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媒体聚焦
 
大学生丹丹突患霍奇金淋巴瘤追踪 读者拿着本报剪报找到学校给丹丹捐款2万元
 

 

727日,学校领导前来探望丹丹,并鼓励她要坚强地面对病魔。

今年61617日,本报连续两天报道了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一名突患霍奇金淋巴瘤女大学生的故事。昨天,在北站医院的10楼病房,顾丹丹一家从校长汪泓手中接过又一笔爱心款。校方告诉记者,其中2万元是来自本报的一名读者,他拿着报道丹丹的剪报,来到松江校区捐款。

 

举债治病 已花了40多万

顾丹丹是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广告学专业的大三学生。

去年圣诞节的前夕,同学们正忙于英语四、六级考试,顾丹丹却在网上说“感觉不好,头很晕”,那时,很多人都以为是她对考试的恐惧,谁也不曾料到,死神的脚步正慢慢逼近。年底,她的腋下、颈部突然疼痛难忍,一查竟患上晚期霍奇金淋巴瘤。

丹丹爸爸以前是水泥工,妈妈在镇上的服装厂里打工,丹丹发病后,爸爸妈妈为了照顾她,都辞去了工作,如今,包括爷爷奶奶在内,一家五口人的日常经济来源,都源自已经60多岁的爷爷。爷爷帮人家打理花草,一天也就40多元。

住院化疗期丹丹的开销在每天5000元至1万元,目前,秀发没了,扎针的手都青了,但她咬牙挺过了6次化疗。一有人提及女儿的病情,妈妈就会潸然泪下。举债治病,这家已花去了40多万元。6月中旬,工程大师生自发为之捐赠的7万余元爱心款送抵丹丹的家中。

 

爱心人士捐款不愿留名

在本报就此报道后,近日,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艺术设计学院院办接待了一名特殊的社会人士。“那是一名30多岁的男子,看了《青年报》的报道后决定尽自己一点心意帮助丹丹,”院办刘江老师告诉记者,当时,他来到办公室,掏出一个装了2万元现金的信封,还有相关报道的剪报。这名爱心人士执意不肯留下姓名,只是简单地重复着“一点心意”、“大学生不容易,希望快点好起来”。对此,校方也希望借本报,再次感谢这名爱心市民。

昨天,校长汪泓一行将这两万元和另两名工程大校友的一笔爱心捐赠款送到了在北站医院治病的顾丹丹手中。因为身体愈发虚弱和感觉发麻,丹丹还在输氧并吊着营养针,面对社会和学校师生的关心,丹丹一家感动得又哭了。

原文链接:

http://www.why.com.cn/epublish/node4/node38436/node38440/userobject7ai279277.html

 

 

 

 
责任编辑:
 
一周热点
一月热点
视觉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