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校报一览
 
2021年6月20日总第937期

6月20日.pdf

第一版

【庆祝建党百年】

致敬!光荣在党50

学校党委举行“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颁发仪式暨离退休党员庆祝建党100周年座谈会

615日下午,学校党委在松江校区图文信息中心举行“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颁发仪式暨离退休党员庆祝建党100周年座谈会。获颁纪念章的离退休党员代表,全体校领导、党务相关部门负责人、二级党组织书记代表、新党员代表等出席会议。会议由校党委副书记、校长俞涛主持。

2021年,党中央决定首次颁发“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这项工作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庆祝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增强党员的荣誉感、归属感、使命感,汇聚全党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持续奋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今年我校共有178名老党员获颁“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会上,校党委书记李江为离退休党员代表颁发了纪念章,并代表学校党委向所有纪念章获得者表示热烈的祝贺和崇高的敬意。

李江书记指出,我们现在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要充分认识党中央在建党百年之际,在实施“十四五”规划、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开局之年,首次颁发“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的重大历史意义,以此汲取力量,激发赓续奋斗的精神源泉和不竭动力。颁发纪念章,是对老党员的“最高礼赞”,是对听党话、跟党走的具有50年党龄党员的一次集体致敬。老党员艰苦奋斗、攻坚克难、开拓创新,广大师生党员要以他们为榜样,要在感悟老党员对党的坚定信念、对学校的深厚情感的同时,涵养坚如磐石的初心,永做一名在党言党、在党爱党、在党为党的优秀共产党员,立足岗位,扛起推动学校发展的使命和担当。

俞涛校长表示,老党员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资源,继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离不开老党员的支持和帮助。学校会大力营造尊重爱护关心老党员的氛围,积极搭建老党员“发光发热”的平台。希望老党员继续发挥余热,积极为党和国家事业建言献策,做好“传帮带”,培养出更多忠诚于党、忠于人民的优秀“接班人”。

会上,离退休党员代表作交流发言。原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党委书记陈绕生老师从学生时代谈起,结合四十年的工作经历讲述了一堂精彩的“光荣在党50年”微党课。他说,“我参与并见证了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对学校非常热爱,我把这里也看作是自己的母校。非常高兴看到学校的迅速发展,希望学校越来越好。”

原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党委副书记刘鸿声老师分享了入党初心的故事。他说,“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就是我的入党初心,在工作中,这个初心始终鞭策着自己前进。希望青年党员同学好好学习,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人。”

原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正处级调研员陈俊鳌老师表达了获颁纪念章后的激动心情。他说,“我是在党的教育领导下成长起来的,为党做了一点工作,党给予了我很多荣誉。我要继续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坚定政治品质、坚定理想信念,永远听党话,跟党走。”

原交大机电分校组织处副处长施有奇老师以自己参加解放战争的经历谈了初心使命。他说,“我虽然已经92岁了,我想我还能为党做一些事,能做多少算多少,我一定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忘记我入党以来走过的路。希望青年党员同志们接过接力棒,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全体校领导与获颁“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的离退休党员代表合影。会上,青年学生朗诵了诗歌《一生向党,初心如磐》、新入党党员合唱了歌曲《祖国不会忘记》,向“光荣在党50年”的离退休党员致敬。

据悉,学校党委将结合相关工作陆续为“光荣在党50年”的老党员颁发纪念章。(单明霞)

  

【党史学习教育】

学校党委召开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全体会议

610日上午,学校党委在行政楼406召开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全体会议,听取党史学习教育开展情况的汇报,研究部署下一步工作。校党委书记、校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组长李江主持会议,学校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成员出席会议。

李江书记指出,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学校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市委和市教卫工作党委的部署要求,学习教育开局良好、推进有序,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他强调,下阶段学校党史学习教育要持续发力,一是要把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与推进学校转型发展、推进“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相结合;二是要着力在认识上再提升,结合市教卫工作党委巡回指导、学校巡察工作等统筹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各项任务落地落实;三是面向全体教师、全体学生分层次、立体化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实现党史学习教育全覆盖;四是要及时总结和推广学习教育中好的经验做法,加强向兄弟高校学习,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会上,校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党委宣传部部长徐阳汇报了党史学习教育开展情况及近期工作计划;校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成员进行了讨论交流。(杨晓瑞)

