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校报一览
 
2025年2月28日总第1032期

2月28.pdf

第一版

学校党委举行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暨巡视整改专题民主生活会

221日,学校党委在长宁校区科创楼725会议室,举行2024年度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暨巡视整改专题民主生活会。

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叶霖霖对本次民主生活会的召开给予肯定。他指出,学校党委领导班子实事求是,批评和自我批评严肃客观,提出了比较扎实的整改举措,明确了工作方向,是一次有质量、有成效、有特色的民主生活会,达到了统一思想、明确方向、凝聚力量的目的。他强调,一要坚持深学笃行,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筑牢思想根基;二要深化改革创新,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三要坚持实践导向,以高质量巡视整改向师生交出满意答卷。

校党委书记李江通报了学校党委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整改落实情况、市委巡视发现问题及整改落实情况以及本次民主生活会征求意见情况,代表校党委领导班子作了对照检查,针对查摆出的突出问题深挖根源,明确整改措施。聚焦民主生活会的要求,李江带头,校领导朱晓青、孟星、徐阳、王岩松、夏春明、许开宇、史健勇逐一进行了个人对照检查。校领导班子成员发扬自我革命精神,严肃认真地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相互指出在理论学习、工作作风、工作方法、学校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班子成员诚恳接受批评,并表示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

市委第29督导组组长贺莉对民主生活会开展情况作了点评发言。

李江代表学校领导班子作了表态发言。一是强化理论学习,筑牢思想根基。加强党的创新理论学习成果转化运用,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二是狠抓整改落实,确保落地见效。坚持“刀刃向内、立行立改”,以钉钉子精神推动整改工作。三是锐意开拓创新,激发改革动能。围绕“四个面向”,不断开展首创性、集成式改革,实施“四大战略”,开展“五场攻坚”。四是切实担当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团结带领全校师生,加快建设国内顶尖、国际知名的现代化工程应用型特色大学。(组文)

 

学校党委召开2025年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会议

227日下午,学校党委在行政楼B301会议室召开2025年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会议。全体校领导出席会议,全体纪委委员、全体中层干部参加会议。会议由朱晓青主持。

李江指出,2024年学校党委坚决贯彻中央、市委和市教卫党委的决策部署,坚持自我革命,着力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取得新成效。李江强调,2025年要坚持问题导向,科学研判新形势下学校全面从严治党工作面临的内部和外部风险;明确目标任务,扎实推进2025年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一是强化理论武装,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二是深化标本兼治,不断巩固扩大巡视整改成果;三是共绘发展蓝图,胜利召开学校第四次党代会;四是提升监督质效,坚持不懈把党风廉政建设向纵深推进;五是坚持正确导向,常态抓好意识形态和安全稳定工作;六是强化“一融双高”,增强基层党组织“两个功能”,为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引领护航。

孟星通报了2024年学校监督执纪情况,徐阳通报了2024年学校经济责任审计及整改情况。纪委副书记段海霞传达了中央纪委四次全会及市纪委四次全会精神。

会上,学校举行了全面从严治党责任书签约仪式。校领导正职与校领导副职、全体校领导与机关部处长及学院党政主要负责人代表,分别签约并颁发了2025年学校全面从严治党责任书。(党办)

 

学校召开2025年春季学期务虚会暨中层干部会议

谋划工作思路部署新学期重点工作

227日下午,2025年春季学期务虚会暨中层干部会议在松江校区行政楼B301会议室举行。全体校领导出席会议,全体中层干部参加会议。会议由朱晓青主持。

会上,李江传达了上海市教育大会上市委书记陈吉宁、教育部副部长王光彦的讲话精神及2025年春季上海高校党政负责干部会议上市委副书记朱忠明、副市长解冬的讲话精神。朱晓青传达了2025年春季上海高校党政负责干部会议上市教卫工作党委书记沈炜的讲话精神。王岩松传达了2025年春季上海高校党政负责干部会议上市教委主任周亚明的讲话精神。

