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媒体聚焦
 
“校园人才”需尽快成为“企业人才”
 

本报上海消息(记者孙光耀)日前,由共青团上海市松江区委员会、共青团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委员会主办,上海外国语大学、东华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上海对外贸易学院、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团委、松江青企协联合协办的首届松江青年校企论坛在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举行。该论坛邀请了松江区部分青年企业家以及六所院校的部分忧秀青年教师,对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如何由“校园人才”成长为“企业人才”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论坛上,正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高亦强、上海奔腾企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建国、上海宝隆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洪凌与出席论坛的松江六高校团委书记、青年教师代表、学生代表各抒己见,互动提问,场面十分热烈。

    工程大科研处长胡守忠教授就地方本科院校对于创新理念的突破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上外的通用考试中心主任史志康教授对于应试教育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行了分析。外贸学院WTO学院常务副院长邱贵溪教授对于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高校教师对于传统概念上的授课方式与发散式方式作了对比。

    而企业家们则提出“遍地是人才,却没有我想要的”普遍观点,对于当代大学生的聪慧程度给予肯定,但对于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专业操作能力表示了不满。  

    最后大家一起提出了一个“第十名效应”,认为现在真正能够迅速融入社会,并在工作中有所建树的往往是班级里的第十名学生,除了认真学习之外,处事能力、抗挫折能力的培养,都是企业所需要的。知识不是用来藏在脑子里的,活学活用并可举一反三就是在大学期间所应具备的一种创新能力,这也是企业所期待的。  

    此次论坛使企业对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有了深入的理解,对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使学生能够了解并进一步剖析自身的求职竞争能力,促进其求职观念的转变,同时为学校与企业之间搭建了一个有效的人才输送平台,使企业“重视人才、选择人才、培养人才”的人力资源开发理念深人校园,同时也希望企业能高度关注高校教育事业,多与高校交流,让学校能培养出更好的创新型人才。   

 
责任编辑:
 
一周热点
一月热点
视觉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