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媒体聚焦
 
上海电机学院:在应用型人才创新培养中深入构筑“六双”模式 大力拓展“四选”路径 | 应用型人才这样培养

3月29日,上海市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改革试点启动大会召开。为引导高校紧密对接区域经济产业发展所需,主动优化调整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的模式,上海选择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上海电力大学、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上海电机学院5所高校先行开展试点并逐步推广到全市高校。

今天起,“上海教育”政务新媒体推出“应用型人才这样培养”专栏,介绍相关试点高校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的改革举措和特色亮点。今天,和小育一起走进上海电机学院,来看学校的改革探索。

3月29日召开的上海市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改革试点启动大会上,上海电机学院聘任了与所设学科专业领域符合、与产业需求对接,在产业界、教育界有权威影响力的9位专家,组成首届应用型学科专业设置委员会,其中6位来自中国商飞、上海电气集团、发那科机器人、华大半导体等重点行业头部企业。这一委员会的正式成立,标志着上海电机学院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上的系列改革举措全面展开。

“六双”模式,创新培育卓越现场工程师

日前,在上海电机学院举办的2025届毕业生春季校园招聘会上,来自高端装备、集成电路、智能制造等六大产业领域的100余家优质企业,纷纷找到了心仪的“未来员工”。作为学校的“老朋友”,上海克来机电自动化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招聘经理张静坦言,面对未来AI和机器人工业化的挑战,具备过硬专业技能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能力,有一定实习经验,还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大学毕业生,是他们眼中的“香饽饽”。

“企业眼中的‘香饽饽’之所以受欢迎,主要是因为这些毕业生具备职场‘即战力’。”上海电机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龚思怡表示,作为一所面向先进制造业,以工科为主的应用型高校,上海电机学院不断创新卓越现场工程师培养“六双”模式,即“双培养主体、双教师队伍、双能力培养、双学习场景、双证书认证、双发展通道”,持续推进“招-培-就”一体化改革,大力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与技术创新、解决复杂技术问题、团队协作与跨文化沟通、可持续发展等四方面能力,持续锻造应用型人才的硬实力。

“六双全程融通”的全周期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刚当选为学校第一届应用型学科专业设置委员会副主任的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贾廷纲介绍,委员会将负责审议学校学科专业布局规划、专业设置调整等重要事项。企业委员还同时加入对应学院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指导委员会,深度参与学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材、企业实习等重大事项决策。

“四选”路径,不断拉近学生与企业的距离

“智元机器人已有5台设备入校,学生可以在校企共建实验室里练习拆装、维修这些机器人,为将来进企业实习做准备。”上海智元新创技术有限公司商业伙伴部总经理刘志强表示,企业还将把加工图纸、装配图纸、产线案例等脱密后引入课堂,并由企业专家为学生主讲产教融合课程,指导学生做出实物产品。“我们之前发现学校的有些教法和企业的现实情况并不完全匹配,有些教学内容甚至已经过时,但缺乏干预的机制。现在学校主动‘引企入校’,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显示度变高了,与学生面对面的机会也变多了,相信校企联合培养出的人才将会更适配企业的需求。”

引企入校,企业与学生面对面

“为了拉近在校生和企业之间的关系,学校在‘宽口径培养、按需编班’的基础上,采取‘大一结束选专业、大二结束选产业、大三结束选企业,大四结束选岗位’的培养路径。”学校人才培养改革试点学院之一的机械学院院长刘军介绍。在大一,学生有一周的时间轮流到合作的头部企业参观,了解不同行业到底在做什么,学年结束后结合学生个人意向及学业评价结果进行专业分流;在大二,学校聘请企业骨干主讲产业特点,要求学生选择相应的产业课程模块,并在校内实习工厂模拟实操2个月,学年结束后结合学生对未来从事的行业发展意向及学业评价结果进行产业(行业)分流,学校将根据相应的产业板块进行编班;大三,学生直接赴企业实习3个月,如果双方契合度高,学生进入大四后可直接在企业开展毕业设计。“‘四选’培养路径旨在推动学生深刻理解所学专业、所服务产业、所实习企业和所选择职业,实现学校的学生培养与产业企业的用人需求精准对接。”

“宽口径培养、按需编班”的选拔与培养方式

学校电气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上海临港电力电子研究有限公司总经理沈捷建议,学院以专业集群为单位,将人才培养规格精准对接重点领域的技术迭代需求,试点“实践前置”的阶梯式培养方案,充分利用“工程师驻校授课”和“教师驻企研发”的双向流动机制,实施“学期项目+专项技能”分段培养,造就具有快速工程适应力、持续创新突破力的新时代卓越工程师。

“1234”实践体系,提升综合技能和适岗能力

略显嘈杂的厂房里,装配工位上一位高个子男生正聚精会神地装配着电机零件。他是学校电气学院昂电卓越班的大三学生黄文杰,在“上海昂电电机有限公司现场工程师工作站”里驻厂实训已差不多一个月了。回忆这段经历,黄文杰说:“刚接到装配直流电机任务的时候,我看着那么多零件感觉简直无从下手。”面对挑战时,他努力回忆课堂上学过的电机原理,思考零件应该如何装配,不断查阅资料,仔细对比类似电机的装配图。“驻厂跟学就像一把钥匙,帮我打开了理解零件奥秘的大门。深入研究每一个零部件的作用后,我对电机的认识到了新的层次。如今,我能够熟练操作机床并用机床加工出自己想要的零件。在我眼中,每个零件都是独一无二的工艺品。”

驻企培养,在实践中磨砺成长

上海电机学院教务处处长吕红芳表示:“此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牛鼻子’是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充分发挥学校与企业的优势,深度开展产教协同育人,大胆探索校企全过程联动的‘1234’实践教学体系。”学生在第2、第4、第6和第8学期分别进行为期1个月的工程训练和企业认知实习、2个月的校内工厂综合实验和专业实践、3个月的驻企顶岗锻炼和4个月的驻企毕业设计,目的就是让学生在“一线岗位”上锤炼“货真价实”的能力,打通“教室到车间、论文到产品、学生到工程师”的转化通道,实现“毕业即就业”的无缝衔接。

学校电子信息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指导委员会委员、上海邦芯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严锦春副总经理表示,将充分发挥企业资源,与学院共建集成电路核心装备联合实验室,打造集成电路刻蚀机控制与数据分析实践平台,开设《集成电路装备控制》和《工业大数据分析》两门专业核心课程,共同打通学校育人与企业用人的“最后一公里”。

黄文杰的驻厂实训还在持续,他越来越喜欢这样的学习场景,“在工厂‘真刀真枪’的学习环境里,我接触到了最新的电机维修方法、制造工艺和高效的测试方法。与行业专家互动中,我了解到许多实际应用中的创新解决方案。实地参观和案例分析,让我目睹了各种电机的维修工艺和实际操作流程。这些经历让我对电机行业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让我更加明晰了自己未来的努力方向。”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k9p4ragwQ7_4_1jJZoTjfg

责任编辑:
 
一周热点
一月热点
视觉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