李江从四个方面部署2025年学校重点工作。第一,把握大局大势,对标对表国家战略、上海蓝图,充分认识AI等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对高等教育发展的影响。第二,优化办学定位,加紧研究,跨前谋划,善抓善用高校“新三类”分类改革机遇。第三,深化改革创新,综合施策,精准发力,加快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明确了三项重点改革任务:优化学科布局内涵升级、优化人事人才评价体系、深化教学科研治理改革。第四,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强化自我革命,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着重强调,围绕发展目标,锻造既有业务能力又有管理才干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朱晓青、孟星、徐阳、王岩松、夏春明、许开宇分别就分管领域的重点工作和年度计划作了介绍,并提出了具体的工作要求。规划处主要负责同志通报了各学院绩效考核评价结果。(党办)

 

第二版

德国代根多夫应用技术大学校长一行访问我校

225日,德国代根多夫应用技术大学校长Waldemar Berg教授率团访问我校。校党委书记李江、副校长夏春明接待了来访嘉宾,夏春明主持座谈。

李江对Waldemar Berg一行来访表示热烈欢迎。他强调,上海教育大会对应用型高校建设提出新要求,我校正以“开放合作”战略为引领,深化教学改革,推动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代根多夫应用技术大学以“技术校园”模式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经验值得借鉴。李江对双方未来合作提出三大倡议:一是深化专项合作,打造标杆项目。推进机械工程、人工智能等领域的联合培养项目,加速首批“2+2”双学位学生赴德。二是拓展联盟合作,构建长效机制。依托中德应用科技大学国际合作联盟(CDHIK),构建常态化交流机制。三是共育创新生态,引领教育变革。共建技术转化中心,打造中德双认证课程体系,形成从人才培养到产业孵化的完整链条。

Waldemar Berg对我校的热情接待表示衷心感谢,并积极回应我校的合作倡议。他赞赏我校产教融合成果,期待加强与我校共享技术校园建设经验,并在机械制造、人工智能等领域深化合作,同时加强师生互访和教授团队合作,推动联合科研,推动双方的合作务实长远。

夏春明表示,我校作为CDHIK理事长单位,将率先推动专业对标,并依托德国ASIIN认证体系,助力更多学科对接国际标准,为中德高校合作做出贡献。会谈中,双方在共建HSK考点、“2+2”双学位项目合作、建立教授互访机制、联合科研与成果转化等方面达成多项共识。

下午,Berg作了关于代根多夫应用技术大学技术校园建设与产学研用先进经验的专题讲座,系统阐释了“以企业需求驱动科研、以学生实践反哺教学”的产教融合逻辑,讲座引发在座教师的热烈反响和共鸣。

Berg一行还参观了我校机汽学院、航飞学院及艺术学院相关实验室,就机械工程、工业设计等方面的合作展开交流。此次访问加强了两校间的友好关系,未来,双方将以打造“中德工程教育典范”为目标,携手书写应用型教育国际合作新篇章。

国交处、教务处、外联办、机汽学院、电气学院、材料学院、艺术学院、国教学院、中德产教融合发展研究院负责人参加会谈。(包梦楹)

 

校领导参加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民主生活会

225日下午,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在行政楼1612会议室召开2024年度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暨巡视整改专题民主生活会。校党委书记李江出席会议,校党委办公室主任高锡文,材料学院全体党政班子成员参加会议。会议由学院党委书记胡建平主持。

李江对本次民主生活会的召开给予肯定,认为学院党委能够贯彻落实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要求,达到了“红红脸、出出汗”的预期效果。李江对学院党委下一步工作提出四点要求:一是要加强理论学习,努力成为政治坚定、团结进取、勤政廉洁的坚强领导集体,提高班子整体驾驭能力、科学决策能力,在狠抓工作落实中体现作为,不断增强学院党委的政治功能;二是要强化“一融双高”,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高水平党建引领高水平学院建设,形成推动创新发展的强大合力;三是要狠抓整改落实,结合巡视整改工作一体推进,完善长效机制,确保落地见效;四是要敢于担当作为,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推动学院高质量发展。

会上,胡建平报告了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准备工作情况,通报了学院党委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以来有关民主生活会、市委巡视和校内巡察、审计问题及整改落实情况,并代表班子做对照检查和反面典型案例剖析。学院领导班子成员围绕本次民主生活会主题和要求,逐一对照检查,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材料)

 

学校举行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会专题学习“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