  

校领导班子成员赴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参观学习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618日下午,校领导班子成员前往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参观学习,重温党的光辉历程,感悟初心使命。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在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宣誓厅,校党委书记李江带领与会的党员同志们面对党旗,重温入党誓词,以庄严的宣誓,表达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坚定信念和决心。校领导班子成员共同参观了“伟大的开端——中国共产党创建历史陈列”展览,包括序厅、“前仆后继、救亡图存”“民众觉醒、主义抉择”“早期组织、星火初燃”“开天辟地、日出东方”“砥砺前行、光辉历程”和尾厅7个板块,体味着建党初期先辈们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顽强精神。一件件饱含历史沧桑的珍贵文物和图文影像,让每一位党员用心体会和铭记每一件展品背后所蕴含的深刻故事和伟大精神,回忆党的历程,领会党的宗旨,感悟党的初心。

通过瞻仰、回顾我们党的光辉历程特别是建党时的历史,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学习革命先辈的崇高精神,大家深刻感受到共产党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奉献精神,也深刻领悟到一代代共产党人为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不懈奋斗的革命精神。通过此次在初心始发地的宣誓和沉浸式的学习体验,校领导班子成员深刻接受了一次思想和精神的双重洗礼,切实增强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也进一步凝聚了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把学校早日建成国内一流的高水平现代化工程应用型特色大学的坚定信心和磅礴力量。(杨晓瑞、诸恺彦)

  

第二版

朱高峰院士邀请教育界大咖共话“大学治理与院校研究”

近日,由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联合主办的“大学治理与院校研究”座谈会在武汉召开。本次会议由我校工程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名誉主任朱高峰院士发起。

朱高峰院士在发言中指出,应通过“大学治理与院校研究”的研讨,探索建构工程教育治理体系的研究方法、路径,厘清高校治理的责权,理清政府、社会、学校、院系、教师、学生的治理关系;要重视教育经济和教育管理问题,思考教育的投入与产出问题,正视教育的供给和需求平衡问题,实现教育“供给侧改革”;院校研究要研究院校管理问题,明确院校职能和权限,解决教育管理的“放管服”难题。他指出,要从工程哲学的高度去理解工程、技术和科学三者的关系,认识到工程作为独立主体的价值和社会地位。

夏春明副校长介绍了我校组织系列座谈会的背景和后续安排。基于地方高校办学实践,他认为,大学章程在大学治理中应该起引领作用;高校立德树人要落在实处;学校人才培养目标要兼顾短期和长期,共性与特色;要建立“管、办、评、督、促”的综合教育教学管理体系;要开展基于数据分析的院校研究。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瞿振元教授从加强党对各项工作全面领导的角度剖析了“大学治理”问题。他认为,工程教育改革与大学治理的关系本质上反映了工程教育如何适应社会需求问题。在坚持党对各项工作全面领导的前提下,行政权力应有所约束,从“有为行政”转变为“适为行政”。在内部治理方面,实行书记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在外部治理方面,实行依法办学、自主管理、社会参与、多方监管。

原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院士认为,应站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角度去思考教育问题。中国崛起,引领世界,这是国家教育理念。好大学,一定要在社会上起引领作用。好大学可以是不同层级、不同类型的大学,应用型大学可以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方面引领社会。不管什么学校,都既要适应社会需求,更要引领社会需求。

其他专家也围绕“大学治理与院校研究”主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大家一致认为这是一场有收有放,有深度有广度的高水平学术会议,对后续系列座谈会的成功举办寄予殷切期望。(劳琪)

  

学校召开2021年内部控制体系深化完善建设动员会

616日,学校2021年内部控制体系深化完善建设动员会在图文信息中心第二报告厅召开,会议对2021年学校内控工作进行了动员部署, 校领导李江、俞涛、门妍萍、姚秀平、王岩松以及全体中层干部出席会议,会议由俞涛校长主持。

