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媒体聚焦
 
工程教育:拨开迷雾初现曙光
 

目前,我国全日制本专科生中,工科学生占35%以上,远远高于日本、德国、英国和美国,但我国合格的工程师资源却相当匮乏,部分工科院校的大学毕业生实际上很难胜任工程师工作。而近期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的表现却让人眼前一亮,在刚刚落幕的首届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中,该校的参赛队员从全国强手如林的58所参赛高校中脱颖而出,荣获一等奖。日前,记者采访了该校程维明副校长,一探究竟。

     程维明曾担任过上海大学精明机械工程系副主任,在工程教育第一线上摸爬滚打了10余年,深谙工程教育规律和方法。在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工作期间,他把自己积累的经验和理念慢慢地深入到学生的时间环节建设中去。

文理兼通促进思维的碰撞

    程维明介绍说,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的学生,进校后都要经过工程实训这一实践环节。学校也鼓励在金工实习中表现突出的学生去考中级工证书。工科的学生通过实习加强了动手能力,文科的学生可以接触到工科的严谨思维方式,对今后他们的成长都有利。

    工程训练并非一门孤立的时间环节,它需要掌握各方面的综合知识。程维明告诉记者,就拿此次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来说,这次的命题是完成一套带底阀的圆筒形容器的设计、加工、检测、机器人组装及方案分析,要求阀体、阀芯开启灵活、泄漏少。要完成这样一个命题,学生要完成包括机械和流体力学分析的机构设计报告、包括单件和批量生产的工艺报告、成本分析报告、工程管理报告,需要较强的现场加工能力、机器人编程能力,不仅需要严谨性,也需要发散性和统筹性的思维。他非常推崇上海大学钱伟长校长提出的“文理兼通”的培养模式。

    因此,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在课程设置上进行了改革,鼓励学生利用松江大学园区不同类型大学聚集的优势,积极进行跨校选修、辅休,使学生的知识达到全面化,思维模式实现多样化。

 

创新学分 体验科研全过程

建立创新学分是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在探索工程教育发展上的又一项改革措施。

程维明介绍说,创新学分最大的好处,就是给了学生更大的自由度,学生可以选择不同项目,自己做项目负责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亲身体会项目实践中每一个环节,学校不仅会给予资金支持,所有实验中心都会根据项目所需向学生开放。在学校的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内,还设有专门的“学生创新室”。

“在实际工作岗位上,一名工程师要带领一个团队完成各个领域的工作,如果只是埋头单干做科研,是不可能有大的收获和发展的。”程维明说。

 

师资培养 探索双师型模型

学生的培养与教师的能力有密切关系。过去不少教师是“黑板上开机床”,进了车间才发现理论与实际有时是脱节的。

近年来,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倡导“双师型教师”(教师能力和工程师能力兼备)培养体系的建设,要求青年教师到企业去进行挂职锻炼,时间最少是半年。这是教师评定职称的必备条件。这种安排可谓用心良苦,使教师既可以利用专业知识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又可以为自己的科研找到努力的方向,并可以把实践中的体会和感受带到课堂上。

此外,学校还聘请企业的高级工程师给学生讲课,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企业第一线所需。而学生的毕业设计,毕业论文都必须与解决实际问题相关。

“大一进来时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训练,大二是各类综合性实践课程,大三开展形式多样的创新项目群,大四是结合实际的毕业论文、毕业设计,这是一个完整和全面的实际能力培养过程。”程维明对工程大毕业的学生非常有信心。“事实证明,这样的路子切实可行的!我们正在为上海经济发展培养优秀工程技术人才,我们将继续沿着这个道路努力探索和实践下去。”

  

  PDF版链接

 

 
责任编辑:
 
一周热点
一月热点
视觉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