高职学院)

     师生员工装心田

     帮困送暖见真情

     帮困送暖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重大政治任务,也是保障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

     最近,我校党政领导按照党中央的精神指示,把困难群众问题放在心上,于元旦佳节深入了解困难群众的实际情况,并向8位患重病的教职工送去了组织的关怀。这是我校党政领导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困难教职工的疾苦放在心上,真心实意帮困送暖的行动体现。近年来,在校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我校制定实施了各项帮困救助措施,对重点对象定期帮扶,已形成多级多层帮困送暖体系,为患重病和遭遇特殊困难的教职工织就了“保障网”。

     高校的帮困助学工作是育人成才工程中的重要部分。我校在育人过程中,始终坚持帮困与实践教育相结合的指导思想,构建了以奖学金为激励措施,以助学贷款和勤工助学为支柱,助学金、困难补助、减免学费为辅助的“奖、贷、勤、补、减”开发式帮困体系,切实解决贫困生的实际困难,力争做到不让家庭有困难的学生因经济问题而加重学习负担。

     帮困送暖体现了我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体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据悉,我校各部门党政工团将于近日分头走访师生员工,开展帮困送暖活动,把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果转化为关心困难师生的实际行动,把党的温暖送到师生员工心田,让工程大更加和谐美好! (沈海庆)

    

    

    

     2005年学校十大新闻

     本报编辑部

     2005年是学校发展进程中承前启后的关键之年,是工程大历史与未来的交汇点。学校基本实现了大规模的外延拓展,松江新校区的落成,完成了办学主体校区转移,学校的工作重心由内涵发展与外延建设并举转移到重点推进内涵建设上来,新的形势、新的任务要求我们用发展的思路和改革的举措开拓创新,持续发展。日前,本报编辑部择取了2005年20项有影响的事件、活动材料,经校领导和院(部)、处、室负责人评选后整理汇总成十大新闻。

     一、自7月8日至11月25日,我校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分三个阶段在全校范围内展开。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是我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的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

     二、10月30日,我校松江新校区举行落成庆典,市人大主任龚学平、市委副书记殷一璀来电表示祝贺,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副市长严隽琪专门为落成庆典发来了贺信,市人大副主任朱晓明,市政协副主席谢丽娟、王新奎等市领导出席落成典礼。松江新校区的落成,开辟了学校发展的新空间。

     三、1月22日,我校与上海地铁运营有限公司正式签约,共同成立城市轨道交通学院。这是我国第一所城市轨道交通专业学院,对于上海乃至全国的城市轨道交通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以及对整个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发展具有现实的推动作用。副市长严隽琪、杨雄应邀出席并为学院成立揭牌。

     四、11月19日,我校学生陈文杰、黄烨晨研制的《模块式开放型PIC单片机应用开发系统》在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全国学联和上海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第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得全国三等奖。

     11月5日,我校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上海赛区中荣获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二项,三等奖三项,并首次被评为“上海赛区优秀组织奖”称号。

     五、5月10日,在上海市委、市政府召开的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我校有二项科研项目荣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项目分别为《天然气引射调峰系统的研究开发与应用》、《乘用车侧门安全性试验台的研制》。

     11月9日,我校电子电气工程学院和高职学院共同研制的《WE-Ⅱ型仿真电焊机——电焊机技能实训系统》产品在2005年上海国际工业博览会上获得了中国高校展区展品一等奖。

     六、以“资源共享、和谐共强”为主题的松江大学园区首届运动会于11月15日在我校松江校区隆重举行。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龚学平出席开幕式并宣布松江大学园区首届运动会开幕。市科教党委书记李宣海致开幕词,市政府副秘书长姜平在开幕式上向运动员代表授松江大学园区首届运动会会旗。

     七、1月2日,我校在市经委、市教委和市科委召开的“上海市推进产学研合作,促进学科建设和先进制造业联动发展”会上与上海交运(集团)公司签订“产学研战略合作协议”,旨在实现“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战略决策,应对上海产业业态发展的变化趋势,结成产学研合作的战略联盟,为推进上海的经济发展作出新贡献。

     八、10月30日,我校在图文信息中心举办了以“高等教育与现代产业的互动——全球化背景下高等教育的创新之路”为主题的第三届国际教育论坛,已与学校建立合作学院的40余名国内外来宾出席了论坛。

     九、12月5日,市委书记陈良宇、市委副书记殷一璀在市委秘书长范德官、市委副秘书长孙路一、姜樑、市政府副秘书长徐建国、李良园、刘红薇等陪同下,参观了我校在上海国际创意产业活动周的展台和学生优秀设计作品,并对我校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给予了充分地肯定。

     11月15日,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龚学平出席我校松江校区体育馆开馆仪式并剪彩。

     11月1日,市政协主席蒋以任来到我校松江校区视察工作,对学校取得的快速发展和巨大变化给予充分的肯定。

     十、在3月12日举行的2005年上海国际服装文化节国际时装模特大赛上海赛区总决赛中,我校服装学院服饰表演与策划专业学生何佳粤经过激烈角逐,荣获男模冠军,一年级学生孙丹获得女模亚军。