李江书记就内部控制体系深化完善建设提出了四点要求:一是提高思想认识,充分认识内控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二是覆盖全部领域,持续推进学校内控制度细化和完善;三是加强宣传教育,努力营造良好的内控建设环境;四是强化统筹协调,确保内控体系建设取得实效。

会上,姚秀平副校长从组织方式、控制目标、实施范围、实施原则、工作任务及基本要求、工作步骤六个方面对学校内控体系深化完善建设工作进行了部署。

内部控制是实现强基固本、防范风险、提升效率的重要途经,是提高内部管理水平的重要措施,也是推进学校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实施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既是贯彻落实市教卫工作党委、市教委工作部署的客观需要,也充分契合学校改革发展的内在需求。(陈佳琪)

  

【党史学习教育】

校党委副书记、校长俞涛讲授专题党课

为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百年党史中汲取前行力量,在学史增信中萃取发展伟力,激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信心和力量,不断提升学校高质量发展所需的预见力、创造力和凝聚力。618日上午,校党委副书记、校长俞涛以“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之昨日·今朝·明天”为题讲授党课。夏春明副校长出席报告会,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各学院院长和新进教师参加活动。人事处处长刘福窑主持报告会。

俞校长首先对新进教师表示欢迎。他以热点新闻“神舟”十二号载人航天飞船的成功发射引入,生动形象地道出了应用型大学的办学内涵和需求。俞校长在报告中,以详实的校史史料回顾了工程大的昨日,结合应用型大学特点剖析了学校的今朝,以深入的前瞻性、战略性思考,展望了学校美好的明天。

俞校长的报告紧扣学校发展主题,结合自己的所思所想,用朴实的语言,鲜活的事例,深入浅出地为大家分析了工程大今后发展需要处理好的“十对关系”:“工科专业和非工科专业”“专业和学科”“专业认证和学校发展”“公共基础课/通识课和专业发展”“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科研和教学”“完全学分制和学年学分制”“绩效工资和收入”“改革和工程大的生死兴衰”“排名和理性的教育、负责任的教育”,为学校深化改革、高质量发展提出了课题,为新进教师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俞校长强调,大学发展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学校特色,尊重教育规律,办理性的教育,负责任的教育,培养更多的应用型人才,更好的服务企业、行业、产业,把学校建成国内一流的高水平现代化工程应用型特色大学。俞校长最后寄语老师们,要干得更实,勇挑最重的担子、敢啃最难啃的骨头,愿大家一起奋斗,以扎实的政治执行力服务学校发展事业,让“工程大”成为“大成功”,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宋婵珺)

  

校党委中心组(扩大)专题学习党风廉政建设的历史经验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之际,为进一步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 616日上午,校党委中心组在图文信息中心第二报告厅举行专题学习会,特邀市委讲师团党史学习教育专家宣讲团成员、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中国中共文献研究会理事、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副会长丁晓强作“党风廉政建设的历史经验”党史学习教育专题辅导报告。校党委中心组成员,全体中层干部、辅导员参会,会议由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门妍萍主持。

丁晓强教授结合自己多年的研究成果,对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各个时期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进行了完整的梳理,介绍了我党在不同时期开展的反腐败斗争和经验。在革命时期,我党坚持把党风廉政建设与反腐败斗争结合起来,注重干部的思想教育,充分依靠群众,执法严格,出击有力,共产党员犯法,从严治罪。在建设时期,我党坚持严明执法,面对腐败现象决不姑息,社会舆论和群众威慑力强大,领导干部为政清廉。在改革开放时期,我党从端正党风到以廉政建设和打击经济犯罪为重点的反腐败斗争取得巨大成效。十八大以后,我党坚持从严治党,严明党的纪律,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用好巡视这把反腐“利剑”,深化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持不懈纠正“四风”,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坚决遏制腐败现象蔓延势头。丁教授的报告逻辑清晰、史料详实,让大家对我党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工作有了深入的了解。

与会同志表示,一定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自觉抵御各种腐败诱惑,保持清正廉洁。只有不断强化党风廉政建设,坚持反腐斗争,才能更好地保持党的本色和党组织的健康机体,炼就金刚不坏之身,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加快推进国内一流的高水平现代化工程应用型特色大学建设步伐,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提供坚强保障!(杨晓瑞)

