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媒体聚焦
 
构筑产学研战略联盟 形成鲜明办学特色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是一所地方性高等学校,学校在办学实践中始终坚持依托上海现代产业,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的办学宗旨,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产学研战略联盟为平台,构建了学科链、专业链对接产业链的办学模式,学校止在成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优秀工程师的摇篮。

 

学科链、专业链对接产业链

近年来,学校围绕先进制造业重点建设了“轨道交通运营工程”、“载运工具运用工程(汽车)”、“机械制造与自动化”、“热能工程”、“材料加工工程”、“天然源农药化学工程”、“航空运输工程”等学科,并确定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技术研究、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行控制技术研究、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运营保障技术研究三个重点研究方向,这些学科的建设填补了上海高校该学科的空白。“载运工具运用工程(汽车)”重点学科建设适应了上海汽车上业产业发展要求,为此该校重点开展了“大城市汽车节能及排气污染治理”、  “智能化汽车检测和诊断技术”、“城市交通控制智能化”三个方向研究。“热能工程”重点建设学科,为适应国家能源战略和上海能源结构调整的要求,存“天然气应用工程”、“多相流动及传热特性研究和应用”、“新能源和清沽能源利用及节能技术”、“天然源农约化学工程”等重点学科中,适应了上海化工产业在天然源农药新化合物研究与应用方面的要求。

学校还围绕现代服务业重点建设了“社会保障”、“物流管理”、“艺术设计”、“服装设计与工程”等学科,开展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项目,同时还为上海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制定社会保障规划提供了科学的决策咨询服务。学校抓住2010年上海举办“世博会”的历史机遇,重点建设了与产业相关的一系列专业,初步形成了对应创意产业的学科群和专业群。同时,学校通过中外合作办学,主动积极地嫁接和引进国际优势学科和专业,成立了中法埃菲尔时装设计师学院、中韩合作多媒体学院、中美合作汽车工程、交通运输和汽车电子等专业,同时还开展了中外合作的科学研究,成立了中日合作金鸟研究所。

                               

                                构筑校企合作的战略联盟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与企业集团共建二级学院是学校构筑产学研战略联盟的重要形式。近年来,学校先后与上海汽车集团公司、上海交运集团公司共建汽车工程学院;与上海航空公司共建航空运输学院;与上海地铁运营公司共建城市轨道交通学院。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与上海航空公司共建航空运输学院是学校产学研合作富有成效的成功案例。校企双方通过联合组成航空运输学院院务委员会,使双方的合作获得了制度保障。学院成立以来,上海航空公司每年按时、足额注入资金、提供部分实验装备,支撑了学科和专业的发展,在专业设置中,学院优先嫁接企业的需求,其中“航空经营管理”、“航空器械维修”、“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货运)”、“航空机务”、“航空商务”、“航空乘务”6个专业都是应企业需要而设立的,因此航空运输学院每年向上海航空公司等民航运输企业输送数百名合格的专业人才。今年,学校与上海航空公司的战略联盟被教育部、科技部评为中国高校大型企业合作十佳典型之。

2005年,学校与上海地铁运营公司开展更为紧密的产学研合作,成立了校企共建的城市轨道交通学院。城市轨道交通学院着眼于上海城市轨道交通“十一五”和中远期发展规划,以上海高校高水平特色发展项目“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工程”项目建设为契机,推动上海地铁运营有限公司的产学研战略向纵深发展,目前该学院成为学校与企业集团产学研合作的新平台。

学校还与上海交运(集团)公司签定了“上海工程技术人学与交运(集团)公司的产学研战略合作协议”,校企双方共同承担了上海市产学研重点项目《GF6自动变速器换档机构和L850发动机连杆总成技术改造合作项目》。学校和上海交运(集闭)公司共同建立了联合研究中心,应对上海交通运输产业发展需要,整合学校和企业的优势,筹建了“汽车零部件制造”、“汽车修理”、“化学危险品物流”、“冷链物流”、“环保节能”等研究室。

近年来,学校与上海大众汽车公司、东风汽车公司开展了广泛的产学研合作,坚持“科研的主体在企业”,围绕重点学科建设的要求,学校与上海宽带技术及应用工程研究中心联合成立的产学研工程研究中心借助国家“863”计划高性能宽带信息网项目落户学校的契机,双方在高性能网络、光通信、无线通信、传感及信号处理等现代科学领域开展合作研究,促使学校相继成立了能源与环境工程研究所、激光工业技术研究所、经济研究所、化工研究所、劳动关系研究中心、社会保障问题研究中心、纳米技术应用研究中心等多个(联合)科研机构,这科研机构在推进科教兴市主战略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学校与企业的战略联盟,实现了学科链与产业链的零距离对接。通过产学研究战略平台,学校和企业资源的优化整合,极大提升了学校的科技创新能力,凭借产学研战略联盟的优势,学校建设了一批重点学科和特色学科。

2001年该校“裁运工具运用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公共艺术(包装设计)”三门学科被上海市教委确定为重点(培育)学科。

2005年该校的“社会保障”、“能源科学与工程”、“现代汽车运用工程”、“人然源农药化学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5个学科被确立为上海市重点(培育)学科。

