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媒体聚焦
 
上海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举行创新实践大比拼
 

    选手们正聚精会神地投入比赛


    
    今天( 1月15日),上海市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暨第二届全国竞赛上海赛区选拔赛在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体育馆内举行。本次竞赛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办、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承办,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等本市8所高校的13支代表队参加了竞赛。上海市教委高教处副处长傅建勤、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校长汪泓出席了开幕式。
    


    “无碳小车”比拼工程训练综合能力


    
    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是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发文举办的全国性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竞赛活动,是基于国内各高校综合性工程训练教学平台,为深化实验教学改革,提升大学生工程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促进创新人才培养而开展的一项公益性科技创新实践活动。
    
    本届竞赛命题主题是“无碳小车”的设计制作,要求参赛队自主设计一个具有连续避障功能的三轮小车,仅依靠重力势能驱动小车前行,不得为小车提供其他动力装置,确保小车绝对“无碳”。比赛通过方案设计报告的水平、赛道测试、现场问辩等环节,考察“未来工程师”们在机械创新设计、制造工艺、实际操作、工程管理与成本分析等方面的能力。其中小车避障行走环节竞争最为激烈,现场气氛格外紧张。小车在前行时要能够自动避开赛道上每隔1米设置的障碍物,评委根据小车的前行距离和绕开障碍进行打分。
    


    选手反复操练只为赛出最佳水平


    
    装配,调试,再装配,再调试……这样的动作已经重复了不下数十次引起了笔者的注意。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参赛学生机械工程学院杨振同学说到:“从和小车结缘开始,就爱上了这个活动,为了使小车的运动轨迹接近设计的路线,同学们把所有的课余时间都投入到竞赛题目的推敲分析、方案设计和小车制作中。”据同学介绍,他一下课就行色匆匆地赶去训练中心,如果你要找他,现代工业工程训练中心,就是在去训练中心的路上。
    
    这次竞赛题目要求很高,从设计、加工到装配、调试,都要寻找最优的方案,比以往比赛更注重考查参赛队伍的综合能力,要充分利用规定的重力势能,尽量让小车跑得最远,又要通过巧妙的设计、精密的加工和装配,使小车稳定而精确地绕过障碍。杨振所在的团队从组队备战以来,一次次地改进设计方案,反复地拆装调试,有时为了寻找一个合格的零部件和材料,跑遍上海的各个角落。
    


    用团队力量绘就“工程师”的梦想


    
    一名同学对着图纸在反复核对数据,一名同学对着电脑在不断计算,另一名则在指挥下,不断装配、调试,严谨而细致,这是笔者在现场看到的热火朝天的一幕,他们便是来自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二队的刘培雯、陈曦、邹栋。陈曦自豪地说道:“在学校‘未来工程师计划’项目的触动下,我报名了活动,结识了志同道合的队友,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分工明确,设计、制图、修改、调试,环环相扣。”
    
    在以往的训练和比赛中,他们会临时缺些零件,如小车的连杆,但在集体智慧的凝聚下,他们想到用重量大小相仿的钻头来代替,变废为保,最终化险为夷。“在团队合作的氛围中,我们进步得更快了,真正理解了什么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衷心感谢这次比赛,它绘就了我们小小‘工程师’的梦想。”
    
    经过评选,比赛产生了1个一等奖、2个二等奖和3个三等奖,上海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等高校取得优异成绩。据悉,优秀参赛队将代表上海市参加今年5月在大连举行的第二届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该赛事突出工程设计与制造、工程管理、工程人文、工程创新的综合工程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将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未来工程师风采的舞台。    


    通讯员 陈文琼


    
    原文链接:http://www.shedunews.com/web/Disp_26029.html
    
    

 
责任编辑:
 
一周热点
一月热点
视觉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