     12月16日,我校学生熊永菁夺得2005中国模特儿大赛华东赛区总决赛季军,另一学生杨玲同时入围“华东十佳”。

     迎评促建 传经送宝

     上海海事大学蔡存强副校长来校介绍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经验

     本报讯 为了迎接今年11月国家教育部对我校的教学水平评估工作,学习借鉴兄弟院校在评估工作中的先进做法和经验,2006年1月6日,我校在松江校区行政楼B301会议室召开了迎评促建工作专题报告会,上海海事大学副校长蔡存强教授应邀专程来校传授教学评估工作的经验。校党委中心组成员、中层干部、校机关干部、各学院办公室主任、教务员参加了会议。会议由校长汪泓主持。

     2005年,上海海事大学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并达到优秀标准,其在评估工作中的经验和做法对我校而言有许多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报告会上,蔡存强副校长从宏观的角度系统介绍了我国高等教育教学评估工作的目的和意义及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的评估体系。他同时强调,教学水平评估不仅对学校的本科教学水平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而且对学校今后的发展更有着深远的影响。

     根据上海海事大学参加评估的经验,蔡存强副校长详细地介绍了上海海事大学为期680天的评估准备过程。他以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指标为主线,结合教育部评估专家的评估重点和要求,对七个一级指标和一个特色项目分别作了介绍说明。蔡存强副校长将上海海事大学教学评估的成功经验概括为:“一个方针”(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二个机制”(指挥协调机制,分工负责机制);“三大重点”(新建专业、质量控制、办学特色);“四个步骤”(学习、核查、整改;查漏补缺、软硬并进;预评估,针对性建设;全面动员,迎接评估);“五大意识”(立体、责任、全员、大局、改革、发展)。蔡存强副校长在报告中特别强调,上海海事大学全校师生齐心协力的精神在评估工作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全体教职员工在迎接评估过程中不计报酬、不计个人得失,表现出了高度的责任感和主人翁精神。另外,他认为学校自评材料准备的完备是评估工作取得良好结果的有效保障。蔡存强副校长强调指出,学校提供的自评材料必须做到以事实和数据为依据,一切评估工作的内容准备要围绕评估专家的需要进行。

     校党委书记曹伟武在讲话中重申了教学水平评估的重要性。他指出,“迎评”有压力,“促建”是动力。曹伟武书记号召全校师生员工积极行动起来,发扬长处,查找短处,乘“迎评促建”的东风,把学校的各项工作提高到更高的水平,为即将到来的教育部教学水平评估做好各项工作准备,为进一步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创建现代化的特色大学努力奋斗。 (评估办 赵琳静)

     校长汪泓部署新年工作

     本报讯 2006年1月5日,校长汪泓在仙霞路校区行政楼725会议室主持召开行政工作会议,对2006年学校重点工作进行了布置并提出具体要求。

     校长汪泓指出,2006年在推进日常工作的基础上,重点要放在学校的“十一五”规划的研究上。她指出,教学评估是凝练学校特色、推进学校再上新平台的一个过程,我校作为应用型本科高等院校,要进一步提炼教育理念、凝练教育特色,提高实践教学水平,在加大硬件建设的同时,加大软件建设的力度,不断提升学校的内涵建设;要努力营造良好的学风、教风和校风,提高学校的校园文化氛围,不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校园文化建设要用创新的模式,联动作战,加强整合力度,全体师生员工要精诚团结,体现学校的凝聚力。

     校长汪泓强调指出,学校要把握机会实现二次腾飞,以先进的办学理念、先进的设施条件、科学的管理,实现高质量的人才培养、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学校党政要以新思维、站在新高度,全面规划研究学校各项工作,学校各部门、各学院要在工作上多思考,有聚焦,在做好常规工作的同时,做好迎评促建、“十一五”规划、人才建设和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等重点工作。(姚培)

     推进素质教育 培养创新能力

     我校举行教学竞赛总结表彰大会

     本报讯 为进一步推动我校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深入有效地开展,激发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大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我校于2006年1月10日在松江校区行政楼B301室举行了获奖学生和指导教师表彰奖励大会。

     会议由副校长陈力华主持,校党政领导曹伟武、汪泓、郝建平、孙培雷、程维明等出席并向获奖单位、指导教师及学生颁发了奖状及证书。

     2005年我校学生在数学建模、电子设计大赛、英语竞赛和职业技能竞赛等各项竞赛中共获得国家级、上海市及文化部奖励193项;教务处获得了数学建模、电子设计大赛、全国大学英语竞赛、拜耳青年环保特使全国竞赛、上海市职业技能竞赛优秀组织奖5项;基础教学学院刘晓明及杨黎迎两位教师分获全国大学英语竞赛个人优秀组织奖;管理学院、航空运输学院、基础教学学院教练组等分获2005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指导教师奖;我校还荣获了上海市2005年高校大学生职业技能竞赛的团体总分第一的好成绩。