  

第五届学报编委会聘任仪式暨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

610日,第五届学报编委会聘任仪式暨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图文信息中心第三报告厅举行,校长俞涛,校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史健勇,副校长王岩松以及新一届学报编委会全体委员出席会议,会议由副校长、编委会副主任、学报主编王岩松主持。

俞涛校长对学报的发展提出三点要求:一是立足学校办学定位,找准期刊定位,坚持服务地方经济;二是坚持学术性,处理好学科和产业两者间的关系;三是坚持质量为先,发挥专业优势,严把学术关。他希望在新一届编委会共同关心和努力下,把我校学报办成定位精准、特色鲜明、质量过硬、品牌突出的学术期刊。

会上,党委副书记、编委会副主任史健勇宣读了学报第五届编委会组成人员名单。本届编委统筹考虑年龄结构与专业分布,同时吸纳一定比例的校外专家,最终确定了25名编委委员。俞涛校长为受聘编委会组成人员一一颁发了聘书。

科研处处长、学报副主编方宇汇报了学报及编委会章程修订工作,介绍了学报办刊情况以及下一步工作重点。

东华大学王连军教授、同济大学李爱平教授、上海大学丁虎教授、东华大学沈波教授、我校圣小珍教授等编委代表从聚焦学报特色、调动编委积极性、增加投稿附加值、丰富期刊宣传方式、加强审稿专家队伍建设、培育本校作者群等方面为学报发展建言献策,与会人员进行了热烈讨论。(韩琳)

  

第三版

自主研发一飞冲天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成为国内首家D级飞行模拟机“智造”高校

十年磨一剑,一朝试锋芒。由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联合国内模拟机科研院所等单位组建了飞行仿真技术模拟机研发团队,并成立上海飞行仿真技术研究院。近日,该院研发的“B737-800飞行模拟机”通过国家民航局D级鉴定,在系统集成、航电仿真、环境建模等关键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填补国内空白。工程大一举成为国内首家拥有D级飞行模拟机完全知识产权的高校,为培养高水平飞行人才奠定了基础,为国家航空事业的发展,为“国之重器”国产大飞机的研发提供技术支撑。

模拟机带飞教员、上海航空公司机长吴春晖认为:“它能模拟各种特殊的飞行情况,模拟各种天气条件,与我们真实的航班运行情况基本上是一样的。”

中国商飞C919首飞机长、上海工程技术大学95级校友蔡俊也体验了“B737-800飞行模拟机”,并给出了高度评价。他说:“我觉得这完全可以给航空公司作为一个初始训练、飞行培训的一个利器。”

提前布局,精准对接。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充分发挥在航空学科上的技术优势,对接国家民机发展战略,2011年以来,在上海市科委、上海市教委的支持下,在联合单位的协作下,十年来励精图治,在“B737-800飞行模拟机”研制上,取得了从“固模”到“动模”最终实现“D级模拟机”的三级跳,上海飞行仿真技术研究所已跻身D级飞行模拟机研制的国际先进行列。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自主研发的“B737-800飞行模拟机”,建立了飞行模拟机最高标准D级的系统集成架构,解决了核心飞行数据解析、闭环精准装配、混合实时网络构建、自动检验测试软件开发等技术难题。首创“数字矩阵”多路语音通信系统,构建了一种基于光栅图形与分部渲染技术的双冗余架构,自主研发了传感器级仿真精度的导航模块、ARINC708协议气象云图和地形信息的综合显示系统、通信等核心航电软件的建模仿真;首次应用基于粒子的无网格化的格子-波尔兹曼方法(LBM)Tustin双线性变换方法的Dryden紊流场组合建模,实现机场区域三维流场实时仿真,攻克了飞机在机场区域低空飞行时遭遇风切变等复杂大气环境难以精细建模的难题;创造性提出基于四级参数转换的多通道声音实时融合算法、频率响应曲线补偿算法,完成声音系统精准仿真;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提取加速度功率谱密度中的主要频率点和特征影响参数,建立动感特效仿真模型,各项技术指标达到了国内外同类模拟机技术的领先水平。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B737-800飞行模拟机”D级测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总测试项目超过160项,每个测试项还有50余项条件、20多个测试结果分析对比。上海工程技术大学飞行仿真技术模拟机研发团队发扬“长期奋斗、长期攻关、长期吃苦、长期奉献”的精神,科研人员自主研发客观测试软件,整理分析数据,加班加点,日夜奋战,经常晚上测试模拟机、调试测试软件,白天分析数据,仅用6个多月就完成了2000多页的测试报告,并顺利通过了各级评审会和民航局的D级鉴定,用工程大“勤奋、求是、创新、奉献”的校训精神,诠释了中国速度。

