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3日晚6:00,社会科学学院在教学楼E218举办了 “素质拓展讲座”系列之四——“知识还有多少力量”的讲座,主讲人为社会科学学院教授曾瑞明。
讲座伊始,曾瑞明教授提问在如今自媒体时代,知识还是否充满力量?为何说知识充满力量?柏拉图说过:“知识一定是被验证过的,正确的,而且被人们相信的信息。”曾教授引经据典,进一步指出知识具有确定性、真理性、价值性与可探究性。知识常被分为科学(自然和社会)知识与人文知识两类,后者有助于陶冶人类情操,提升生活趣味甚至安顿人类心灵,而前者转化为技术后可以创造物质财富和解决人类生存难题。可见,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接着,曾瑞明教授向同学们说明了知识在四种情况下会变成力量:第一种情况是科学知识转变成技术后;第二种是人文知识转变成人的行为规范、生活情趣、价值取向后;第三种是对于社会而言,当强权对知识分子的压制比较轻时,知识的作用则会释放地较明快;第四种情况则是对于个人来说要得到自己心智确认的科学知识和得到情感认同的人文知识。曾教授在此时向同学们提出了一个新问题——知识传播的是正能量还是负能量?他指出,科学知识可能被转化为人类对立物;人文知识向来以真善美为标准,但它曾以真理的身份站在人类对立面。而如今,知识又遇到了种种问题,比如:知识与常识之间的界限日渐模糊;人类学习、生产、传播何种知识大多数是被利润所指挥着而不是由人类的发展所决定;判断知识的是主观利益性而不是客观真理性。这就要求我们学会如何运用知识的力量,一是要使知识脱离强权的控制,二是要使科学和人文之间得到高度的协调。
这次讲座让同学们感受到了知识的力量,随着历史的变迁与发展,历史进步的驱动权依然掌管在知识手上,知识仍然是人类发展的动力。在如今这个自媒体时代,只是还有力量,更需要知识来判断信息真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