     会上,数学建模竞赛优秀教练张伯生老师代表获奖教师发言,职业技能竞赛全国东部地区金奖获得者材料学院学生赵中昊代表获奖学生谈了参赛体会。

     校长汪泓在讲话中向获奖师生表示了衷心的祝贺,并表扬了教务处、团委、高职学院等组织部门,同时预祝我校在党委领导及上海市委、市政府等领导的领导下团结一致、开拓进取、全面提高教学水平,迎接今年11月的国家教学水平评估取得好成绩,为把我小建设成一所现代化特色大学而努力奋斗。

     (教务处)

     以评促建 扎实准备

     本报讯 日前,在校长汪泓的指导下,管理学院按照学校评估工作的预定计划和时间节点,于12月底完成了教师个人资料的准备,并利用2006年元旦假期,重新修订课程简介、教学大纲、教学方案、教学笔记等评估所需资料。

     2005年12月30日,工商管理系就2006年特别是寒假期间系内部的“迎评”工作做了具体安排,分三阶段开展工作:第一阶段是在2006年年初,将2003年~2005年来的主编、副主编和参编教材目录样书上交,并将这三年承担的科研项目证书的档案及原始资料进行全面疏理,将各类获奖证书和学位、学历以及专业技术职务证书收集上交,按照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归类、汇总,目前这项工作已经基本完成;第二阶段是在2006年1月将已发表论文、主要教材和参考书、课程简介与教学大纲、学术情况等进行汇总和梳理;第三阶段是在新学期开学初,对其他基本材料进行收集分类和整理,对分检后的材料装订成卷,按照指标体系的要求提出进一步建、改措施迅速加以充实、完善。(管理学院)

     又讯 2006年元旦放假期间,化学化工学院党政领导召开全体教师大会,着重落实试卷的登记与整理工作。学院根据评估要求自行设计了电子表格,分“考试”、“考查”和“实习”三大栏。“考试”栏中又具体到“开、闭卷、学生人数、试卷份数、空白卷、标准卷和试卷分析”等;“考查”栏中则分为“评分标注、成绩单、平时成绩单和试卷分析”等;而“实习”栏中则分为“评分标注、成绩单、平时成绩单”。表格清晰、具体,使每位教师能够清楚地盘点自己所教课程的任务完成情况,为进一步深入开展评估准备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化学化工学院 王锦成)

     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聘任

     本报讯 2005年12月28日,校长汪泓主持召开了我校2005年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工作会议,校聘任委员会全体成员及校“教育教学考察小组”和“思想品德考核小组”成员出席了会议。

     会上,30名应聘人员逐一向与会专家进行了答辩,校“教育教学考察小组”和“思想品德考核小组”分别对应聘人员进行了全面考核,并进行了无记名投票。校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委员会经过讨论,投票推荐了拟聘候选人名单,聘委会公布推荐名单和本人提供的相关材料,并受理应聘人员的申辩。

     学校已于日前将聘任名单进行了公示,经公示合格后颁发证书,并报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备案。(人事处)

     张光钧获政府特殊津贴

     本报讯 2006年1月5日,上海市新一批享受上海市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颁证仪式在上海图书馆四楼多功能厅举行。

     此次共有82位专家获此殊荣,其中包括我校激光工业技术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张光钧研究员。张光钧所主持的项目曾在2003年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教工通讯员 冷培榆)

    

    

    

     拥抱朝阳 让爱延续

     我校召开2005年帮困助学工作总结表彰会

     本报讯 2006年1月9日,我校在松江校区图文信息中心第三会议室召开了2005年帮困助学工作总结表彰会。校长汪泓、党委副书记王一鸣、副校长孙培雷及学生处处长王明复等有关职能处室负责同志出席了会议。表彰总结会由副校长孙培雷主持。

     学生处处长王明复在会上回顾和总结了我校2005年帮困助学工作。2005年,在校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各学院的积极配合下,我校帮困助学工作始终坚持助困与实践教育相结合的指导思想,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和“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指导思想,构建了以奖学金为激励措施,以助学贷款和勤工助学为支柱,助学金、困难补助、减免学费为辅助的“奖、贷、勤、补、减”开发式帮困体系,切实解决贫困生的实际困难,力争做到不让家庭有困难的学生因经济问题而加重学习负担。2005年我校共有1185人次受到过资助,各类用于帮困助学的经费累计达904万元,其中来自于学校的各类奖助金共计528万元,占58.4%,来自于国家补助的共计330万元,占36.5%,来自于社会资助的共计46万元,占5.1%。

     在表彰会上,校领导宣读了获2004-2005学年勤工助学先进个人名单、获上海慈善基金会提供的晨兴教育基金、中华慈善教育基金的学生名单和学院获得实物补助的特困学生名单及各学院帮困补助经费,并颁发了荣誉证书、助学金、困难补助物品及帮困补助款。