2005年该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工程”被确定为上海市教委高水平特色发展项目,国家连续3年投入1500万元、学校配套投入1500万元、企业投入2000万元,共投入5000万元支持这一重中之重建设项目。

2005年该校的“物流管理”和“艺术设计”2个学科被确定为上海市重点建设的“教育高地”。

该校社会保障学科与上海市人大、市总工会、市发改委、市劳动与社会保障局、市医保局合作开展的上海市社会保障问题研究,为上海市政府职能部门制定社会保障政策提供了重要决策咨询。该校开发的能源学科的人然气引射调峰研究成果应用于城市人然气输配调峰系统,在国内率先建成了天然气引射调峰示范工程,在实际应用中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实际测试表明该装置的使用使天然气储气球罐的利用率相对提高68%,提高了现有高压储气球罐的利用率,折合节约投资上亿元;化学化工学科近5年来研究实现了多项科技成果的转化。除草剂草甘膦系列化合物的研究开发已在全国范围内实现成果转化,本项目研制的专用催化剂技术初步达到了国际水平;在纺织化学领域中,银器防色变织物(Antitarnish Fabric)的加工技术是采用特殊的助剂,对棉或其它混纺织物(绒布等)进行化学改性处理,能使处理后的织物具有极强的化学活性。该研究成果经法国Christofle金银器有限公司实验检测中心测试其相关指标已达到或超过美国PCS公司的类似产品;载运工具运用工程学科依托上海现代产业,该学科积极开展电控汽油机的性能试验研究项目,并与泛亚汽车技术中心合作,开展小排量发动机的“石墨涂搜活塞可靠性研究”等科研课题,积累了大量的控制排放和降低燃油消耗的科研数据,为振兴上海汽车工业的发展具有实际意义。

艺术产品包装学科积极响应上海市“一区一业”的发展趋势,共同打造由上海市经委负责的上海市现代产业包装设计公共服务平台;服装设计与工程学科结合“时尚长宁”的特点,在2003年、2004年、2005年连续3年参与并推出“灿烂长宁”为主题的服装服饰专场展示:为松江区推出“璀璨松江”为主题的服装文化节:20055月为配合松江区实施上海市“科教兴市”和“发展都市产业”的战略,促进先进文化、教育、科技的普及,举办了“上海科技节——纺织服装科技文化周”,加强了学校与松江地区及纺织工程学会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了学科研究成果转化,促进松江区“科教兴区”和“发展都市产业”规划的实施;激光所的“激光相变强化工艺与装备集成”项目的研究成果能在金属材料零部件的关键局部表面进行相变强化并根据性能要求设计和控制适宜的梯度组织,从而改善这些零部件的服役性能,延长使用寿命,具有节能、高效、不污染环境的特点,尤其适合当前大力发展的循环经济中用于重要金属零部件的修复、再制造。该成果已获实用新型专利3项、发明专利授权一项、申请发明专利2项。经过评选激光相变强化工艺及装备的研究与应用项目获2003年度上海科学技术进步二三等奖,数字电焊机产品获2005年上海“工博会”二等奖。

 

营造科技创新氛围

学校将校园科技文化,科技创新、学术科技讲座作为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综合素质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学校已连续举办了4届校园科技节,大学生通过参与学术科技活动,创新、创业意识明显加强,科学素养不断提高。2005年,该校陈文杰同学与黄烨晨同学的科技作品——模块式开放型PIc单片机实验教学系统入围了“挑战杯”全国总决赛,并获得了三等奖的好成绩。2003年该校还荣获全国“通用工程杯”上海市学生创业计划邀请赛优秀组织奖。在2005年由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教委、市信息委、市总工会、共青团上海市委联合组织的上海市职业技能竞赛中,该校学生获金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6项,学校同时获得2005年上海市职业技能竞赛团体金奖。  

 学校还组织把科技节带出校园,把“科普带进社区”的活动。该校积极参与和支持国家、上海市、区科协的科普活动。在1996年到20049年间,连续被国家、上海市命名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上海市科普旅游点——上海市汽车工程实洲中心”、“上海市汽车、航空、机械科普教育基地”、“区科普教育基地”等。学校多次被评为科普先进单位,该校有多人被评为先进个人。

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使该校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不断提高。多年来该校大学生一直积极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在近三年的全国大学牛数学建模竞赛活动中,该校累计有18人获得全国赛区二等奖,有96人获得上海赛区一、二、三等奖。2003年在我国“申博”招贴画征稿中,经过多轮激烈竞争,最后中标的lO幅优秀作品中,该校学生的作品就占了6幅。这些年,该校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在上海高校中名列前茅。

学校在每年向社会输送了大批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合格生的同时,学校也正在成为培养优秀工程师的摇篮。2004年,教育部召开的全国第二届本科教学工作会议,该校受邀出席并在会上做了《强化实践环节、服务地区经济,创建现代化特色人学的实践与探索》主题发言。该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得到了国家教育部领导和同行专家的肯定和较高的评价。2006614我国政府门户网站“新华网”还专题采访了汪泓校长,并对该校的办学模式作了长篇专题报道。

 
责任编辑:
 
一周热点
一月热点
视觉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