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民晚报,东方早报,新闻晨报,解放日报)后天,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轨道学院将正式挂牌。4年后,学院将为上海地铁建设输送大批专业人才。据了解,近两年上海工技大新增了20多个专业,已占到目前全校专业总数的一半。 打开“2004年工技大专业介绍”,那些新专业折射出上海发展的轨迹。本市的经济发展规划提出,上海要大力发展物流业,工技大诞生了物流管理四年制本科专业;纳米专门人才匮乏,工技大学科中就出现了纳米表面工程 专业。还有很多新专业“引人入胜”,像邮轮经济、劳动与社会保障、汽车营销、多媒体设计等等。工技大校长汪泓说:新学科建设是为了与上海城市发展接轨,我们要与城市脉搏共振。据介绍,“专业介绍”每年都在随上海的发展而翻新。 工技大的学科建设不仅着眼于现在的产业发展,更注重于未来。学校还有一批被称为“世博概念”的专业,如国际货运、会展与空间设计、产品包装与造型设计等。 企业“老法师”走上讲台 转眼间增设如此多的新学科,师资如何?教学质量能否保证?对此,工技大有两个高招:一是“移花接木”,请来企业“老法师”当教授;二是“中西合璧”,与美、德、韩等国合作办学,带来了一流的教学资源。 马银才是上海航空公司的高级工程师,主管航空机械的维修保养,这位“老法师”保证了上航多年的安全飞行纪录。眼下,马银才每个月都会出现在工技大航空器械维修专业的模拟实验室,手把手地教学生们维护飞机、排除安全故障。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事业精英成了工技大的教授,他们中有服装设计大师潘俊、国家三维CDA认证培训管理办公室副主任鲁俊尚、上海软件行业协会认证工程师吴迪等。 主动登上“华山一条路” 现在,上海一有产业结构调整,工技大便会闻风而动。这种“主动为上海经济建设服务”的办学之道,不仅让学生学以致用,就业得到保障,而且使这所大学主动投入到科教兴市战略的“登山”行动中。 两年前,长宁区提出建设多媒体产业中心,工技大立即与韩国东西大学合作筹划建立多媒体学院。韩方不仅带来了教师,还引来了资金与技术,共建上海多媒体产业园产学研基地。该校管理学院的一套模拟系统实现了对上海社会保险基金现实运营情况的全方位实时监控,荣获“第五届上海市决策咨询研究政策建议二等奖”。东海天然气项目使用了这所大学的“天然气引射调峰系统”,提高球罐利用能力68%,节约投资1亿多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