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媒体聚焦
 
抓住特色 打造品牌
 
2005年6月28日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曹继军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将目标设定在创建现代化特色大学,并逐步形成了支撑这个目标的一整套办学体系。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该校校长汪泓将其简括为“一二三四五”,即:明确一个目标——创建现代化特色大学;实施两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办学模式创新;遵循三大规律——高等教育发展规律、人才培养规律和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规律;坚持四个纳入——把学校发展主动纳入到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战略以及大格局之中,纳入到全球经济发展趋势、高新技术发展潮流、学科建设发展规律之中,纳入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优质教育资源迫切需求之中,纳入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竞争之中;树立五种精神——只争朝夕、敢为人先、求真务实、开拓创新、追求卓越的精神。 

  记者:不久前,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与上海地铁运营有限公司签约,合作建办国内第一所专业性的城市轨道交通学院。这种产学合作教育对学校坚持走具有特色的发展道路有何作用? 

  汪泓:学校的目标很明确,就是办成一所应用型的现代化特色大学。学校将紧贴上海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拓展产学合作战略联盟,推进学科建设,优化专业结构,增强办学特色,使人才培养规格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此,我校实施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和办学模式创新,其核心是产学合作教育。 

  产学合作教育是我校办学特色之一。早在1985年,学校就引进加拿大滑铁卢大学产学合作教育的经验,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产学合作教育模式。我校先后参加了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产学研合作教育研究》、《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教育模式和办学模式的研究》,成功主持并完成了世界银行贷款21世纪初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合作教育项目。在科学研究和实践探索的基础上,学校创建并逐步完善了适合我国国情的“一年三学期、工学交替”的产学合作教育模式。目前,学校每个工作学期有5000多名学生参加产学合作教育。上海汽车集团公司、上海航空公司、上海交通运输集团公司、上海纺织控股集团公司等近千余家企业成为我校合作教育的伙伴。 

  近年来,学校进一步完善了产学合作教育模式,发挥产学合作教育在塑造大学生健康人格和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的载体作用。通过产学合作教育,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和道德意识。 

  记者:这两年,社会各个部门对应用型人才有着广泛需求,此类人才的培养受到重视。但是,在具体过程中,怎样才能使这种“重视”收到实效呢? 

  汪泓:这就需要办学者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人才培养规律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我校定位在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因此,学校的专业设置、课程安排、实践环节,都以应用型人才的质量标准来优化。 

  坚持与地方政府和产业集团紧密合作,创建产学战略联盟,使学科特色更为鲜明,也使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手段更为扎实。产学战略联盟,为学校的实践教学环节提供了全新的平台。例如,在校企合作办学过程中,上海航空公司为我校提供了比较全面的实训条件,学院各专业学生的专业实习全部在上航进行,并由公司指定指导老师参与带教。 

  学校在课程设置和教材建设等基本环节上,也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准则。一些学院的专业设置按行业进行,一些专业的教学安排也打破了常规的院系界限。例如在汽车工程学院中设置的市场营销(汽车营销)专业,在服装学院中设置的相应的服装营销专业,在新成立的城市轨道交通学院中设置的城市交通工程、城市轨道交通通信工程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工程、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技术)等。 

  近年来,我校本专科实践教学环节占整个培养计划时数的40%和50%;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约有80%的选题来自于实践课题,并能参与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2002年,我校艺术设计学院学生参加全国“世博会”招贴画竞标,在中标的十幅作品中占了六幅。由于学校重视了教学实践环节,使学生获得了很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动手能力、竞争能力和继续学习能力。学校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毕业生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欢迎,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 

  记者: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近两年的“专业介绍”每年都在翻新,先后新增航空、邮轮、汽车等20多个专业,形成了“海陆空”全面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特色体系。 

  汪泓:在28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特色的发展道路。路径之一:学科链对接产业链。学校紧紧追踪地区产业业态变化,使学科结构和专业结构更加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近五年,学校依据上海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战略决策要求,先后建设了十二个重点学科,同时,对二十多个老专业进行了优化和改造,新增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汽车电子、物流管理、多媒体设计、邮轮经济等二十多个贴近上海产业,富有特色的专业。路径之二:建立产学研战略联盟。近年来,学校与产业集团开展了广泛合作,先后与上海汽车集团公司共建“汽车工程学院”,与上海航空公司共建“航空运输学院”,与上海地铁运营公司共建“城市轨道交通学院”;学校还凭借自身与上海企业界有着紧密联系的优势,分别与上海交通运输集团公司、上海漕泾化学工业区、上海纺织控股集团公司等几十家大型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产学研战略联盟。校企合作强有力地支撑着学校重点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形成了对接“海陆空”现代交通运输产业链的重点学科群,产生了一批特色学科。路径之三:校社联携,资源共享。学校凭借教育科研资源优势,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与地方政府全方位的合作,例如学校与所在地政府合作,联手推动上海市多媒体产业园区的建设,增强了多媒体产业园区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了多媒体产业园区的品牌。学校与上海市人大、上海市总工会、上海市发改委、上海市劳动与社会保障局、上海市医保局合作开展上海市社会保障问题研究,为上海市政府职能部门制定社会保障政策提供了重要决策咨询。 

  记者:在学校今年的工作计划中,一项重要的工作是完成向松江新校区的整体搬迁。请您具体介绍一下。 

  汪泓:集现代化、人文化、信息化、园林化为一体的松江新校区占地面积1200亩,规划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学校将于2005年下半年主体迁入松江校区,届时能够容纳16000名全日制大学生。在新校区总体建设设计规划中,已落成的近8万平方米的现代工业训练中心,将成为学校产学研结合的厚实基地,并以此为条件与中国上海人才市场联合创办“上海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人才培训就业园”,打造国际性的应用型人才职业培训与公共服务平台。 

  松江新校区的建设为我校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提升了嫁接国际优质教育资源的平台,提出了提高学历教育层次的需求。为此,学校确定了以本科教学为主,兼有研究生教育的新的办学格局,增强学校的综合竞争力,全面推进学校的新一轮发展。 

  我认为在推进学校发展的进程中,除了物质的支撑外,还要特别强调精神的激励。工程大人凝炼出只争朝夕、敢为人先、求真务实、开拓创新、追求卓越的“五种精神”,决心团结一致、克难攻坚,把学校建设成现代化特色大学。

 
责任编辑:
 
一周热点
一月热点
视觉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