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印象最深的是评委老师在比赛中直呼,你们太神了!”,“还有西门子公司的工程师说我们把PLC语言能用的都用上了!”……近日,电子电气工程学院的SISUES团队正在总结暑假期间参加“西门子杯”全国大学生工业自动化挑战赛的体会,评委的评价让他们记忆犹新。
SISUES赛队,在挑战赛决赛中,他们过五关斩六将,以96.96分的佳绩获得了全国特等奖的总分第一名。凭借着队员的执着和努力以及指导老师的辛勤汗水,他们问鼎了该奖项的最高荣誉。
为了比赛,我们甘于推翻重来
说起今年1月至今的比赛过程,令队员们印象最深的是,“编程匠”的生活就是在不断推翻重来的过程中前进。本次“西门子杯”竞赛主要考察学生对于逻辑控制的运用。“解决电梯运行中的逻辑控制问题,将电梯的运载率达到最优并能达到安全运能的标准。”看似简单的考题,却一个参量的变化就“牵一发而控全身”。
初赛阶段,要求参赛队完成一栋3层楼楼房的电梯控制,赛程过半主办方将3层楼升级为6层楼;而在决赛阶段,大赛将一栋6层楼楼房的一部电梯,扩容为3部电梯。虽然看上去仅仅是数字的变化,但对于参赛队员来说却是3次推倒重来的过程。如同搭积木一般,队员们已经垒得高高的了,但是由于地基无法承受更多,只能推翻重来。参赛队员金朋卓和徐婷说:“虽然每次收到大赛新的要求,都需要推倒原先的算法,重新编程,又要没日没夜耗上好几天的时间,但是当我们自己完成了越来越庞大体系的编程时,我们也特别有成就感,所以,为了比赛,我们甘于推翻重来。”
面对越来越复杂的编程要求,他们一次次推翻之前的算法,一次次重新写算法调试,一头扎进了编程语言的海洋。当基础的PLC逻辑编程语言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时,他们毫不犹豫的学习了SCL语言编程软件,并通过团队的努力,解决了2种语言的兼容问题。
比赛前期,我们都成为了“熊孩子”
3部电梯,20多个按钮……这些因素的组合或许是可以算出来的。但未知的故障因素,使得原有的排列组合也变得“扑朔迷离”。为了找全所有的可能性,团队的所有成员都化身“熊孩子”,在实训楼的电梯里蹲点,不断挑战电梯的极限,自己手动设置故障,甚至还蹲守在不同型号电梯前,观察电梯对每个楼层按钮的反应。
队员赵俊杰说,“‘熊孩子’也不是好做的,我们得给电梯出‘难题’。”他们有时候把电梯的所有楼层按钮同时按下;电梯厢内按开,而楼层按关的按钮;有时候电梯运行在3-4层之间时,按下4层按钮,考验电梯的智能度,并将处理结果一一记录。玩腻了实训楼的电梯,他们又去图书馆做2部电梯的测试。指导老师朱文立说,毫不夸张地说,电梯都快被这群“熊孩子”给玩坏了。但他们的投入和结果是成正比的,他们做到了。
最后在答辩环节中,他们面面俱到,不仅回答了所有评委老师提出的故障问题的解决方法,还分析了当一部电梯故障,如何将任务分配给其他两部电梯的设置和算法。他们的完美让在场的评委老师频频亮起高分。
比赛过程,指导老师是必不可少的“军师”
成功的背后往往离不开一个殚精竭虑的智囊团。而SISUES赛队的军师,就是周顺和朱文立两位老师,在比赛中他们成为了学生强有力的后盾。学生们总是会开玩笑地说“周老师对2件事情敏感,即使睡着了,也会从睡梦中惊醒。一个是电子元件短路的糊味,还有一个就是微信的信号声”。
写程序写到一两点,突然卡死,虽然知道周老师是夜猫子,但是团队成员怕打扰周老师休息,又抱着试试看的念头,给周老师发了微信。没想到不一会儿,屏幕亮起,是周老师的回复,周老师的指点让学生茅塞顿开。
平时,在学生们备战比赛的时候,每当学生们因为设备缺少而焦头烂额时,周老师四处奔波,寻找合适的设备;当学生在试验中遇到瓶颈,寸步难行时,周老师又总是耐着性子,悉心指导。当学生的衣食住行问题难以解决时,朱文立老师便会迎难而上,解决生活上的难题。“我觉得这次比成绩更值得褒奖的是学生们的坚持和刻苦。不分白天黑夜,一直沉浸在编程的世界里,他们的精神让我倍受感动,并且觉得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朱老师如是说。
而在正式比赛场上,两位老师都不在场,只能依靠队员自己的时候,他们一点也不害怕,检查设备,调整编程语言,10分钟的功夫就完成了现场调试,20分钟测试完了系统,紧紧半小时的时间就完成赛会给于三小时完成的内容,在向周老师汇报后,周老师毫不犹豫地说:“我们跑一次就可以了,给其他团队的选手些心理压力。”就是军师的当机立断,学生们以压倒性的参赛时间,以及最出色的成绩,成为了第一支走出赛场的队伍,让评委老师都惊呼“神了”。
SISUES赛队无疑成为了该项目比赛的佼佼者,但对于参赛队员来说,获得的不仅仅是荣誉,更是将理论付诸实践的活动。平时司空见惯的电梯能包含着设计者对于最佳运能的思考,也包含着设计者对于电梯安全运行的考量。对此,电子电气工程学院教学团队负责人高飞老师表示,我们很鼓励学生参与各项竞赛,学校教务处以及学院领导班子也都十分重视和关心,给予很多支持。竞赛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掌握更多自我学习的能力,而且能引导学生从学习依赖型向学习探索型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