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媒体聚焦
 
营造学科生态链 构建发展快车道
 

    综观近些年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的发展轨迹,可用“神速”来形容,一个原本优势并不突出的学校,现在勇立潮头,在与上海发展息息相关的新兴产业中,上海工程技术大学都是响当当排头兵。轨道交通方面,他们不仅为上海地铁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而且每年都会轨交发展输送大批人才;航空运输方面,立足于上海建成亚太地区国际航空枢纽港的宏伟规划,积极为航空公司解决实际难题,培养优秀人才;邮轮经济方面,根据上海要在2020年打造成为国际航运中心的中央部署提前布局,要为之提供技术支撑和人才保证……
    与此同时,一些传统优势专业也呈现出蓬勃向上的良好势头,产学研项目数量年年攀升,涉及的内容越来越靠近产业的核心……而这一切的一切都与学校打造学科生态链的全新思路密切相关。
    借助传统优势专业 瞄准社会发展需求
    在自然界的生态系统中,生物与其生存环境,以及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作用,彼此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交换,形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自然整体。
    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新的学科需求会逐步出现。利用过去的传统学科优势,为一些发展空间巨大的新学科提供起跳板,彼此形成能量流动与信息共享,继而带动传统学科的发展,是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特色发展模式。
    早在1989年,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就根据上海汽车产业的发展需求,依托传统学科的科研力量。建立了汽车工程学院。
    1993年,学校根据上海航空事业的发展需求,成立了上海高校中第一个航空运输学院。2007年,在航空运输学院的发展基础上,又成立了上海高校中唯一培养飞行技术专门人才的“上海工程技术大学飞行学院”,包括了5个本科专业和3个高职专科专业。
    2004年,随着上海轨道交通事业的发展,人才缺口慢慢扩大,在其他学校还在犹豫徘徊的时候,汪泓校长带领学校班子在短时间的调研结束后,发现这是一个有发展潜力的新学科,马上抽调机械、材料、汽车等传统优势学科的精兵强将,于2005年成立了全国第一所培养轨道交通专业人才的学院——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城市轨道交通学院。
    类似的还有2002年在原有服装学院基础上起步的中法埃菲时装设计师学院,2003年又在旅游专业的基础上在国内率先建立邮轮经济专业……
    学科链对接产业链 向新兴产业“输血”
    新学科的腾飞之路必须和产业捆绑在一起,科研要为产业服务才能体现真正的价值。
    在实践中,学校先后与上海汽车集团公司、上海交运集团公司共建汽车工程学院,与上海航空公司共建轨道交通学院,与上海航空公司共建航空运输学院,还与上海纺织控股集团公司、上海华谊集团、长江计算机集团公司、上海宽带技术及应用工程研究中心等企业合作开展了一系列重大产学研合作项目。2008年,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还组建了以汪泓校长挂帅的管理学院专家团队,深入到长宁区国资委及下属五大集团,为国有企业开出发展的“药方”。
    产业“输血”的效果也凸现出来。学校与上海纺织控股集团公司下属企业研发出了功能性纳米天然织物产品,提高了企业的产业能级;学校为东航度身定做了飞机导线故障诊断系统,降低了检测时间和检测费用;提高了飞机的安全系数;地铁列车每次停车都会产生较大的电阻制动能量,这些能量大部分散发在地铁隧道中,一方面使得隧道内部的温度逐年上升,给列车运行带来隐患;另一方面使得站厅温度大幅攀升,加大空调散热的功率。轨道交通学院承担的“基于车载的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制动能量回收系统研究”项目,克服了列车停车时候产生的电网波动,以及隧道温度攀升等问题,还大大降低了轨道交通能耗……
    产业崛起“反哺”科研 良性循环助推发展
    产业的发展往往伴随着科研课题的不断增多,对于高校的科研需求也不断提升。伴随着新兴产业的发展,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的横向科研项目不断攀升,横向科研经费也在不断增加,近5年,横向科研项目达到614个,横向科研经费达到1.2463亿元。仅轨道交通学院科研经费总计就高达2000万元。而科研项目的攀升又给了科研人员更多的深入一线实践和解决问题的机会,提升了他们的科研能力。
    2010年,学校参与的上海市决策咨询课题多达16项,同时承担市经济与信息委员会的重点研究课题——设计“上海高新技术产业化技术路线图”。学科生态链在不断循环发展,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的科研实力也在不断攀升。
    原文链接:http://shkjb.shkp.org.cn/?q=node/view/13581

 
责任编辑:
 
一周热点
一月热点
视觉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