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清明节让传统文化唱主角

时间:2012-04-01浏览:476设置

 

注重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一直是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课程的一项重要内容,无论是思政课堂还是专业课上,教师们都会结合相关节假日让传统文化走进课堂,走进校园。

今年的清明节来临之际,工程大专业教师结合这一传统节日,推出了《设计清明——会展系统系列课程》、《清明习俗》、《清明与服装传承》、《清明与思政》等课程内容。

“诗说清明”让传统文化涂上了浪漫色彩

节事研究作为会展设计领域的一个专业方向成为大师们关注的焦点,传统文化进课堂主讲人、会展设计节事研究人员、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副院长吴亚生教授便是其中一位。如何以清明节为契机,将民族文化,传统文化融入到专业课中,成为了吴教授的有益尝试。

他引用了“气清景明,万物皆显。”的诗句形象说明了清明前后万物复苏,春回大地的景象;他引用了“思时之敬”表达对于先烈、祖先、父母给予生命的敬畏和感恩;他引用了“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阐述了清明节作为文化符号的力量。吴亚生教授还在讲座中介绍,反映北宋期间繁荣场景的“清明上河图”,清明祭祀、清明扫墓、清明踏青等清明节重要节事活动,“南团北饼”等清明应景食品,黄白菊花等应景植物都是整个民族传承下来的民俗风情,并且口口相传,代代流芳的内容。不仅如此,他还旁征博引,说明节日活动还与经济、文化、政治、科技等紧密相连,体现了它在国家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中国传统节事文化价值的发掘与思考:设计清明——会展系统系列课程》的内容并不重要,重要是通过课程是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力量,能使学生对民族文化有相关的感悟意识,并树立起保护传统文化的意识。”吴亚生教授以此作结,希望聆听讲座的学生们能真正对于节日文化的继承和发扬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行动清明”让传统文化抹上了实干色彩

礼仪形象是航空运输学院空乘班学生的必修课,而近期礼仪课卢意老师用双语为大家上了一堂清明习俗课,“清明前后,种瓜种豆”的农谚,以及清明时节的风土习俗成为了课堂内容,“以后空乘班的学生在工作中难免会碰到各个节日返程回乡过节的旅客,如果没有传统文化知识,礼数不周到就得不偿失了。”

在她的课上,她介绍了扫墓、挂纸、烧包袱、拔河、吟诗、踏青、植树、荡秋千、蹴鞠、放风筝等传统清明习俗活动。清明习俗课就是为了让空乘班的学生能了解中国文化,在服务中传承中国文化。

“服装清明”让传统文化添上了传承色彩

“无论是古代、近代、现代的服装,传统文化的元素也是服装的重要元素之一。北宋时期淡雅恬静的设计风格还频频体现在服装设计理念中……”说着,服装学院郑彤老师走向一个身着线状材料编制而成的模架,继续介绍:“这身服装以浅绿色为主调,融入电线这样的现代材料,简练、质朴、洁净、自然,但又能体现出那种清明时节万千思绪,万物萌生的状态。”

一堂课下来,同学们都听得津津乐道。服装表演策划大二学生李帅帅说:“以前总认为传统的就是传统的,流行的就是流行的,但是在郑老师的课上,总是能讲两者结合,民族的即是世界的。作为我们中国设计师更应该珍惜我们的传统文化,用各种表现形式表达出来,让民族的走向世界。”

 

原文链接:http://www.shedunews.com/web/Disp_42763.html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