     作为慈善基金会受助学生代表的电子电气工程学院的黄潇玮同学在会上谈到,“在我家庭陷入困境之际,在我心灰意冷之际,是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向我伸出援手,点燃了我心中希望的火种,使我可以继续求学。此时此刻,任何言语都无法形容我内心对党和政府,对社会各界好心人士的感激之情,是你们让我重新有了对美好未来的憧憬。”管理学院的张莉莉家庭突然遭受重大困难,“我的生活一时之间陷入了无边的黑暗,迷惘无助的我想到了向学校求助,没想到引起了学校领导和老师的极大重视,各位老师一次次将温暖关怀的话语送到我身边,专程来看望我卧病在床的父亲,尤其令我感动的是汪泓校长还在百忙之中关心我的情况,给我鼓励。”作为勤工助学优秀学生代表的徐森森在台上向与会领导深深地鞠了一躬:“我要谢谢学校给了我这个机会,让我可以有自强自立的机会,可以在学校勤工助学的岗位上发挥自己的光和热。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我定会用自己勤劳的双手,用自己的刻苦学习,用拳拳赤子之心,报效祖国之情,回报社会,回报关爱着我们的每一个人。”

     同学们用自己的切身经历和所得所感,向学校领导表达了一份份感激之情,向全校学生发出了爱的倡议:我们的出身无法选择,但我们的命运可由自己把握,在人生这条道路上,有社会,有政府,有学校,有那么多的好心人在给与我们无私的帮助,我们只有用更加勤恳的学习来表达发自内心的感谢两字,在今后的人生旅途中尽自己所能帮助弱势群体,使帮困助学的活动得以延伸,结出丰硕的果实,使自己的人格魅力不断升华,塑造自己完美的人生。

     校长汪泓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她指出,高校的帮困助学工作是育人成才工程中重要的部分,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给与了许多关心,并从制度上加以保障。我们要以极大的热情推进帮困助学工作,通过多渠道凝聚社会各界的力量,使各个层面的帮困措施发挥最大的功效。汪泓校长勉励同学们要“低头做事,抬头做人”,要自强不息,发奋学习,自信地面对自己的人生。校长汪泓还在讲话中对学校的帮困助学工作提出了要求,希望不仅要从经济上加以扶助,使家庭困难学生可以安心学习,还要充分发挥学校帮困助学工作的作用,帮助学生磨练意志,做到物质财务丰富,精神财富更充实。

     (学生处)

     探望患病教师

     送上党的温暖

     本报讯 2006年1月5日上午,材料工程学院开展“送温暖”活动,学院院长宓一鸣、院党总支书记徐国祥及院工会主席童建华、学院办公室主任顾光海等一行探望了两位患病的老师张光钧和徐纪平。

     张光钧老师是九三学社工程大支社成员,前不久刚刚获得市政府特殊津贴,近来身体不适。徐纪平老师于2005年7月患心肌梗塞,经抢救脱险,开学后仍坚持带病上课。学院领导将党组织和学校的关心和温暖带给他们,并希望他们在开展工作的同时,要多注意保重身体。 (教工通讯员 冷培榆)

     何佳粤获市首届艺术人才奖

     本报讯 2006年1月6日,由上海市委宣传部、上海市艺术人才基金会联合举办的上海市首届艺术人才奖举行颁奖会,我校学生何佳粤荣获上海市首届艺术人才奖学金。

     何佳粤是我校服装学院的学生,他于2002年考入我校服饰表演与策划专业,并于2005年7月通过专升本考试进入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何佳粤同学政治上要求进步,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已列入入党培养对象。他学习态度认真,一丝不苟,非常刻苦。他重视知识的积累和业务的钻研,学习成绩优秀,曾4次获得校优秀学生奖学金二等奖,2次获得校优秀学生奖学金三等奖,上海科技周专业奖学金一等奖。作为模特专业的学生,何佳粤同学注重平时的积累,潜心琢磨专业要求,规范自身的行业道德,于2005年3月获得了上海国际时装模特大赛上海赛区冠军、全国赛区亚军,为学校争得了荣誉。

     何佳粤同学担任班长期间,带动大家共同进步,发挥了先进模范作用。他多次被评为校“三好学生”、校“五四”优秀团干部、2005年上海市高校优秀毕业生。他不但能够在学校里努力培养自己的能力,更能积极主动地参与社会实践,参与学院的帮困助学活动、学院新生联谊会、上海国际服装文化节以及各大世界著名服装品牌的发布和展演。

     何佳粤同学是一位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也是一位深受全体师生们好评的优秀学生干部,更是一位积极要求上进且专业特长的优秀学生。(服装学院)

     亲情、友情是我战胜病魔的精神支柱

     去年初,我不幸被确诊患了晚期恶性肿瘤,被迫离开了工作岗位,病房成了我生命旅程的又一驿站。近一年来,在经历了两次开刀十多次化疗后,现在病情趋于稳定。

     从我进医院起,就牵动了学校党政领导和同事们的心。党委书记曹伟武、校长汪泓和各位校领导及校工会、服装学院、各部门的同事、朋友、老师们都给了我极大的关爱。正是大家亲情般的关心和鼓励,使我逐步增强了战胜病魔的勇气和信心,一关一关地闯,一步一步地从死神下走了出来。

