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媒体聚焦
 
瞄准人才缺口 抓住机遇发展
 

    

  在经济寒冬的环境中,很多大学生的就业陷入困局。而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航空运输学院2009届学生签约率已经达到5O%,2008届毕业生的就业率超过98%。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校长汪泓把学校的成功经验归纳为抓住时代机遇、侧重发展规划、倡导产学研对接、占领行业人才需要制高点。

审时补缺口

教材显特色

进入21世纪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上海地区物流货运量持续扩大,以年均递增6.7%的速度持续增长。其中航空货运更是以年均递增高达28.8%的速度快速发展。上海航空物流人才的缺口很大,而世纪之初的上海没有一所高校拥有高水平的航空物流学科。   

学校的领导班子看准了这一专业的发展契机,果敢地建设起航空运输学院,下设交通运输(航空机械维修)、工商管理(航空经营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货运)航空机电设备维修、民航商务、空中乘务等六大专业。事实证明,这步棋走对了。

    航空物流是一个人才和技术密集型的专业,由于航空物流教育发展的历史比较短,建设具有航空物流特色的教材成了学校专业建设迫在眉睫的任务。快马力加鞭赶进度,齐心协力促发展。短短几年间,航空运输学院开设的《机场运营管理》《运筹学》等4门课陧被列为了上海市精品课程,《集装箱与国际多式联运》《国际货物运输实务与案例》等21本专业系列教材已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在航空物流专业培养上,工程技术大学在国内高校中无疑占得了先机。

“三链"巧对接

 产学一线牵

    过去,象牙塔中的学子缺少实践经验,很难尽快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如何让市场所需和学校所教对接起来,工程技术大学的领导班子可是动足了脑筋,而航空物流成了他们创新实践的一个试验学科。

    汪泓说,学校创造的模式叫做专业链和学科链对接产业链,打造紧密的产学研大平台。上海航空公司等用人单位参与到学校育人的进程中来。学校在航空运输学院设立了校务委员会,由双方最高领导分别担任校方和公司方主任委员,每年举行一次正式会议,在办学方向、发展规划、专业设置、培养模式上进行研究。

    两年前,航空机械维修专业只有一个本科班和一个大专班,但用人单位反映这方面人才十分紧缺,学校在后一年的招生名额中就在该专业扩大了一倍的招生名额。今年学校又将设置空中签派专业,满足航空公司的人才需求。

航空物流学院的学生和普通高校学生不同,四年的本科学习中,他们将有3个学期在上海航空公司等单位参加定岗工作。很多学生在毕业前就被用人单位“订购"

科研攻难关

企业好过“冬

    打造品牌学科,不仅仅是要培养高素质的学生,还要在科研中占领制高点,与实践紧密结合,成为企业值得依赖的“智慧库",为企业实实在在地解决发展难题。

    在前不久落幕的“现代物流管理的创新发展和人才培养"国际论坛上,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就为航运企业贡献一批优秀的科研成果,在经济寒冬中为企业送去温暖。《仓库容量有限条件下的航材周转件库存策略研究》可以为航运企业降低运营成本;《基于数据挖掘的航空公司客户关系管理分析》、《基于规则只是和决策树的航空货运策略研究》可以为航运企业稳定客户群,并拓展市场……而这一切让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密切。

    航空物流学院的很多教师目前也正工作在航空物流企业的第一线,他们带领着大批学生在实地进行着一系列的科研课题研究。在金融严冬中,他们正抓住一切机会练好科研内功,为航空物流业的新一轮的发展积蓄着力量。


 

 
责任编辑:
 
一周热点
一月热点
视觉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