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智慧党建网)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积极响应上海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将党建工作与人才培养深度融合,积极探索“随产而动”的集成电路产业人才培养新模式,为学校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打造坚实平台。
党建领航:把准产教融合方向
学院党委锚定发展航向,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将产教融合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举措。2006年前瞻性开设了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微电子封装)本科专业,2024年进一步明确以党建为统领,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的发展路径,将“产”全过程贯穿“教”,扎实开展“整建制驻企培养”。
为确保产教融合工作高效推进,学院党委持续创新机制,推动协同发展。党委书记、院长带队,以党建共建为牵引,先后与多家行业领军企业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在深化人才交流与培养、推进应用研究和成果转化等方面深入合作。积极构建党政协同、上下贯通的工作机制,成立了由党委书记、院长担任组长的产教融合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重难点问题。同时,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建立校企人员双向交流、互兼互聘、柔性引进机制,形成产教融合师资团队;通过构建多层次、多维度的教职工政治引领体系,鼓励教师积极参与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工作,选树先进典型,厚植师德涵养,营造良好氛围。
组织筑基:支部设在产教一线
学院党委坚持“党建引领、产教赋能、技术报国”等原则,将支部建在学科和产业一线,建设“芯”火电封青年党支部。加强思想引领,开发“微封装·大思政”党课模块,邀请教师党员、企业导师党员讲授专题党课;每周用“程长成材”微信公众号推送学生党员产教融合学习感悟。加强实践创新,开展“芯”火研学活动,组织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参观企业展厅、生产线、科技博物馆等,打造“产线即课堂、工艺即教材”的沉浸式实践模式;开展“芯”火领航活动,探索“以老带新、以训代赛、协同作战”等培养模式。
为拓展校企合作深度,学院各基层党支部积极与企业党支部开展党建共建活动。通过定期召开主题党日活动、共享党建资源等方式,发挥党组织在产教融合中的政治引领作用,促进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项目合作等多个领域的深度交流与合作。教工第一党支部与行业企业携手开展技术攻关项目,聚力解决行业难题。同时,与该企业联合培养研究生,新增4个就业岗位。学生党支部在产教融合企业中设立“学生党员先锋示范岗”,近三年学生主导的“刻蚀自清洁工艺优化”“智慧家居云端物联网系统”等60余个创新项目被企业直接应用,获国家专利近40项。
党员示范:勇做产教融合排头兵
学院党委先行先试,构建“2.5+0.5+1”全过程产教育人新模式,将“工学交替、驻企培养、顶岗实践、师徒带教、学分互换、小线开题、产线考核”七大核心机制落到实处。教师党员积极参与教学改革,主动与企业合作,引入前沿资源,夯实学科基础,编写《微电子封装专业英语》等产教融合教材;积极申报获批微电子封装、集成电路材料与器件等上海市级微专业3个,校级微专业6个,不断提升学生跨领域竞争力。通过“企业家进课堂”“集成电路前沿课程”等形式让校聘企业导师、客座教授现身说法,分享集成电路行业的最新技术和发展态势。
聚焦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上海市重点产业发展目标,充分发挥科研团队在专业人才队伍、特色专业、基础领域研究、分析检测平台和企业在技术人才队伍、技术领域研究、生产加工平台等方面的优势,与多家企业建立科研信息交流和科技成果转化促进机制。学院教师党员近五年承担经费超过100万元的集成电路横向科研项目8项,总经费近3000万元,解决了集成电路重大技术难题,在深化校企产教融合培育人才的同时,为长三角集成电路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将坚持党建引领,深化与行业龙头企业的战略合作,探索“党建+产业学院”新模式,推动产教融合从“示范”走向“典范”,形成“产业需求牵引、党建统筹推进、校企协同育人”的良性循环,为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更坚实的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