在项目成果鉴定会上,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B737-800飞行模拟机’核心技术指标达到了中国民航CCAR-60D级模拟机要求,项目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国内领先,填补了国内空白,为实现国产D级飞行模拟机研制全面自主可控、保障飞行安全打下重要基础。”

教育之道,育人为本。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始终坚持科研反哺教学,十年来,学校在“B737-800飞行模拟机”的研发过程中,及时总结取得的成果、获得的经验,广泛应用于飞行技术专业学生的教学、实验和训练,课程内容涵盖飞行原理、飞机仪表、飞机系统、飞行训练等。新技术加持,教学成果喜人:《机载设备(全英语)》获批国家一流本科课程,《认识飞行》成为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航空漫步》成为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程,“民航飞行与运营管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获批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作为上海唯一一所培养民航飞行员的高校,工程大“B737-800飞行模拟机”的成功研制,为列入“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飞行技术专业学生提供飞行训练平台,已有2017级和2018356生次进行了模拟飞行实训,总飞行时数428小时,目前,170位经过飞行训练的学生已就职于各家航空公司。

B737-800飞行模拟机”的成功研制,既可为各大航空公司飞行员的复训和机型改装提供服务,同时也可以为国产大飞机模拟机的自主研制提供技术支持。工程大在研制飞行模拟机方面的成功经验,将助力我国航空产业发展,真正实现我国从航空大国向航空强国的跨越。

  

第四版

【建党百年】

编者按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前赴后继、英勇奋斗,团结带领全国人民不断前行。日前,校离退休党工委(退休工作处)、退休教工党委和老教授协会联合编撰了《盛赞百年辉煌,助力百年征程——离退休干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成果汇编》,老同志根据自己的所历所感所悟,用深情的笔墨,回首党的奋斗历程,讴歌党的光辉伟绩。即日起,本报选取部分文章,与广大师生分享。

  

我铭记,我永远是一名共产党员

陆新葵

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作为老党员,激动之余,我更想与大家分享我的心路历程。

牢记使命勤奋学习

1950年,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开始。当年,我考入上海航务学院(前身是上海交通大学航海管理系),为保家卫国,大学一年级时我转学至大连第一海军学校,成为新中国首期三年制海军军校生。我和我的同学们在海军学校学习时,虽然不能直接参加抗美援朝的战斗,但是一直受抗美援朝伟大精神的鼓舞。在第一海军学校,我们认真学习、刻苦实习,加强与提高海上作战能力,时刻准备反击来犯的海上侵略者。军事学院特别重视思想政治建设,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我们教学的全过程。抱着为国奋斗的理想,我努力学习,获得“上等”优秀毕业证书。在军校的培养下,20岁就加入中国共产党,从那时起,我坚定了为党和祖国奉献一生的信念。

1954年,我们毕业时恰逢建国5周年国庆阅兵。我和我的同学们作为海军代表参加了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阅兵式,我位列第三排中间10号位,作为受阅部队的一员,我终身难忘那至高无上的荣耀时刻,决心为这份荣耀奋斗终身。

1955年,我被派往前苏联克雷洛夫工程学院,以听讲生的身份进修学习。我牢记祖国的培养与要求,勤奋刻苦地学习,以卓越的学习成绩及优秀的毕业论文被授予斯大林金质奖章,在那里我不仅学到了工程技术知识,也为祖国争了光。

