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校要闻
 
师生热议上海市教育大会精神:谱写教育新篇 贡献智慧力量

新学期伊始,上海市教育大会擘画的上海教育蓝图,在我校师生中引起强烈反响,大家一致表示,要认真贯彻落实大会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奋力开创国内顶尖、国际知名的现代化工程应用型特色大学建设的新篇章,为上海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一点是学校教师热议的中心话题。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董旖旎对此深感重任在肩,“必须深刻认识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新要求,把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面临的新挑战,把全面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作为核心任务,紧密结合学校办学特色,及时总结经验、打造创新亮点。”教务处处长饶品华则聚焦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提出,“围绕学校办学宗旨,做好‘一校一案’,持续优化专业结构布局,深化产教融合,强化急需紧缺人才的培养机制改革,促进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为上海的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贡献力量。”通识教育中心主任胡越对于健全培养体系有了更明确的目标,“学校通过小班制、实践性课程强化学生思辨与表达能力,结合‘三三六’改革经验和‘六大模块核心课程’体系,推动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面对人工智能时代,通识教育需立足‘中国根’,促进科技与人文对话,培养兼具理性思维与创新素养的复合型人才,服务国家战略与城市发展。”航空运输学院(飞行学院)专任教师李佩绮从一线教师的角度谈到,“将积极探索创新教学方法,结合学科前沿和实际需求,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为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贡献力量,并期待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为上海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聚焦弘扬教育家精神,大力建设党和人民满意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对于大会提出的这一目标,教师工作部部长、人事处处长张宇清认为,“学校明确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将课程思政纳入教师培训必修内容,选树典型,以榜样力量带动教师队伍整体提升;以制度创新为突破,激发人事改革活力,落实‘分类评价、多元发展’理念,设计差异化发展赛道,完善考核机制,优化待遇保障,营造有利于中青年教师快速成长的环境;以产教融合为路径,赋能特色高质量发展,支持学院联合重点企业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基地和产业学院,创新企业引人机制,强化教师企业实践制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李军认为,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是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学院始终坚定不移地致力于探索新材料研发与制造关键技术的新思路和新方法。从夯实专业建设根基,构建系统且前沿的学科体系,到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汇聚一批德才兼备、富有创新精神的教育科研人才,再到积极对接专业对口的头部企业,将所有本科专业建设为产教融合建设专业,培育出具备扎实专业知识与创新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学院发展的每一个关键环节、每一步坚实足迹,都凸显了服务高质量发展这一目标。”

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王勤将关注重点集中到加强国际学术合作与全球教育治理。她认为,“学校将持续深入推进‘开放合作’战略,深化国际科研合作与联合实验室建设;完善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强化‘留学上工程’品牌建设;依托上海地缘优势及学校办学特色,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教育合作,输出中国工程教育经验,为上海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贡献力量。”

我校学子对上海教育大会带来的发展契机,亦有深入的认识,企业管理专业研究生郭玉婷谈到,“上海教育大会的召开,为我们青年学子提供了新的思考和行动方向。我们将以会议精神为指引,博观约取,厚积薄发,在专业学习中深耕细作,在跨学科探索中拓宽视野,努力成为兼具家国情怀与创新能力的时代新人,为上海教育现代化添砖加瓦,为民族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责任编辑:
 
一周热点
一月热点
视觉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