     病痛的折磨,药物的反应,心酸的往事,回想起来就令我潸然泪下。对我来说,2005年是痛苦的一年,灾难的一年,但也是体会人间真情的一年。在这一年中,许许多多的同事、朋友、老师向我伸出援助之手,给了我最真挚的情感。服装学院林兰天副院长等人从不间断对我的关心,经常带来校领导的问候,还及时帮助解决具体困难。在此,我要衷心地说一声:谢谢!谢谢你们兄弟姐妹般的情谊,谢谢你们给予我的一切。

     2006年元旦的早上,当阳光撒满大地的时候,曹伟武书记、汪泓校长、王一鸣副书记、陈力华副校长和校工会、校长办公室的领导们,不顾一年的劳累,放弃休息,又一次来到我家,访病送暖,给予我精神上、经济上最大的关心和帮助,让我和我的家人感动不已,使我们感受到了党的温暖、组织的关怀。

     领导们的关心带给了我新的希望,今年是我的希望年,愿一切都像阳光那样灿烂,愿我早日恢复健康,能在有生之年为工程大的辉煌再尽微薄之力。

     (服装学院 黄勤奋)

     加强安全防范 维护校园稳定

     我校举行治安防范、消防安全暨安全生产责任签约

     本报讯 2006年1月9日,我校在松江校区行政楼205室召开第十二届治安防范、消防安全暨安全生产责任签约大会。各院、部、处、室、直属单位负责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副校长孙培雷主持,校长汪泓到会并作了讲话。

     会上,校安全办和保卫处负责人分别汇报了2004-2005年度的工作情况。会议还对2003-2005年度校优秀治安责任人、校先进治保个人进行了表彰。

     校长汪泓在讲话中指出,治安防范、消防安全、安全生产是确保校园稳定、维护教学秩序的一项重要工作。2005年,经过各级治安责任人和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学校完成了校区整体搬迁工作,成绩是显著的。我们要针对松江新校区的特点,加大治安防范的力度,切实做好各项安全工作,落实防范措施;要加大技术防控的力度,使校园内及周边道路的交通更加安全;要加大应急处置的力度,严格遵守值班制度,认真履行工作职责。

     副校长孙培雷在会上就做好当前工作提出了三点意见:一、各单位负责人要提高认识,树立“安全工作无小事”、“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克服麻痹思想,一级抓一级,认真抓好消防、治安和安全生产等各项工作;二、各单位要认真开展检查,对学生宿舍、学生公寓、图书馆、实验室等重点部位集中进行清理整顿,切实做好“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三、各单位要加强防范,积极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把各项防范措施落在实处,切实做好外来人员及贵重物品的管理,为确保校园安全而不断努力。

     (钟池 郭新民)

    

     高技校(高职学院)

     2005年十大新闻

     一、在工程大党委和市科教党委第九督导组的直接领导下,我院深入开展以学习“三个代表”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全体党员普遍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教育。

     二、逸仙校区先后荣获“上海市爱国卫生工作先进单位”、“上海市花园单位”、“上海市绿化先进单位”、“上海市文明单位”称号;学院申报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园工作顺利通过上海市专家评估团的评审。

     三、高职学院、高级技校根据工程大党政的具体部署,高起点制定“十一·五”规划,高标准要求、高效率运作、高质量实施各项发展目标和任务。

     四、旨在为本市推进数控技术人才培养和数控技术发展服务的“上海市技师协会数控技术专业委员会”在逸仙校区成立,张方良院长任会长。

     五、高级技校组团参加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首届“星光杯”学生职业技能大赛,荣获“维修电工”团体第一名、“普通机加工”团体第二名及一批个人全能和单项比赛优秀成绩;在2005年选优评估验收中,第十七职业技能鉴定所被评为特等奖;高级技校图书馆通过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A级资质评估。

     六、上海市职业教育开放实训中心建设推进会6月17日在逸仙校区举行,上海市副市长严隽琪到会并作重要讲话。高级技校被市教委批准为“数控技术开放实训中心”立项建设单位。

     七、9月17日,上海市职业教育协会举行“职业教育杰出校院长表彰暨《职教之魂》首发仪式”,高职学院张方良院长荣获“上海市职业教育杰出院长”称号,接受了由市领导颁发的荣誉证书和奖牌。

     八、上海市区县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10月19日在逸仙校区召开第68次例会,市人大副主任胡炜出席并讲话,高级技校党委书记柳如荣在会上介绍了学校概况,高级技校副校长沈国平在会上发言,所汇报的材料受到领导们的高度重视。

     九、高级技校成功通过中国方圆标志认证中心的年度质量管理监督评审,同时,学校正式下达2005~2006学年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部门质量目标书。

