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摄影:
来源:
解放日报
时间:
2005-07-17
点击数:
878
|
2005年7月17日 来源:解放日报 记者 徐敏 本报综述 近日,华东理工大学与上海华谊(集团)公司签署产学研战略合作协议,多渠道合作开展科技创新和技术转移,共建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并设立科技创新基金。这是校企产学研联合从“小作坊”变为“大制作”的又一实例。 上海高校打造产学研联合“升级版”:在传统的以项目、转让、技术服务为主合作基础上,产学研活动向校企强强战略合作、高校建立技术转移中心、加强与海外合作等方面拓展。 趋势:强强联合 与大企业、大集团结成战略伙伴,成为高校推进产学研联合的趋势。一般而言,大企业、大集团对市场的影响、对科技的战略需求、对长远的规划、以及资金保障和信誉维护等,较之小企业要更强。与之合作,高校追求的是长期利益。 强强联合之网越织越密。上海高校已与中石化、宝钢、上汽、江南造船集团等知名大集团建立了合作基地。上海交大与上海电气集团成立“核电技术与成套装备工程研究中心”和“燃气轮机工程研究中心”,启动了18个产学研合作项目,总经费达3000多万元。 产学研联合中,校企探索新机制。同济大学与上海公交控股、陆家嘴金融贸易联合发展有限公司等企业,共同投资1亿元组建上海环保(集团)有限公司,这种集基地、项目、人才和产业于一体的合作机制,有利于形成科技成果“开发—中试—生产—商品—市场”完整的循环系统。 红娘:技术转移中心 相继建起的高校技术转移中心是产学研联合新基地。中心对科研人员手中未成熟的技术成果进行孵化;对成熟技术成果进行转化,包括商业化评估、技术包装、知识产权管理、孵化科技成果、组建科技型公司等。 上海交大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建立信息网络,及时将学校的科研成果、专利进行包装后,上网向地方和企业公布;同时,将社会和企业的需求反馈到校内。 中心搭台,与本市有关部门共同举办“科技超市———上海交大专利及专有技术成果发布洽谈会”,吸引了上百位企业家参与,并挑选各自感兴趣的项目“自由恋爱”。 技术转移中心的“红娘”不断提升专业性。华东理工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设立了国内市场、国际合作、知识产权等部门,每年与各地签订的合作开发或技术转让项目有数百项,合同金额数千万元。中心还与徐汇区等共建技术转移中心,促进高新技术成果转化。 跨国:拓展新天地 高校通过与国外企业、高校、研究机构合作,拓展产学研联合领域。去年10月,复旦大学科技园与英国威尔士发展局建立战略联盟。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与韩国东西大学、长宁区政府合作,在上海多媒体产业园建立产学研合作基地,吸引了8家韩国著名多媒体企业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成为国内外高校、城区政府、国内外企业战略联盟的纽带。 国际技术转移日益为高校所关注。国外先进技术要进入国内市场实现产业化,往往遭遇信息不对称、文化差异、技术标准不一致等“拦路虎”;国内技术要走向世界也遇到同样问题。上海交大与有关部门共同建起“上海国际技术转移协作网络”,为产业化技术的跨国转移提供信息咨询、项目筛选、评估论证、孵化融资、二次开发等全方位服务。 | |
|
|
|
|
|
|
|
一周热点 |
|
一月热点 |
|
视觉影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