228日上午,学校举行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会,特邀华东师范大学二级教授、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周敬青作《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以党的自我革命跳出历史周期率》专题辅导报告。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全体中层干部、辅导员代表参加会议,会议由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徐阳主持。

周敬青教授从开辟百年大党自我革命新境界,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新布局、新路径,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自我革命重要思想的核心理念三个方面展开报告,详细阐述了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七大部署”,强调党员干部必须高度警省,永远保持赶考的清醒和谨慎,驰而不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使百年大党在自我革命中不断焕发蓬勃生机,始终成为中国人民最可靠、最坚强的主心骨。周教授的报告系统翔实,逻辑清晰,紧密结合实际,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徐阳在主持会议中强调,学校广大党员干部要以本次学习为契机,强化理论武装,筑牢思想根基;勇于担当作为,落实工作责任;聚焦主责主业,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将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落实到工作的各个方面,以实际行动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为实现教育强国目标贡献力量。(宣传)

 

我校案例入选“2024年度上海市教育评价改革优秀案例”

2024年度上海市教育评价改革优秀案例”评审结果揭晓,我校申报的“探索构建以成果为导向的教与学评价模式”案例成功入选。

为宣传典型、推广经验,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面向全市教育单位征集教育评价改革典型案例,综合考虑前瞻导向、实践创新、实际效果、推广价值等因素,最终30个案例入选“2024年度上海市教育评价改革优秀案例”,其中18个案例为高等教育评价改革优秀案例,12个案例为基础教育评价优秀案例。

学校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引领,秉持专业认证“成果导向、学生中心、持续改进”三大理念,确立了以教学预期成果为导向的教学评价机制,并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教学监测评价工作全流程、全维度、全数据化管理。

学校将积极探索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制度成果,以教育评价改革为牵引,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质量办)

 

第三版

我校科研团队在超高强钢增材制造领域取得高水平研究成果

学校精密焊接与激光智能制造团队张天理副教授指导研究生在高强钢增材制造领域取得一系列高水平研究成果,近期,题为“超声振幅对电弧添加剂制备超高强度钢镀层组织和性能的影响”文章发表于《材料研究与技术学报》期刊上。相关研究得到上海市III类高峰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高能束智能加工与绿色制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804196)等资助。

团队在超声振幅对超高强钢增材制造组织和性能的研究中发现,随着超声振幅的增加,自制的添加1% CeO2超高强钢金属粉芯焊丝熔敷金属中的稀土复合夹杂物在晶界处的偏析减少,从而显著提高了材料的综合力学性能。特别是在超声振幅为100µm时,熔敷金属的平均夹杂物尺寸比超声振幅为0µm时减小了约23.4%,熔敷金属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冲击韧性均得到了显著提升(分别达到870 MPa796 MPa73.2J)。

在此基础上,团队还研究了添加Y2O3对超高强钢熔敷金属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Y2O3含量的增加,熔敷金属的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均得到了优化,其中添加1% Y2O3的熔敷金属展现出最佳的综合力学性能(分别达到769MPa700MPa70J)。

据悉,张天理副教授及团队长期致力于焊接冶金与焊接性、焊接材料与工艺、表面再制造、机器人智能化焊接、激光/电子束/电弧增材制造等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已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60余篇,完成发明专利40余项,完成学术著作10部,完成国家/行业/团体标准16项。(吴苡婷)

 

管理学院唐培副教授在管理学领域Top期刊发表最新成果

近日,由管理学院旅游与营销系唐培副教授作为第一作者,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张娟娟博士作为通讯作者的论文“How cultural differences affect outbound tourism demand?”(文化差异如何影响出境旅游需求?)在国际高水平期刊《Journal of Hospitality and Tourism Management》(SSCI Q1,中科院管理学大类1Top,影响因子7.6)在线发表。此研究得到了唐培副教授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文化冲突对中国入境旅游的影响机制与经验证据”(项目批准号:72302089)的资助。

该研究基于UNWTO发布的1995-2018年中国大陆在48个境外旅行目的地的过夜人次数据,从类型学的视角揭示了文化差异对出境旅游需求的影响及可能机制。结果表明,语言差异和宗教差异对出境旅游需求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价值观差异和正式制度差异的作用相反。实践差异的作用不显著。文化商品进口贸易被证实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机制变量。研究为目的地营销实践提供了有价值的理论贡献和启示。(管理)