     十、高职学院、高级技校2005年体育节成功举行。在为期一个多月的活动中,3000多人次参与了竞技体育比赛和趣味体育项目比赛及体育摄影、征文展示、表演活动,一批学院(校)记录被刷新,一批部门和个人获得表彰。

     (高技校 高职学院)

     欢歌笑语迎新年

     本报讯 2005年12月30日,基础教学学院在松江校区行政楼举行了辞旧迎新联欢会,校工会副主席沈海庆、张海成等到会祝贺。

     联欢会上,学院各教学部的教职工欢聚一堂,表演了精心准备的精彩节目。大家为学校在2005年所取得的成绩感到骄傲,更对2006年工程大的发展充满了希望和期待,共同祝愿工程大的明天更美好。 (基础教学学院工会)

    

    

    

    

    

    

    

     用爱托起希望

     吕晶晶

     新年来临之际,也是我支教生涯将近尾声的时刻,我把由自己联系而得到捐助的15个孩子召集在一起,为他们过了一次集体生日。也许在上海这样的大城市里,作为独生子女的孩子们早已淡然生日的蛋糕和祝福,因为他们觉得理所当然可以拥有这一切。可这15个孩子,我问了一下,曾经过生日的孩子只有一个,其他的孩子从来没有拥有过自己的生日祝福。

     2005年12月24日下午,双柏县妥甸镇第一小学二(2)班的教室里,15名孩子齐聚一堂,促膝而坐。我发现,孩子们今天都特意打扮过了,一个个显得比平时漂亮许多。特别是李晓洪同学,穿了一件大红色的毛衣,我一问,原来今天恰好是他的十岁生日。

     桌子上摆着为孩子们准备的各式可口的零食和饮料,当那个画着红色心形的大蛋糕拿上桌子的时候,孩子们高兴地叫了起来:“好大一个蛋糕!”“真漂亮!”“一定很甜。”蛋糕虽然很甜美,我却很心酸,心酸着他们的童年。

     生日聚会开始了,我让孩子们彼此做了一个自我介绍,出乎意料他们之间的熟悉程度远远超过了我。当我问他们知不知道为什么过集体生日的时候,他们都笑着摇摇头。我告诉孩子们,希望他们在新的一年里,在又长大一岁的时候能够给自己一个梦想作为礼物。接着,我说:“有哪个小朋友知道吕老师来自哪里呀?”“上海!”整齐的答案回响在整个教室里。“那上海有什么呀?”“有姚明。”一个叫王怡的小男孩轻轻回答着。“嗯,王怡真聪明,还有谁知道上海有什么?”一片安静。“好,吕老师告诉大家,上海有很多大学。小朋友知道什么是大学吗?”“知道!”“那是什么样的学校啊?”“是很大很大的学校。”李璐璐骄傲而大声地回答着,其他小朋友都笑了起来。我也笑了,“那小朋友想不想去那个很大很大的学校呢?”“想!”每个孩子都回答的特别响亮,眼睛里流露出渴望的神情。“好,那现在就给大家看看,吕老师工作的那个很大很大的学校。”我打开笔记本电脑以PPT的形式介绍了我的母校——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松江校区。PPT里全是展示学校风采的各类图片还有学生军训团的汇报演出及其他一些大学生活。孩子们的惊叹声此起彼伏。放映结束后,学生们意犹未尽地问我:“吕老师还有吗?”“有啊,还有很多美丽的地方呢,不过要等小朋友长大以后亲自去看,好不好?”“好!”又是一个掷地有声的回答。最后一张幻灯片打出来,上面只有简单的两句话,我请在座的小朋友一起朗读出来,稚气的童声铿锵地念到:“走出大山,走进大学。”我想在他们小小的心里播种一份对大学的渴望,使他们能够在年少懵懂时就知道菁菁校园的美丽。因为那里是浩瀚的知识海洋,因为那是一片可以放飞希望的乐土。随后,孩子们表演了节目。显然他们已融入到生日聚会的气氛中来,一个个踊跃地展现着自己的特长。独具特色的山歌、耳熟能详的唐诗、欢乐纯朴的童谣。虽然节目稚嫩简单,但我觉得那是最真、最美的表演。

     生日聚会上,我给每位小朋友亲手书写了生日卡,并告诉他们:这是吕老师要和他们说的悄悄话。在给单亲家庭的朱丽娟的卡片里,我写到:“我知道你是一个乖巧懂事的好孩子,所以在成长的路上要忘记不开心的事情,努力做一个坚强的女孩。”给家庭极其贫困的李昌寿的卡片里,我写到:“过了生日,又大一岁了,小男子汉要勇敢朝前走!”而给有着大眼睛的李红的卡片里,我写到:“吕老师希望能一直听到你好听的歌声,不要放弃自己喜欢唱歌的梦想哦。”每个孩子,我都以爱心换真心。

     15根蜡烛一一点燃,小小的光亮,却暖暖的让人打开心房。

     孩子们闭着眼睛,默默勾勒着自己的愿望,我猜不到那一个个七色的梦是什么,但一定美丽如虹。

     “吹蜡烛吧!”

