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化学化工学院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下,深入践行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坚守为党育人初心、牢记为国育才使命,围绕学院发展蓝图与中心工作,在人才培养、专业和师资队伍建设及国际合作等方面实现了高质量发展。
党建引领,厚植内涵促发展
学院党委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破解难题、回应民需,秉承“求真务实”的原则,推进学院各项事业稳步前行。圆满完成年度巡视整改任务,针对关键领域的问题制定整改举措,共召开党委会专题研究5次,实施自查自纠3项,修订制度2项。在思想政治教育、青年工作等方面,学院师生共获得各类荣誉奖项21项,其中包括上海市级、委办级课题各1项。
以本为本,化工类一流专业建设持续深化
推进专业内涵建设,获批上海市教委集成电路微专业2个、校级虚拟教研室1个,顺利开展环境工程产教融合建设示范专业,4个本科专业如期完成工程教育认证年度报备。此外,3门课程被推荐申报国家级一流课程,5门课程获批上海市重点课程。学院还获批校教发分中心、课程思政分中心建设项目各1项,教师在全国高校教师技能创新大赛等各级比赛中斩获荣誉14项。
人才兴院,高素质师资队伍展现新风貌
坚持人才强校战略,加大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培育力度。年内共引进各类优秀人才7名,其中校D类人才3名、高水平博士2名。注重内部人才培养,新增启明计划1名、扬帆计划1名。在爱思维尔2024年全球各学科前2%科学家榜单中,学院5名教授上榜,2位教授更是入选终身榜单,师资队伍的整体实力显著提升。
产教融合,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
推进产教融合育人,强化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学科竞赛成绩斐然,获批创新创业立项26项,其中国家级3项、市级11项。本科生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4篇,在制药工程设计大赛、挑战杯等省部级以上学科竞赛中获奖23项,其中国家级奖项12项。学生就业率达到97.1%,64名本科生被同济大学、中山大学等国内外知名大学录取,升学率达23%。
学科引领,高水平学科体系建设稳健前行
紧密围绕上海市“3+6”产业发展布局,获批生物与医药学位点、上海市教委集成电路材料专项班,作为共建学院还获批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学位点,形成了生物医药、材料化工等特色学科方向。在科研方面,获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1项、国家自科基金6项、上海自科基金5项、启明星计划1项,获省部级、行业协会科技奖励5项。发表高水平SCI论文180篇。化学学科位列ESI全球排名前1%、化学工程连续进入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榜单。上海市心脑血管非编码RNA成药性前沿科学研究基地通过中期考核验收,学科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
开放办学,国际化合作办学水平显著提升
学院积极拓展国际化合作新领域,推进国际联合实验室建设、国际生招生与交流访学等项目。与马来西亚诺丁汉大学、英国曼彻斯特大学、韩国蔚山大学等国外高校的合作持续深化,首次与美国哈佛医学院建立合作关系。与国外学者联合发表SCI论文20余篇,获批高端外国专家项目3个、短期交流项目1个。药物化学专业年度招收国际生11名,3名本科生参加OxCam牛剑计划暑期研学项目,并成功举办了第十届中韩SUES&UOU化学化工国际学术研讨会。
展望2025年,化学化工学院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坚定不移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乘风破浪、守正创新、砥砺前行,奋力书写学院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