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沪语》教你说“侬好,上海”!

时间:2014-05-23浏览:150设置

  

 

当其他同学们或沉浸在图书馆的书海中,或风尘仆仆地赶在回学校的路上时,周末,师活三楼的舞厅传出“侬好”“阿拉”这样的吴侬软语。一场别开生面的第二“外语”的学习在服装学院实践部的主办下,迅速风靡同学之间。

数十名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参加了这次活动,尽管他们学习沪语的目的也各有各的不同,但是都在这里找到了他们想学的、想体会的。

“我想融入这座城市”

服装学院的戈建花来自甘肃,她说:“在我利用课余时间打工的过程中,不懂沪语会碰到一些比较尴尬的情况。例如,有时候碰到一些讲上海话的顾客,她就感到毫无招架之力。或者有时候上海老板和其他的员工在旁边用沪语聊天,听不懂,只能在旁边干笑。”为了避免这种尴尬,她一直都在找机会学习沪语。看到自己学院开办这样一个活动,她就立马来参加了。而且沪语课的教学内容也令她十分喜欢,因为课上不仅教了一些上海的家常话和地名,而且还会涉及到很多上海人的文化。“我希望融入这座城市。”她说。这也是许多外地同学的心声,而周末沪语班就给了他们这样一个平台。

“我想陪她说说话”

来自云南的黄志遥同学想学沪语的理由则是为了和在上海的亲戚更好的交流,特别是亲戚家的老人。他说:“在上海的亲戚家,他们基本上都是讲上海话的,特别是家里的老人。有时候就我和奶奶在家,可是她说不来普通话,我听不懂上海话。虽然很想陪老人聊聊天,但是没办法呀。不过自从参加这个活动,我学到了不少的家常用语,而且知道一些上海话的特色。现在能和老人半猜半说地聊天了呢。”对于这样的成果,他很欣喜。

“我们想巩固学习一下”

在活动的过程中,还有上海的同学参与其中。他们表示,虽然自己是上海人,但是出门就是普通话,自己的方言都快退化了,因此正好趁此机会“巩固学习一下”,他们也想看看其他人眼中的上海,口中的沪语。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他们会惊讶地发现,有些俗语是在他们年轻一辈不再提及的,有些文化渊源是他们也曾不知道的。“上海人也要学沪语呀。”其中的一位同学感慨道。

周末沪语班受到了参与同学们广泛好评。活动主办方也十分用心地将老师教授、视频教学、现场交流等融合起来。经典沪语滑稽戏《老娘舅和他的儿孙们》是一种沪语的教学,也是对上海海派文化的一种平民化的诠释。而且主办方对于请过来教学的老师也十分重视,他们曾请到了上海滑稽界名人毛猛达的弟子来教学。

活动的现场充满活力。活动不拘泥于其他的教学课堂的中规中矩,同学们将桌子搬到一块围坐着,时而卖弄一下刚刚学到的一句沪语。也有时不标准的语音语调会引来同学们善意的笑声。在现场,有位来自广东的同学怎么也分不清卷舌翘舌,旁边的同学一起帮他纠正,可是怎样也不行,最后把自己和同学们都逗乐了。同学们表示,在这种轻松的范围下学习沪语让他们觉得学习一门方言不是枯燥的,而是能在其中感受到很大的乐趣。

负责人高峰表示,他们看到同学们对于周末沪语班的认可和喜爱,他们会坚持举办下去。而且他们也希望,除了自己学院,其他学院的同学也能参与到他们的活动当中来。通过这样的一个活动,他们一方面希望能帮助到外地的同学能尽快地融入到上海,成为新上海人。另一方面,他们觉得大学生应当承担起传承文化基因的责任,在满口普通话的时代,不忘乡土文化。作为上海的同学更应该重视自己的方言,传承自己的方言。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