     忽悠,15个孩子一同围到蛋糕前,吹灭了预示着崭新开始的蜡烛。

     在甜甜的蛋糕中,这次集体生日也接近尾声。

     临别时,孩子们一一不舍地说着:“吕老师,再见!”“谢谢吕老师。”“吕老师,我会给你写信的。”“吕老师,你以后还要来和我一起过生日的。”我应着这个,搂着那个。这个午后,虽然阳光如厮,却充满着离别的惆怅。孩子们的家长也紧紧地握着我的手说:“谢谢咯,吕老师。”“谢谢你为孩子做的一切。”“没什么,真的没什么,这是我应该做的。”

     其实,我真的没做什么,只是给予生命一份应有的尊重,只是用我的爱托起一份希望。

     完美人生靠拼搏

     代仪名

     偶得友人来书,言及别后情形,语颇消沉,读罢不胜感慨。曾几何时,此君英气逼人,雄心勃勃,何期几载之间,竟消磨至此,心下大为叹息。然转念一想,却又颇不以为然,做人做事,应如故乡人吃酒,痛痛快快,决不能因失意而失志,跌了跟头而丢了奔头。

     人之一生,总有些风风雨雨,沟沟坎坎。一年365天,谁没有几个凄凄惨惨的日子,谁没有几个难消的黄昏和夜晚?然而,只要常存一颗热爱生活之心,就总有冰雪压不住的欢乐。古之孔老夫子,一生道不行世,四海忘命,颠沛流离,于穷途末路之际,犹不忘人生之乐,发出“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兴叹。这决非是意志消沉者的苦中作乐,而是对生活充满自信、充满热爱的真情流露。

     宋人咏梅词中有这样一句话“爱他风流忍他寒”,此语倒颇合人生之哲理。没有天寒地凝,便显不出梅花的风流,你要欣赏梅花的风流,便先要自己忍得住冷,耐得起寒,自己若已修炼得不惧冰雪,不怯风寒,则虽不见梅花,也尽得梅花之风流了。人生也是这样,你要创造,拥有一个完美的人生,便先要经得起生活的磨难和打击,无此则无彼。悲欢磨难恰足以成就人生之风流。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又何必为眼前的挫折和打击而叹息悲哀呢?

     白居易诗曰:“无事日月长,不羁天地阔。”孟郊则“出门即有碍,谁谓天地宽”。同是一方天地,何尝为白居易的宽,孟郊的隘?天高地阔,唯人自碍而已。我们的所谓失落是否只是在所求和所为之间出了偏差?是否只是索求的太多,而付出的太少?所谓的磨难和挫折是否只是自己的努力不够所致?求人不如求已,在磨难和打击之中,我们应该更多地反省一下自身的所作所为。笑对人生,忍其苦,克其难,涉其远,才能最终实现理想和追求。

    

     风吹过,留下涟漪

     黄 瑛

     拉开关闭已久的窗帘,不知何时起窗外已淅淅沥沥地下起了雨。我讨厌下雨天,因为雨天不仅看不见我最爱的天空的蔚蓝,还会给人压抑的感觉,更何况是在此时。

     手中的牛奶正沿着透明的杯子缓缓的滑落,我喜欢牛奶,虽然它没有碳酸饮料的五彩缤纷,没有果汁的甘甜,没有咖啡的香醇,但它有纯洁的白色和淡淡的香味,不添加任何色素,不加防腐剂,是完全真实的自己……

     “我就是我,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海阔天空,要做坚强的泡沫。”曾经庄严的宣誓,直到现在才知道自己做不到。我学会了伪装,学会了掩饰悲伤,学会了封闭自己就像关闭窗子拉上窗帘一样不让任何人洞察到我,不再有勇气品尝咖啡的苦涩,只喝平淡无奇的牛奶!

     最好的朋友小A的离开,让我痛恨所有说谎的人,甚至不想与别人交谈。小A是我从小玩到大的好朋友,她活泼、独立、坚强的性格深深打动着我,让我们彼此间成为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忽然间,病魔缠上了她,“先天性心力衰竭”,起初我们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只是听医生说小A不能参加体育运动,还有每天按时吃药就没事了。直到小A第一次突然昏倒被送进医院,我们才知道那医生在骗我们。住进医院的小A总是按耐不助寂寞:“什么时候能出院呢?我想去学校!”医生的回答总是千篇一律,“你乖乖挂点滴,过两天就能出院了。”可一个月小A还没出院。“医生我到底是什么病啊,怎么住了那么久还不能出院?为什么我每天要吸氧?”小A用很不耐烦的声音问着医生,医生笑笑回答:“不是什么大病,只是你体力差所以只能住院打营养针,没事的没事的。”没事的?可最终小A还是永远离开了我……

     我把自己紧锁在房间里,整整一星期。虽然我明白那些都是善意的谎言,可我接受不了,为什么要给我们希望,然后又无情的打碎?

