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校要闻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启动大会暨学科专业设置委员会成立会议举行

4月24日,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启动大会暨学科专业设置委员会成立会议在长宁校区举行。校党委书记李江,校长娄永琪,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毕湘利,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高教处处长杨颉、副处长孙勇,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徐阳,副校长王岩松、夏春明、许开宇,学院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师生代表、以及来自行业、企业的嘉宾等近200余人出席会议。会议由徐阳主持。




李江强调,学校成为上海市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单位,是主动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需求,以新质生产力为引擎,发挥“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办学传统优势的重要举措。李江对长期以来支持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的企业代表、行业专家表示感谢,指出企业的深度参与是改革成功的关键,学校应用型学科专业设置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学校专业建设正式迈入“产业主导、校企共治”的新阶段,必将推动学校人才培养“供给侧”与现代产业发展“需求侧”的精准对接。学校将紧紧依托学科特色,主动对接上海“2+(3+6)+(4+5)”现代产业需求,通过优化学科专业布局、修订培养方案、细化项目设计、融合专微课程、培养产线师资及调配资源和管理等要素,落实“住企培养、顶岗实践、师徒带教、共同考核”,在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上不断升级,共育产业急需的应用创新型拔尖人才,服务国家和上海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应用型学科专业设置委员会主任、校长娄永琪对长期以来大力支持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上海市教委和企业界代表表示衷心感谢。娄永琪指出,学校要始终以服务上海工业发展为核心使命,以实际成效衡量办学质量,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推动人才培养、科研创新与产业需求的“零距离”对接;要突破传统学科边界,推动工程、管理、设计三大学科群深度融合,培养具有应用研究能力、协作能力和全球视野的复合型人才;要加大“非专业学习”“做中学”等实践性教学模式的整体性设计,鼓励学生通过跨学科项目解决真实产业问题;要主动应对AI时代的挑战,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推动教育教学从知识传授向创造能力培养转型;要对标世界一流,借鉴国际经验,打造可复制推广的“上工程模式”,努力成为全球应用型教育改革的引领者。



毕湘利表示,试点改革是校企携手育人的“再出发”,更是一场面向未来的“攻坚战”。合作企业将以学科专业设置委员会为纽带,以现代产业学院为载体,与学校同向同行,积极推动人才培养改革相关工作,为上海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和“国际数字之都”输送更多“大国工匠”与“创新先锋”!



杨颉对学校产教融合改革创新给予充分肯定,并提出三点希望:一是做深“产教融合”大文章,联合行业龙头共建“产业学院”“工程师学院”等实体化的产教融合创新平台。二是做强“治理改革”硬支撑,确保“学科专业设置委员会”“人才培养委员会”实质化运作。三是做亮“服务产业”金招牌,打造产业服务网络,推动科研技术成果转化,鼓励师生创新创业。



夏春明解读了学校人才培养改革试点方案,指出学校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构建“三协同八融合”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创新实施“专微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遴选试点学院“先行先试”,并逐步辐射全校专业,为应用型本科高校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建设经验。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李军、城市轨道交通学院院长刘志钢分别汇报了学院具体改革举措。学院实施整建制住企培养,与龙头企业开设专微融合班、企业订单班。



安靠封装测试(上海)有限公司中国区总裁曹持论作为企业专家代表发言,他表示,集成电路是“国之重器”,在双方的不懈努力下,一定能够为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为工程教育的深化改革贡献力量。



学校与上海保隆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兰人工智能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裕健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上海浦东环保能源发展有限公司、上海凯虹科技电子有限公司、上海佳昌实业集团、东方航空物流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英沐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地铁第一运营有限公司、上海萌泰数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0家企业签署产教融合示范专业住企联合人才培养协议。夏春明与10家企业代表上台签约。



上海一达机械有限公司、伟本智能机电(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人寿堂养老服务(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环境监测技术装备有限公司、安靠封装测试(上海)有限公司、奔腾电器(上海)有限公司、上海虹迪物流科技有限公司、圣东尼(上海)针织机器有限公司、上海铁路通信有限公司、上海金仕达软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0家企业,被授予“产教融合示范专业实践基地”。王岩松、许开宇共同为企业授牌。




现场举行了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第一届应用型学科专业设置委员会委员聘任仪式,娄永琪为委员会主任和委员颁发聘书,徐阳宣读委员名单。

本次大会是学校深化人才培养改革的重要里程碑,更是新征程的起点。学校将勇担应用型高校改革使命,深化产教融合、创新育人机制,以学科专业设置委员会为纽带,与行业企业全力打造“校企协同、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新范式,为新时代应用型本科高校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贡献“上工程方案”。

责任编辑:
 
一周热点
一月热点
视觉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