 

我校师生提出自动驾驶决策风险新算法

近日,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马明辉副教授指导2022级研究生王涛在国际交通领域顶级期刊《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C: Emerging Technologies》(中科院SCI期刊一区Top期刊,影响因子7.6)发表了最新研究成果“Robust lane change decision for autonomous vehicles in mixed traffic: A safety-aware multi-agent adversarial reinforcement learning approach”。

针对自动驾驶技术现有的变道决策模型在解决混合交通流中避免错误决策风险的技术难题,本成果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双层变道决策算法,能够有效提升自动驾驶车辆在复杂环境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该算法通过双层决策框架,使车辆能够适应各种干扰和障碍,有效降低了碰撞风险。实验表明,在不同交通密度和干扰条件下,该算法显著提升了系统的鲁棒性、安全性。这一研究成果为自动驾驶技术在复杂交通环境中的应用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1801149)、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20ZR1422300)等资助。(机汽)

 

机汽学院霍元明副教授指导研究生在Top期刊《MSEA》上发表最新研究成果

近日,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智慧能源与低碳化技术研究所霍元明副教授指导研究生周子鑫在Top期刊《MSEA》上发表了最新研究成果《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and crystal plasticity modelling of dynamic recrystallisation in dual-phase high entropy alloy during hot deformationhttps://doi.org/10.1016/j.msea.2024.147634

针对双相高熵合金在热加工时所产生的微观组织演变,论文就多尺度对再结晶行为模拟的技术难题,创新性地设计了一种耦合热力学模型与位错密度演化模型的晶体塑性有限元(CPFEM)子程序。CPFEM使用基于物理变量的代码编写,实现了对不同温度下多相高熵合金变形过程中的应力应变、位错密度、晶粒尺寸等参数演化与分布模拟;通过实际EBSD表征实验结果的对比,CPFEM准确度较高,展现了不同相以及不同应变量下的应力集中模式,并揭示了两相晶粒细化与应力软化不同步现象是由于BCCFCC相中不同的再结晶机制所导致的。

据悉,高熵合金展现出了轻质高强、耐高温等性能优势,已然成为高性能材料领域的明星。然而,因其复杂的成分构成与微观结构,要想发挥其在航空航天紧固件等高端领域的潜力,解决热加工中的参数制定是巨大挑战。使用多尺度模拟能够实现高效、高精度地预测微观组织演变、优化实际加工过程。(机汽)

 

我校在锂电领域取得最新研究成果

近日,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人工智能计算力学与工程研究所刘学文高工(通讯作者)指导研究生孙国庆在国际知名期刊《Journal of Power Sources》(影响因子8.1)上发表论文A method for estimating lithium-ion battery state of health based on physics-informed machine learning

论文通过将电池增量容量(IC)曲线中的峰值(P-IC)与电池健康状态(SOH)之间的单调关系,嵌入到神经网络模型中,引入物理约束,构建了电池物理信息神经网络(BPINN)。该方法更加符合电池老化物理规律的评价,为数据驱动模型的可解释性提供了新的思路。

目前,该方法已在某船用锂电池剩余寿命预估的实际项目中开展相关推广应用。(机汽)

 

第四版

【教学团队风采】践行卓越理念对接前沿技术

编者按本科教学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重点和关键。在过去的一年,学校161个专业教学团队和课程教学团队,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教学创新改革为关键驱动力,持续深化教学团队内涵,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与能力提升。经考核,其中17个团队凭借卓越表现和突出贡献,脱颖而出,跻身优秀行列,即日起,校园网将全面展示优秀团队的风采,旨在引领广大教师强化教学质量,提升创新能力,全身心投入培育祖国栋梁的伟大使命之中。

环境设计教学团队:博士天团追求卓越

环境设计教学团队是一支主要由年轻博士组成的高水平师资团队,团队的8位青年教师,始终在教学科研育人等方面追求卓越,不断提升团队整体水平,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专业人才,服务于长三角地区社会经济发展。

