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推动“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人才引培”工作迈向新高度。
加强政治引领,全面提升学院党建工作质效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坚持党建引领,认真开展党纪学习教育,严格落实巡视整改任务,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领导班子领学,开展读书班6次、专题研讨6次、专题党课2次、廉政教育基地实践学习3次。支部依托“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开展学习32次。抓好市委巡视整改落实工作,对照反馈意见自查自纠4个问题,制定8项整改措施。
学院党委聚焦基层党建任务,不断提升党建工作质效。2024年度,获批“制造中国”党性教育阵地培育项目1项;荣获上海市教育系统基层“五好关工委组织”称号;获批市教卫党委系统党建研究课题1项和校级关心下一代工作课题1项;获批校级“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培育项目2项。

深化校企合作,强化产教融合示范专业建设
学院积极开展产教融合示范专业建设,自“材料科学与工程”入选学校首批产教融合专业后,学院按照“先行先试,引领示范”和“宜快不宜慢,宜实不宜虚”原则,将其余三个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电子封装技术、焊接技术与工程)纳入产教融合专业建设范畴,做到了产教融合覆盖所有专业。电子封装技术专业和电子封装头部企业环旭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安靠封装测试(上海)有限公司、达迩(上海)投资有限公司、上海美维电子有限公司等签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构建强粘性育人共同体,联合共建“微电子封装现代产业学院”,采用“2.5+0.5+1”产教融合新模式,将“产”全过程贯穿“教”,把产教融合的七个特征“工学交替、驻企培养、顶岗实践、师徒带教、学分互换、小线开题、产线考核”做到了实处。

夯实学科建设,持续优化研究方向建设布局
进一步夯实上海市III类高峰学科建设,持续优化研究方向布局,已形成“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成型关键技术”“高能束智能制造装备及关键技术”“微纳储能材料与电子封装技术”三个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不断产出高质量科研成果。2024年,荣获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国金属学会冶金医学二等奖1项、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CAIA二等奖1项和上海市重点新产品质量攻关成果二等奖1项。高水平论文数量再创新高,师生在Nature Communication、Advanced Materials、National Science Review和Energy Storage Materials等国际顶尖期刊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80余篇。科研总经费近2100万元,较2023年增加了约20%。承担超过100万的重大横向科研项目12项,其中超过300万的项目4项,超过500万的项目2项。

引培并举,扎实稳步推进人才强院战略
2024年,学院将引进人才和培育人才有机结合,扎实稳步推进人才强院战略布局。学院培育的青年人才入选东方英才计划。学院“基于地域优势,以兼职聘用知名专家为牵引,整建制引进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研团队”引人思路初见成效。入选扬帆计划和晨光计划各1名,获批国自科项目1项,参与获批国自科重点项目和上海市重大项目各1项,在Nature Communication和ACS Nano发表高水平论文2篇,参与申请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
踔厉奋发勇担当,笃行实干新征程。2025年,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全体师生将怀壮志以奋进,秉初心而前行,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敢想敢干、善作善成,为学校建设国内一流的高水平现代化工程应用型特色大学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