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上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集体备课会在行政楼1112室举行,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华东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导师、杜仕菊教授应邀介绍华东理工大学的课程教学探索与实践经验。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志欣教授主持讲座,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教师参加会议。
校党委副书记史健勇教授在讲座前亲切会见杜仕菊教授,并就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情况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学情况进行介绍。史健勇副书记感谢杜仕菊教授对我校马院工作的帮助和支持,希望两校马院能够加强互动,开展更加广泛深入的交流。
在讲座中,杜仕菊教授从总体情况、经验与问题、教学思路和教法、内容四个方面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课程展开解读,通过分享课程开设的具体情况与在座教师进行交流。他指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是课程的两个特征;在结合教学团队的师资建设畅谈经验的同时,提出该门课程需要加强系统性讲授;开展“13+x+2”的课程设置安排有助于做到理论讲授、热点话题及社会实践的三者合一;认为应当立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习近平在福建》等相关读本,将教师讲授和学生讨论相结合,以产生积极教学效果。
在交流互动环节,副院长刘芳认为,要借鉴华东理工大学在教学团队中引入上海市高校优质师资和校内优秀师资的经验,并就“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中理论教学部分的内容关系发表看法。于凯教授、严运楼教授,及徐静副教授就课程开设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教师团队分工情况以及课程内容体系等方面与杜仕菊教授展开讨论。与会的其他老师积极响应,现场气氛热烈。
最后,院长刘志欣教授对本次集体备课作总结发言。一方面,感谢杜仕菊教授就华东理工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的教学策划、教学组织、教学安排等进行经验分享;另一方面,刘院长对各位与会老师,尤其是青年老师提出期望和要求,认为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教师要感恩时代和专业赋予自身的历史机遇期,同时更要在日后的教学和科研活动中严于律己,肩负起培养堪当时代重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