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媒体聚焦
 
两大模式创新 实现跨越式发展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成立于1986年,是一所以工程技术为主,经济管理、艺术设计等多学科互相渗透、协调发展的教学型普通高等学校。在先进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引领下,学校努力推进外延建设和内涵发展,教学设施和条件优良,已建成一批重点学科,包括3个市级重点(培育)学科、5个市级重点学科、2个市级重点建设的教育高地,并建成一批优势特色专业,拥有并建设了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先后与美国、法国等10多个国家的著名高校进行交流与合作,社会声誉显著提高。

 

在高校林立的今天,是什么让一所年轻的地方性工科大学实现了从不见经传到波澜壮阔的跨越式发展?在就业难的今天,是什么让它连续几年毕业生就业率一直都保持在98%以上?

 

在探索高校改革之路的今天,这无疑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典范。为此,我们采访了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校长汪泓,她也是上海高校目前唯一的女大学校长。

 

记者:首先想请您谈谈您是如何来为大学定位的?

 

汪泓:我认为,对大学的定位应该从四个方面去理解。首先本质上来说,大学有着作为一个教育机构和学术机构的一些本质内核,也具有外在的社会性和内在的学术性,大学的定位包含:志于为道,引领社会。其次,大学的生存与发展与时代息息相关,新的时代总是不断赋予大学新的时代内涵,从时代特色上大学的定位应该是:承先启后,与时俱进。第三,大学三大基本职能之一直接为社会服务的最直接体现,就是为地方服务或为社区服务,因而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所以从地方特色上大学的定位包含:主动适应,良性互动。最后,大学还要体现出自己“与众不同”的独特性和创新性。

 

记者:在众多的大学中脱颖而出、快速发展,特色无疑是很重要的。贵校的独特性和创新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汪泓:我们学校围绕创建现代化特色大学的目标,依托上海现代产业,推动教育改革和创新,形成了以产学研战略联盟为平台,学科链、专业链对接产业链的办学模式,以及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产学合作教育模式。

 

记者:特色的办学模式是如何构建起来的?

 

汪泓:近五年来,学校抓住上海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机遇,瞄准上海现代产业,建设了8个重点(培育)学科和两个教育高地,并设置了一批新的专业,实现了学科链、专业链对接产业链。学校对接上海的先进制造业重点建设了“轨道交通运营工程”、“现代汽车运用工程”、“载运工具运用工程”、“能源科学与工程”、“材料加工工程”等学科;设置了“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工程”、“城市轨道交通通信信号”、“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工程”、“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城市轨道交通技术”、“航空器械维修”、“航空机务”、“航空经营管理”、交通运输(汽车运用工程)、“现代装备与控制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等一批专业,形成了对接交通运输产业的专业链。对接上海现代服务业,学校还重点建设了“社会保障”、“服装设计与工程”、“物流管理”(教育高地)、“艺术设计”(重点学科、教育高地)等学科;设置了的“多媒体设计”、“会展与空间设计”、“物流管理”、“国际货运”、“市场营销”(服装营销)、“市场营销”(汽车营销)、“市场营销”(邮轮经济)、“游戏软件和艺术造型设计”、“劳动与社会保障”、“公共事业管理”等一批新的本科专业和专业方向。学校还紧紧抓住2010年上海举办“世博会”的历史机遇,重点建设了与创意产业相关的一系列专业,初步形成了对应创意产业的专业群。

 

另一方面,学校通过校企共建二级学院以及研发中心、研究基地和联合实验室这两种重要形式构筑校企合作的产学研战略联盟。学校先后与上海汽车集团公司、上海交运集团公司共建“汽车工程学院”、与上海航空公司共建“航空运输学院”,与上海地铁运营公司共建“城市轨道交通学院”;还与上海交运(集团)公司、上海宽带技术及应用工程研究中心、上海纺织控股集团公司、上海华谊集团、长江计算机集团公司、上海宽带技术及应用工程研究中心等企业集团合作开展了一系列重大产学研合作项目。

 

以产学研究战略联盟为平台,学科链、专业链对接产业链的办学模式,使学校的学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深深地扎根于地方经济的土壤中,办学的针对性、适应性、应用性、实践性特色更为鲜明,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记者:我们了解到,贵校在1985年就从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引进了合作教育模式,成为全国第一所开展产学合作教育试点的高等院校。可以说,很早就开始在探索人才培养模式了。

 

汪泓:在二十多年来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基础上,我校创建了具有中国特色、“工程大”特点的产学合作教育人才培养模式。①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工学结合、计划完整、定岗工作、过程监督、全面考核、定额报酬、时间保证,简言之就是“产学合作、工学交替”。②运作方式:在整个本科教育4年中,共有3个工作学期。每学年有2个理论学习学期、1个工作学期。学生在每年的68月的两个多月的暑假里参加定岗工作。工作学期的规定时间一般为6-8周。③工作学期的三个阶段:准备阶段包括全体动员、寻找雇主、学院审批和学生到岗;实施阶段包括走访雇主、实地考核和考核汇总;总结阶段包括总结交流和表彰归档。④教育特色:产学合作教育与教学内容、就业、大学生创新实践三者紧密结合。⑤三纵三横的管理体系,“三纵”即决策层、组织层和执行层,“三横”即教务处、学生处和校合作教育指导中心。⑥三大支住体系的运行机制。组织保障体系:产学合作纳入各个专业的培养计划;100家产学合作教育签约基地、约1000家长期合作伙伴单位、约3000家接收产学合作教育学生的企业为我校的产学合作教育奠定了坚实基础。市场运作体系:学校在工作的学生安置中,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实现了多元化安置方式,拓宽了产学合作教育渠道。以及“三表一证”的质量保证体系。

 

记者:未来,大学会朝着怎样的目标去发展?

 

汪泓:我们把学校的发展目标定位于:依托上海现代产业,主动服务地区经济,以内涵建设为重点,立足于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着力推进高等教育改革与创新,不断推动产学研战略联盟向纵深发展,积极开拓产学合作教育新领域。增强办学特色、提高办学水平,构建现代化大学制度,到2010年基本建成一所社会主义现代化特色大学。

 
责任编辑:
 
一周热点
一月热点
视觉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