团队始终将专业建设作为团队建设核心理念,并以此为努力目标不断加强自身专业建设水平。2024年田婷仪老师《植物景观设计》课程成功入选上海市重点课程建设项目;吴文治、陈璐老师成功立项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研究项目;吴文治老师成功立项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微专业建设项目与专业知识图谱建设项目;吴文治、唐真、刘剑伟、田婷仪、陈璐五位老师立项“十四五”部委级规划教材建设项目。团队成员多次荣获优秀共产党员、优秀班主任等多项荣誉。吴文治老师获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第四届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第五届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三等奖。

团队在专业培养方面注重对接行业,响应学校号召积极开展“企业专家进课堂”申报工作,邀请众多企业行业专家直接参与课程教学和考核,对标行业发展核心问题,将企业行业共性问题融入课堂,开展项目驱动、任务引领混合式教学,提升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在毕业设计阶段全部采用真实课题,采用校内导师与企业导师“双导师制”,使学生真正将四年所学知识运用到设计实践中,也让企业在这一过程中发掘优秀专业人才解决学生就业问题。

团队秉承“以赛促教、以赛促研、以赛促学”原则,提升学生项目综合实践能力。团队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国内外各类设计竞赛,指导学生荣获GCROSS全球大学生创意奖、香港新锐当代设计奖、两岸新锐设计竞赛·华灿奖、BIAF釜山国际艺术节等数十项相关奖项。相关成果的取得体现了团队始终如一的教学原则,同时学生们通过参加相关竞赛提升了个人专业水平,为日后个人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工商管理(1)教学团队:博学思辨以优铸精

团队始终坚定不移地将“博学思辨,践行卓越”这一理念实践于教学科研之中,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使命,竭力探索多维度、多形式、多层次的融通育人之径,全力推动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为学校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团队积极创新教学形式,通过引入生动鲜活的案例教学,将抽象的专业知识具象化,让学生在实际案例的剖析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开展翻转课堂,把课堂的主动权交予学生,鼓励他们自主探究、小组协作,激发学习的内生动力。同时,团队紧跟时代步伐,借助“AI+”技术大力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以及实习实训等活动。学生们不仅能在校园里学习理论知识,还能深入企业一线、接触行业前沿,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与创新思维,为培养具备扎实专业基础、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筑牢根基。

精铸师资培养,打造卓越团队。团队精心构筑“以老携新、以点拓面、以优铸精、同频共鸣”的师资培养路径,资深教师凭借丰富的教学经验与深厚的学术造诣,化身青年教师成长路上的引路人,在教学方法、科研思路等多方面给予悉心指导,助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形成了薪火相传、蓬勃发展的良好氛围。此外,团队不断夯实教师基础,定期组织教学研讨、学术交流活动,让教师们在思想碰撞中共同进步,持续提升团队的整体实力。

展望未来,勇担教育使命。工商管理(1)教学团队将以更加坚定的步伐,主动对接现代产业发展需求,积极服务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持续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具有较强工程教育背景的高素质复合型经济管理人才而拼搏。

数字媒体艺术(中韩合作-交互)教学团队:产教融合对接前沿技术

团队以培养“国际化、创新型、前瞻性、应用型”的数字文化创意设计领域的人才为目标,着力提升学生在专业学习、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等多方面的综合发展。秉承“教学是第一本位”的理念,团队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各类教育教学培训,团队内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讨论活动,致力于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创新水平。

团队始终紧跟行业发展趋势,在课程内容中引入行业前沿技术,尤其是人工智能辅助设计等新兴技术的应用。通过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获得了宝贵的行业资源与实践经验,及时将这些技术和知识融入教学研究中,确保学生能够掌握最新的专业技能。2024年团队申报和实施“AI+课程”“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改革研究”等多项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积极探索教育内容与行业需求的深度对接,以满足学生不断变化的学习需求。团队积极与知名企业共建,鼓励教师带领学生参与实际项目,以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

2024年,导师团队引进8位企业导师进入课堂,拓展学生视野;带领学生前往行业企业与展会参观学习,促进学生对产业的认识和梳理学习目标。在校内外导师的共同推动下,学生们在导师的指导下,参与了多个校级和市级创新项目,完成1项校级创新项目和2项市级创新项目在内的多个课外实践活动,此外,组织学生们参加了各类国内外设计竞赛,累计获得国家级奖项8项、省市级奖项32项。

(本版来源:教务处)

 

 

 


责任编辑:
 
一周热点
一月热点
视觉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