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媒体聚焦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推行产学合作 帮助学生提前适应社会角色
 

  

  锻炼一技之长、积累面试经验,高校学生往往在毕业前夕才真切意识到就业压力。上海工程技术大学通过产学合作教育模式,让学生在大学前期就开始体验就业,尽早完成社会角色转变,以提高就业竞争力。

工作学期体验就业

    小汪是汽车学院大二学生,今年暑假想在学校附近汽配街上工作。但近40的烈日下,小汪走完了大半条街却没有一家愿意接受他。最后一家汽车清洗店的店主感动于小汪的执着,让他帮忙清洗车辆,报酬是每天一顿5元的中饭。近两个月过后,小河:在工作学期总结中这样写道:以前我总觉得自己很行,现在我终于明白自己还缺少太多.但总有一天我会成为老板,因为我知道了自己的差距在哪里……

    这样的故事在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每年的工作学期都会发生。学校合作教育指导中心老师告诉记者,“很多高校学生在毕业前夕才会经历这样的事情,这时才去积累经验就显得仓促。现在就业形势严峻,学生需要提前了解社会缺少什么、自己胜任什么,尽早完成角色转变。”学校每年都会组织企业来校开展合作教育洽谈会,鼓励学生和企业面谈.为自己工作学期争取岗位。这可以让他们提前体验就业的每一个步骤。

    据介绍,学校会在学生在校期间开设三个工作学期,每个工作学期在68周,时间主要放在暑假。参加合作教育的学生必须在这些学期内到企事业单位定岗工作。学生在大一、大二主要是认识社会、体验生活,到大三时会从事专业对口或者技术l生较强的工作。学校在每个工作学期结束之后会颁发工作结业证书,肯定学生的工作经历。目前已经有50余个专业参与其中,约占学校开设专业的2/3。今年全校约有7500名学生参加了工作学期的活动,超过了学生数的50%。

 

理性判断稳定雇主关系

   和合作教育的学生聊天,经常能听到的一个词就是“雇主单位”,这是他们对工作过的企业的统一称呼。老师解释说.“因为在工作学期,学生的身份不再是学生,而是雇主单位的员工。他们受到的待遇和正式员工是一样的。这种称呼的定位,是想让学生真正去体验这个岗位,而不是走马观花。这也是和学生实习最大的不同。”

    “更重要的是,学生的这种经历是以就业为最终目标的。所以在工作学期,学生和雇主单位就会以这种标准来衡量。如果彼此都满意,那学生毕业之后留在雇主单位的几率就能增大。同时因为这种了解是长期的.,远远比招聘会上几分钟面试获取的信息大得多,所以理性选择后的就业稳定度就会提高,学生不太会出现反复跳槽的现象。”

    以前也有很多家长和学生不屑于参加这种活动,但现在就业压力的增加,迫使他们改变了观念。潘老师介绍说,企业都希望员工既有学历又有技能,所以拥有文凭和合作教育结业证书的学生往往更受青睐,因为他们上手更快。统计数据显示.近70%的学生在工作学期内因为工作出色而获得报酬,6%左右的学生月薪达到1000元以上。这为他们的就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据介绍,目前每年有3000多家企业在工作学期接受合作教育学生,其中100多家企业成为合作教育基地。部分基地已经成为学生的重要就业单位。

 

链接

合作教育的由来

    第二次技术革命之后,新兴重工业部门的诞生以及工种细分带来的实践经验人才缺口,欧美国家开始意识到教育应主动贴近社会大生产。二十世纪初,美国正式提出合作教育。学校与产业部门合作,学生除在校学习理论知识外,还要到产业部门的工作岗位参加真实的工作,以便获取必要的生产技能,同时,参加劳动的报酬也可以支付部分的学费。

    之后其他国家也开始探索,如加拿大的“滑铁卢大学”模式、英国的“三明治”合作教育模式和德国的“双元制”合作教育模式。

    我国在1985年开始尝试产学合作教育模式。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与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合作,采用“一年三学期,工学交替”的模式,率先在我国进行了合作教育的试点。1997年国家教委发布《关于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九五”试点工作的通知》,政府开始有计划地组织试点进行产学合作。

目前,上海部分高校也已开展不同形式的教学项目,力求实现将传统的“教学实习”向“合作教育”转变,从各方面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原文链接 

 

 

(盛磊岚)

 

 
责任编辑:
 
一周热点
一月热点
视觉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