不忘初心学以致用

1960年,我毕业回国,渴望学以致用,将知识付之实践。我最初被分配到机械工业部研究所工作,担任工程师,1966年爆发的文化大革命使科研人员的工作条件受到限制,若干重大项目停滞,当时我主要做了两项工作:一项是与三个同事合作开发了科普项目《鱼雷》,并获得新长征优秀科普作品国家二等奖,钱学森先生曾为此项目颁奖;另一项是编撰专业资料,为将知识引入实际应用,将实践提升为理论,在领导同事们的帮助下,我将自己的学术笔记、资料、工作心得编撰了12册专业资料,为更多科研人员和读者无私贡献了宝贵的知识财富。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国家各项工作呈现欣欣向荣的局面,我已由工程师提升为高级工程师,并从1983年开始担任副所长、总设计师。在此期间,技术人员们为促进国家发展竭尽全力,将业务工作开展与改革开放相结合,创下多项科研成果,其中包括一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部级科技进步奖。

立德树人为国育才

在工作实践中,我意识到人才培养的重大意义,伴随高考制度的恢复,上海交通大学机电分校(现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应运而生,得知母校急需老师时,我毛遂自荐,终于在1985年成为一名高校教师。在职期间担任管理工程系主任,19887月评定为教授职称,从事管理科学、系统工程、企业管理等领域的教学研究工作,也曾担任硕士研究生导师。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我们管理工程系的老师们也全力以赴开展教学改革,1989年在建校十周年时,我们荣获上海市优秀教学成果奖,这也是建校以来第一个获得的市级优秀教学成果奖。

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阶段,适合中国教学实际的教材与书籍极为短缺,1986年,上海文汇出版社特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编撰出版三本书籍——《现代厂长经理经营大全》、《企业安全生产大全》、《企业成功案例集萃》,这三本书的出版,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成,经济的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学校管理工程系担任主编单位,全系的主要教师力量都投入了编撰工作中,三本书籍的出版受到企业界与广大读者的重视与欢迎。《现代厂长经理经营大全》被评为全国优秀图书,《企业安全生产大全》荣获上海市优秀图书二等奖,《企业成功案例集萃》曾得到本书首席顾问汪道涵同志的具体指导。

2002年,我在高校教书育人的岗位上光荣退休,但是我始终通过多种方式关心参与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持续做好立德树人的光荣任务,我铭记,我永远是一名共产党员!

  

不忘初心,展望未来

沈国瑛

中国共产党迎来了百年华诞。我们党的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回望过往的奋斗路,眺望前方的奋进路,必须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把党的成功经验传承好、发扬好。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牢记初心使命。

回顾过去,看看今朝,当时入党的情景仍历历在目。我是在农村入的党,1973年,在党的领导、指导、关心下,经过党组织对我多次教育和培养,加上个人努力,我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愿望,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员。党和人民培养了我们这代特殊群体,在1970年,我响应祖国的号召,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我去了安徽淮北农村插队务农,在广阔天地里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在那里,我看到了农村的落后贫困,深深体会到老百姓的困苦,年年有灾害,不是旱就是涝,儿童上不了学。即使这样,当地的党组织和村干部对我们知青还是很关心。他们身上的朴实感动了我们每位知青。所以在他们的关心、培养及贫下中农的帮助下,培养了我们独立生活的能力,学会做各种农活。从种植农作物,到田间管理,到收割,我们各个成为干活能手。

因为在农村表现的非常好,1975年,当地党组织和贫下中农又给了我一次再学习的机会,推荐我进入上海交通大学工程固体力流专业读书,我从内心感谢党对我的培养和关心。1978年毕业之后,我就到交通大学机电分校就是现在的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任教师,直至2008年退休,在工程大工作近30年。改革开放以来,学校不论是软件还是硬件的变化,是有目共睹。这一切离不开党的领导和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在学校,我做了20年学生辅导员工作,在学校的培养和我自己的努力下,取得了一些荣誉,让我倍感欣慰。

作为一个有48年党龄的老党员,我坚信,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不断创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新辉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精神指引。

  

  


责任编辑:
 
一周热点
一月热点
视觉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