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学院建院20周年高质量发展大会隆重举行

时间:2025-05-24浏览:11设置

廿载芳华结硕果,踔厉奋发启新程。524日,“廿载轨迹,卓越同行”城市轨道交通学院建院20周年高质量发展大会在图文信息中心第二报告厅隆重举行。



校党委书记李江,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汪泓,副校长王岩松,校领导史健勇,上海市交通运输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周淮,上海市交通委员会二级巡视员戴祺,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张凌翔,加拿大工程院院士成利,原校党委副书记鲁嘉华,城市轨道交通现代产业学院院长邵伟中,各产教融合战略合作单位领导,学校各职能处室负责人,学院党政班子成员、历任老领导、退休教师代表、师生代表、海内外校友代表等出席大会。大会由王岩松主持。



李江代表学校向学院全体师生和广大校友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大力支持学院和学校建设发展的各级领导、各界朋友、老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他对学院事业发展提出三点意见。一是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上“开新局”。注重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努力培养胸怀爱国之心、报国之志的高水平应用创新型人才。二是在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上“迈新阶”。致力于建设与上海地铁全球领先地位相匹配的国际一流轨道学院,形成能够有效支撑国际一流轨道学院的指标体系。三是在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上“建新功”。深度融入上海、长三角交通一体化建设,为上海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贡献学院、学校的智慧和力量。



校长娄永琪在视频致辞中表示,城市轨道交通学院的成长史,是学校主动服务地方、服务产业的真实写照,也是持续推进“世界一流应用创新型大学”建设的生动实践。希望学院发挥校企“协同共创”办学特色,构筑世界一流的“零距离”育人生态,以“破界共生”引领学科革新。通过与学校的其他学科群进行更大范围的学科交叉,构建轨道交通创新体系。推动学校智能运维、低碳交通与城市设计深度融合,让工程大的轨道交通成为服务中国城市经济发展以及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具有类型学贡献的力量!



汪泓作为学院奠基人之一,对学院未来提出三点期待。一是立足国家战略,打造轨道交通人才培养高地。二是深化产教融合,构建协同创新生态圈。三是胸怀全球视野,塑造可持续发展典范。



周淮致辞表示,未来的二十年,是学院与行业携手同行的二十年,学院要坚持好三个发展方向。一是锚定高质量发展方向,在核心关键领域抢占技术制高点。二是深化协同创新机制,激发协同内驱力。三是打造国际化人才高地,培育更多具备国际视野的“新工匠”。



戴祺表示将通过政策引导、平台搭建、产教融合等多维度举措,推动轨道交通行业高质量发展。



张凌翔表示,上海申通地铁集团与学院联合建立的“产教融合”模式已成为校企合作典范,未来将深化在智能运维、安全监测等领域的产学研合作。



成利院士从技术创新角度,高度评价了学院在轨道交通减振降噪领域的研究成果,肯定了学院对轨道交通产业升级的推动作用。



国际学者David Thompson通过视频连线,高度评价学院国际化办学成果,探讨了轨道交通领域的国际合作前景。



城市轨道交通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刘志钢以“廿载轨迹,卓越同行”为题,聚焦因产业生、为产业谋、促产业兴三个发展阶段介绍了学院二十年来的办学成果。



上海申通地铁股份有限公司纪委书记、学院2007届校友韩旭东深情回顾了在学院的求学经历,表达了对母校培养的感激之情。



刘志钢和赛福扣件系统(浙江)有限公司董事长郑必雪代表校企双方共同签署“超重载铁路运输安全轨道关键技术研究及新产品开发”项目合作协议。



王安斌教授和北京九州一轨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丁德云代表校企双方签署“轨道交通新型特殊减振道床系统技术和产品开发”项目合作协议。



城市轨道交通学院党委书记万慧琳和赛福扣件系统(泰国)有限公司首席专家畅德师共同为“国际联合研发中心”实验室揭牌。





会上,进行了城市轨道交通学院建设发展“卓越贡献奖”授予仪式。



会前,王岩松为成利颁发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兼职教授聘书。

大会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落幕。站在二十周年的新起点,学院将以更高站位锚定未来方向,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勇担建设教育强国、交通强国的使命。



学院还同期举办了“轨道交通关键技术高峰论坛”,专家学者围绕智能运维、绿色交通、数字化技术等热点议题展开深入研讨,为行业发展建言献策。此外,“城市轨道交通学院校友集市”活动吸引了众多校友参与,大家重温校园时光,畅叙同窗情谊,共话未来发展。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