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谧的数字花园、动感的跑酷游戏、可互动的剪花娘子……5月9日下午,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国际创意设计学院2025届毕业设计作品展,在学校长宁校区产教楼三楼展厅正式拉开帷幕。本次展览以“临界点”为主题,聚焦“非物设计”理念,通过数字技术、虚拟交互、智能应用等创新形式,集中呈现了师生们对技术、生态、文化与社会边界的深刻思考。
展览作品涵盖交互设计、数字投影、游戏体验、AR/VR、光影艺术等多个领域,充分展现了学院在跨学科设计教育中的前沿探索。韩国国立公州大学校长林敬昊、韩国东西大学校长张济国、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副校长夏春明,企业代表及国际创意设计学院师生出席了开幕活动。开幕式上,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副校长夏春明教授指出,“临界点”不仅是物理状态的转折,更是思想维度的跨越。
在人工智能、元宇宙、生态危机等议题交织的当下,设计已经突破了传统物质形态的局限,转向对系统、情感与伦理等“非物”层面的探索。本次展览的作品正是学生们对这一时代命题的创造性回应。展览现场,一系列突破性的设计作品吸引了众多参观者的目光。由中韩合作的环境艺术设计团队打造的《生境花园》通过结合生物数据与实时渲染技术,创造了一个数字沉浸式生态空间。
作品实地考察长宁社区地图,选址数个生态花园,巧妙地将植物生长、鸟类迁徙等生态数据转化为动态影像,观众可以通过手势互动“培育”属于自己的虚拟花园,并在点击交互中即时播放从自然界捕获的鸟叫声。设计者小赵同学表示,作品旨在通过数字技术模拟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当观众过度干预时,花园会逐渐凋零,以此隐喻人与自然关系的“临界点”。此件作品的指导者、韩国专家明虎成老师也表示长宁区遍布很多宁静的“遗落花园”,隐藏在繁忙的都市,设计小组通过这次实践活动带领同学们走进不同的园区,考察记录人与环境融合共生的过程,为城市生态建设和传播贡献一些新创意。
如果说《生境花园》关注的是自然生态的数字化再现,那么“袜子弄·工业遗址”项目则展现了如何用游戏化设计唤醒沉睡的城市记忆。观众们刚刚体验完静谧的数字花园,转眼间就能在充满动感的跑酷游戏中,以全新的方式感受城市历史的脉动。《戏游·袜子弄》以松江百年工业遗址“袜子弄”为背景,创新性地将AR技术与实景解谜游戏相结合。玩家通过手机扫描建筑残垣,可以触发历史工业的记忆碎片,在游戏过程中拼凑出上海纺织业的兴衰史,并通过虚拟角色的奔跑与解密,将松江“衣被天下”的轻工历史、不同时期的棉袜质料与造型展示出来。团队主设计师、成长于松江的朱嘉伟同学强调,工业遗产的“非物”价值在于记忆的延续,这种游戏化设计能让年轻一代重新感知城市的历史层积、吸引他们在游戏玩乐中主动了解松江的历史。
同样,会展专业组的《水岸映迹·城市空间AR》则聚焦苏州河沿岸的时空变迁,通过AR技术将19世纪码头、老上海建筑地标(上海大厦、沙美大楼等)与未来漂浮社区等不同时期的水岸景观叠加在现实河岸之上,引发观众对城市化进程中时空压缩现象的思考。
数字技术让冰冷的城市遗址重获新生,智能医药让祖国医学焕发生机。观众在《本草逸蕴》的互动装置前,体验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疗愈之旅——那些蕴藏在《本草纲目》字里行间的养生哲学,正通过当代设计语言焕发全新活力。在传统文化创新方面,《本草逸蕴》别出心裁地将《本草纲目》中的药材转化为动态视觉符号,让中草药变身为文化数字体验设计。观众通过触碰屏幕,可以感受到草药随气息律动的奇妙效果,同时还能体验到对应的香氛与疗效典故。该作品通过“非物”手段重构了传统文化体验,让中医药文化以数据、气味与动画等全新形式焕发生机。
此外,展览还呈现了多件具有社会思辨价值的作品。由2025届硕士毕业生送展的《辐射之痕》以核污染投影的思辨设计手法,通过光影投射模拟核废水扩散路径与生态创伤,结合数字声呐反馈营造出令人窒息的氛围,引发观众对生态危机的深刻警觉;《禁毒之旅》创新性地运用数据可视化与沉浸式交互技术,为禁毒教育开辟了全新路径。设计团队通过采集罂粟、古柯等原毒植物的生长环境数据、化学成分及其对人体影响的数据,构建了一个极具冲击力的数字教育空间。
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逍遥游》构建了一个“可游可居”的思想实验场。设计者通过参数化算法将“无待”“齐物”等抽象概念转化为动态视觉语言——当观众步入这个数字化的“无何有之乡”,身体动作会实时生成流动的粒子轨迹,隐喻“乘天地之正”的自由境界;《触之涟漪》结合了生物反馈技术与艺术治疗原理,将传统曼陀罗绘画转化为可交互的动态场域。
当观众指尖轻触屏幕,涟漪状的彩色光纹便如花瓣般层层绽放,每一道波纹都对应着不同的情绪频率——焦虑的红色波纹会逐渐转化为平静的蓝色,躁动的尖角会柔化成圆融的曲线,特别设计的“共绘模式”允许多人同时创作,让集体无意识在数字画布上自然流淌,形成独特的群体疗愈场。《剪花娘子》之库淑兰剪纸动画将民间非遗剪纸大师库淑兰的作品解构为三维动画,观众可以通过互动“拆解”虚拟剪纸层,发掘背后蕴含的女性叙事。
本次展览吸引了来自韩国国立公州大学、韩国东西大学的领导与设计团队;上海久事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上海智悟软件科技有限公司以及上海起酷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企业导师和专家的到访,并引起了业界关注。上海久事文化传播的创意副总在观展后表示,这些作品充分展现了Z世代设计者对技术伦理的敏锐洞察,“非物设计”很可能成为人机共生时代的关键方法论。据悉,展览将持续一周,同期还将举办“临界点”主题的中韩论坛,由中韩双方学者开展圆桌论坛、专题讲座等形式深入探讨非物质趋势下设计教育的转型与数字临界设计的思想碰撞。
在活动现场,学校相关职能部处领导、兄弟学院院长、韩方院长为同学们颁发了优秀本科生、研究生毕业作品奖。国际创意设计学院院长顾艺作为代表与UJOYGAMES LIMITED、上海智悟有软件科技有限公司、上海起酷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举行了校企签约仪式。
作为国内设计教育的新锐力量,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国际创意设计学院自2003年首创中韩合作办学以来,吸纳韩国数字媒体设计教育的前沿力量,始终聚焦数字媒体与可持续设计的发展创新,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跨学科创新人才。2023年,学院成功转型为中外合作跨学科设计教育平台,标志着其在设计教育改革方面的突出成就。学院以“科技赋能设计,设计驱动创新”为办学理念,构建了涵盖交互设计、数字媒体艺术、智能产品设计等前沿领域的特色学科体系。在教育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学院率先开设“数字人文与创意计算”交叉学科方向,积极探索AI时代的设计教育新模式。本次毕业展不仅是对学生四年学习成果的集中检验,更是学院办学理念和创新精神的重要体现。
原文链接: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6829414005478156194&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