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媒体聚焦
 
工技大“订单式”培养使学生轻松就业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2009届毕业生就业出现“批量销售”的特点:城市轨道交通学院共400多名应届生,其中80%已经与地铁运营公司签约;航空运输学院共300多名应届生,其中50%与国内数家航空公司签约。校长汪泓认为,学校采用“产学联盟”的培养模式,使得毕业生在就业中体现出优势。

 

  与企业集团共建二级学院,是工技大“产学联盟”的重要形式。学校先后与上海汽车集团公司、上海交运集团公司共建“汽车工程学院”,与上海航空公司共建“航空运输学院”,与上海地铁运营公司共建“城市轨道交通学院”。

 

  “世界制造业重点行业发展动态”、“上海‘十一五’重点产业发展研究报告”等材料,经常出现在校长室、教务处、学生处、就业指导中心等部门的会议桌上。学校与企业老总、相关部门负责人一起,对产业和行业的人才需求进行预测,确定相关专业的招生人数、人才培养方案等。学校在制定2009年招生计划时就决定,城市轨道交通学院扩大招生,因为外省市不少城市将在2012年建成地铁,学校需“未雨绸缪”。

 

  校企“一家人办学”,使得人才培养的目标更明确,学生就业也更省力。当许多大学生为找工作而盲目“赶场子”时,那些接受“订单式”培养的工程大学生就轻松多了,因为早早就已被企业“锁定”。同时,学校也注重对企业的“订单”学生进行“宽口径、厚基础”培养。比如,航空机械维修专业学生,需要学习机械、电子、自动控制、计算机等专业知识。这样,毕业生才能成为“多面手”,不仅能维修航空机械,还能维修汽车和企业大型设备,就业天地比较广阔。

 

   原文链接

 
责任编辑:
 
一周热点
一月热点
视觉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