     喝下最后一口牛奶,擦干了眼泪,重新倒上一杯牛奶,此时外面的雨已经停了,相信明天又会阳光明媚。喝完的牛奶需要续杯,就像以后的日子还得继续过……

     十八岁坚强的我们不应该被挫折击败,我们是“坚强的泡沫”。十八岁的我们有欢乐又有幻想,有烦恼也有苦涩,烦恼汇成大海,欢笑是浪花,推着梦的小舟向大海深处闯去,苦涩筑成高墙,梦想是云梯,向着明天的阳光延伸……

    

     说文论字60

     “国”字演义

     季解索

     “国”字繁体字为“国”,是会意字。其甲骨文是“ ”,意思是用武力保护人口。后来在“口”下加“一”,便成了“或”。《说文》释:“或,邦也。从口、从戈以守一。一,地也。”表示武力守卫土地和人口。所以,“或”是“国”的本字。后因“或”被“或者”借用,于是在外面加框(□,古围字)而成“国”,这是其演化过程。

     会意字大多是内涵丰富,有的就是一个字的论文。孙开逊先生说:“最有代表性的一篇社会科学论文是繁体汉字‘国’”。国字本义是国家,主要论点有四:一、国家有确定的疆界。外框□表示边界,界内区域即国土。二、人口是国家的核心。因此,“口”居“国”中心位置。三、国家有稳定的秩序。“口”下的“一”表示人们的生活受一统的规范、道德和法律制约。四、国家有守卫的军队。“戈”对“口”和“一”成右三包围结构,表示保障安全和安宁。可见,“国”字是一篇阐述国家学说的论文。

     含义这样丰富的会意字不可随意乱造。历史上曾有人上书武则天说,“国”中有“或”,或乱天下,不祥至极,不如以“武”实于“□”。武则天遂改“国”为“ ”。一月后又有人上书说,“武”于“□”中,即武氏被监禁,她又改“ ”为“圀”,意思是四面八方为国。显然这是霸道。事也真有巧合,705年唐中宗复位,就将她幽禁了。

     国字除本字、繁体字及武则天造的两个怪字外,还有□囯囶

     等异体字,都因立意片面或不正确未被广泛接受使用。现行简化字“国”字里的“玉”,虽含国中有珍宝之意,但字形是从草书演变并楷化而来的。

     大学生执笔门户公益广告

     (记者 张炯强) 近日,当人们驱车由外滩经吴淞路闸桥驶入虹口区时,一幅全新的淡绿色虹口区域图跃入眼帘。它以重绿勾画出虹口未来重点发展的北外滩地区,黄浦江则绘成蓝色。蓝绿相间,构成了一幅自然生态图,8个大字点出公益广告主题:“传承文明,和谐发展。”在虹口区的主要门户,如大连路隧道入口、大连路立交桥等处,都将陆续挂上新版公益广告。它们的主设计师,不是专业广告公司,而是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的大学生。

     名声在外 机会上门

     虹口区负责公益广告的一位同志说了此事的由来:原先,区里做公益广告,请的都是专业广告公司,可设计出来的广告多半是标语加照片,如果少了标语,谁也不明白是什么意思。后来他们获悉,上海征集申博宣传图案,10幅中标作品中,工程大占了6席。而且这所大学的广告设计,年年在各类比赛中得奖。今年5月上海国际科学与艺术展上,工程大学生设计的产品包装又以新奇构思吸引无数眼球,只可惜还没有企业掏钱买学生的创意本报5月22日一版曾以“学生设计,一声叹息”为题进行了报道。大家决定给大学生一个机会。

     潜心创作 不同凡响

     6月接下任务,艺术设计学院的大三学生高姝怿便一头扎进图书馆和网络中,收集北外滩发展规划各种信息。她原本家住虹口,更关心这里的历史和未来。“建成一个美丽的新虹口,也是传承文化、构建和谐社会。”她的创意由此而来,吴淞路口那幅地图便是她的手笔。小高的同学徐申带上相机,独自走遍虹口寻找素材。在小徐的作品“呵护美丽家园,共享美丽人生”中,红、黄、蓝、绿、白5种色彩,勾勒出一幅以虹口标志性建筑、大片绿地、欢快人群和蓝天白云组成的环保图,她的作品悬挂在大连路立交桥上。

     接触市场 学用结合

     虹口区对大学生的创意给予了很高评价:“他们的设计以图说话,更具感染力。”作为指导老师,金薇薇对此次合作的价格绝对保密,“这次成功后,学校将为同学们寻找更多机会,与正规的广告公司形成竞争。价格可是最重要的商业机密。”高姝怿同学认为:“学校为我们带来‘生意’,从此我们的艺术设计有了服务客户的意识、竞争意识,这是最实用的教学实践。”

     (摘自《新民晚报》2005年8月4日)

 
责任编辑:
 
一周热点
一月热点
视觉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