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校要闻
 
【产教融合】城市轨道交通学院:深化产教融合,打造应用型人才培养新范式

【编者按】329日,上海市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改革试点启动大会召开。为引导高校紧密对接区域经济产业发展所需,主动优化调整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的模式,以我校为首的5所高校先行开展试点并逐步推广到全市高校。近年来,学校高度重视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加快构建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机制,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优化招生选拔与培养方式,行业企业全程参与人才培养,提高人才培养与发展需求适配度。即日起推出“产教融合”专栏,介绍学校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的改革举措和特色亮点。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城市轨道交通学院,来看学院的改革探索。


城市轨道交通学院:深化产教融合,打造应用型人才培养新范式

在新一轮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中,上海聚焦应用型人才培养,引导高校找准定位,主动服务社会经济主战场,紧贴重点产业需求。城市轨道交通学院是我校在首轮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的试点学院之一,学院正式发布《城市轨道交通学院(城市轨道交通现代产业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方案》,标志着城市轨道交通学院在服务国家战略、推动轨道交通行业转型升级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作为全国首个培养城市轨道交通专业人才的本科学院,城市轨道交通学院以“产教融合、校企协同”为核心,构建了“智能技术为核、绿色理念为基、产教融合为径”的人才培养生态系统,致力于培养适应现代轨道交通行业创新转型需求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与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签署企校产学研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再升级

城市轨道交通学院的发展历程是一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历史——因产业生,为产业谋,促产业兴。自2005年成立以来,学院与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紧密合作,共同打造了全国首个培养城市轨道专业人才的本科学院。2019年,校企双方揭牌“企业学院”,并于2024年正式获批首批市级重点现代产业学院。历经20年建设,城市轨道交通学院已初步建成学科链、专业链对接创新链、产业链,校企深度共享融合的轨道交通智慧运维技术与管理人才培养基地与行业技术服务高地,办学成效凸显。截至目前,学院已为长三角轨道交通行业输送人才3600余人,其中为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输送2300余人,毕业生已成为企业的中坚力量。

为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学院不断强化校企共同领导、共同参与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与教学组织管理体系。学院施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设立校企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为学院专业发展规划、人才培养、教学建设及质量评估提供指导和监督。通过“企校党建共建育人工作制度”“企业实习实践管理制度”等多项规章制度,保障“全要素融入、全过程融合、全评价融通”的高质量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有效运行。


上海市级重点现代产业学院挂牌


创新培养模式,构建“专微融合”课程体系

面对轨道交通行业智能化、数字化、绿色低碳的转型需求,学院以交通运输专业为试点,创新构建了“1+1+1.5+0.5”工学交替、专微融合的培养模式,通过“主专业+微专业”课程体系设计,打破传统学科壁垒,培养“一岗多能、一人多技”的复合型人才。

在课程设置上,学院构建了“公共基础+专业共享+专业发展+职业拓展”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涵盖专业核心课程、职业拓展课程和产教融合实践课程。例如,交通运输专业学生在完成基础课程后,可选择修读轨道交通供电、车站机电、大数据应用等微专业课程,并获得由校企共同颁发的微专业证书。


交通运输专业产教融合实践教学新模式


强化实践教学,打造沉浸式实景教学平台

实践教学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关键环节。在生产实习环节,学院与企业共同设计实施“一学年三学期五学段”教学计划,优化“课堂-实验室-实践基地-工程现场”四位一体的工学交融模式。学生在企业导师一对一指导下,完成多岗位、多职能的跟岗训练。例如,交通运输专业学生在《城市轨道车站综合实习》中,围绕车站值班员岗位的11个业务大类进行跟岗实习,内容涵盖行车组织、施工管理、应急处置等多个方面。通过“现场-专家-高校”三位一体的教学评价模式,学院不断提升产教融合实践教学质量。

优化师资队伍,打造“双师双能型”教师团队

师资队伍是人才培养的核心保障。学院现有教师166人,其中专任教师84人,企业导师82人,具有高级职称106人。为进一步提升教师实践能力,学院制定了校企双向流动常态化机制,鼓励专任教师深入企业一线参与技术攻关和项目管理,同时对企业导师开展教育教学能力提升培训。

例如,学院通过虚拟教研室建设,校企双方共同开发产教融合教材、设计实践教学项目;企业专家深度参与教材编制和课程建设,确保教学内容与行业需求紧密结合。此外,学院还通过校企联合科研与项目合作,推动科研成果转化,提升教师科研能力和企业技术水平。


城市轨道交通生产实习现场


建立全方位考核评价机制,确保改革成效

为确保改革成效,学院建立了全方位的考核评价机制。一方面,通过“毕业生职业发展跟踪评价体系”,从就业质量、岗位匹配度、职业发展潜力等多个维度评估毕业生的职业发展情况。另一方面,制定了学生综合能力素质评价方案,从道德素养、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多个维度为学生提供能力画像。同时,学院还将建立产教融合“育人绩效”评价体系,将教师参与企业实践、产教融合共建的成效纳入考核范围,激发教师全面参与校企协同育人的积极性。

城市轨道交通学院将以此次改革为契机,持续深化产教融合,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为轨道交通行业输送更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未来将继续服务“交通强国”和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打造国内一流、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学院,为推动轨道交通行业的智能化、绿色化转型贡献智慧和力量。


108#车落户上工程

责任编辑:
 
一周热点
一月热点
视觉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