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媒体聚焦
 
每学年增加一个“工作学期”-工技大引入3000家企业合办教育,使学生以职业人身份参加校外工作
 

本报讯(记者 徐敏)时下,许多大学生感叹“实习难”,然而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的学生却能享受到“一年三学期、工学交替”的产学合作教育:学校每年组织大批企业进校,招聘一至三年级学生前往实习。目前参加产学合作教育的学生达7500名,在国内高校中规模最大。学校也由此成为全国首家产学研合作教育示范基地。

    目前多数高校都采取一、二年级学理论知识,三年级后进入用人单位实习的教育模式。低年级学生想要参加实习均比较困难。但在工技大,学校将每学年分成三个学期,即“理论学期+工作学期+理论学期”,理论学期,学生在校进行课程学习;工作学期,学生以职业人身份参加校外工作,实现了学校和社会合作办学,共同培养学生。目前,已有3000余家企业成为工技大的合作教育伙伴。

    产学合作教育模式使工技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大大提高,缩短了由“学校人”到“社会人”的进程。

    服装学院毕业班学生小崔告诉记者,经老师指导,自己在各个年级的实习目标都有侧重点:大一,主要锻炼人际交往能力,学着处理一些基本事务;大二,了解企业需要怎样的人才,同时激发自己多领域的学习兴趣;大三,选了一家纺织类企业实习,与专业基本对口,培养专业实践能力,进一步明确择业方向。“每次结束工作学期,回到校园后学习目标明确。有了丰富的实习经历,现在我找工作更有底气了。”

    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乐意加盟工技大产学合作教育。一些企业人事部门负责人表示,相比那些零散的、自己找上门来要求实习的学生,企业更愿意接收由学校组织的实习生。同时,企业通过学生工作实习,可以物色所需要的人才,也能为学校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出谋划策。

    与企业集团共建二级学院,也是工技大产学合作教育的重要形式。学校先后与上海汽车集团公司、上海交运集团股份公司共建“汽车工程学院”,与上海地铁运营公司共建“城市轨道交通学院”,与上海航空公司共建“航空运输学院”。

    “航空运输学院”成立以来,上海航空公司每年按时、足额注入资金,提供实验室装备等,支撑学科和专业发展。工技大与上航这一“结盟”,今年被教育部、科技部评为“中国高校与大型企业合作十佳案例”之一。

 

 
责任编辑:
 
一周热点
一月热点
视觉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