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pdf
第一版
【党史学习教育】
市委党史学习教育第六巡回指导组来校指导工作
11月5日下午,市委党史学习教育第六巡回指导组在组长、市政协常委、市政协提案委员会主任俞烈,副组长、市总工会副主席张得志的带领下,深入我校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延伸指导。市教委总督学平辉及相关部门负责同志一同来校指导。学校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全体成员参加了延伸指导座谈会。座谈会由巡回指导组组长俞烈主持。
座谈会上,校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组长、党委书记李江,从“凝心聚力细谋划,精心部署抓落实,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突出亮点凝特色,提质增效促发展,学深悟透笃行‘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直面问题勇破解,统筹兼顾求实效,深入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以及“紧密结合新要求,保质保量开新局,持续推进党史学习教育下一阶段工作”四个方面,汇报了我校党史学习教育总体开展情况。学校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精心组织谋划、创新方式方法,切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走心,为学校“十四五”规划开好局、为建设国内一流的高水平现代化工程应用型特色大学提供强大动力。
校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副组长、党委副书记、校长俞涛以结合学校“十四五”规划,从明确定位、坚持目标、发展战略三方面介绍了学校坚持依托现代产业办学、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学宗旨,以产学研战略联盟为平台,坚持“一年三学期,工学交替”的产学合作教育模式,大力实施“人才强校、特色发展、国际化”三大发展战略,充分对接国家及区域发展战略,打造具有工程大特色的高素质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以取得博士学位授权单位为目标,从党史学习教育中汲取奋进力量,推动学校内涵式发展。
党委常委、党委组织部部长朱洪春介绍了“我为师生办实事”工作开展情况。
俞烈组长高度评价了学校党史学习教育工作开展情况。他指出,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过程中,规定动作有板有眼、不折不扣,自选动作有声有色、丰富多彩,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下一步,学校要聚焦“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总要求,把党史学习教育继续扎实引向深入,一是抓制度、抓机制,在规范上下功夫,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进一步走深走实;二是学深悟透,在“精”上下功夫,使党史学习教育真正入脑入心;三是注重氛围营造,在“浓”上下功夫,使党史学习教育精彩纷呈;四是实事实做,在“情”上下功夫,使党史学习教育见行见效。
张得志副组长以“规定动作扎实、自选动作丰富、活动数据详实、学生党史学习教育优秀”充分肯定了我校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指出学校在开展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我为师生办实事”等具体工作过程中特色鲜明、措施得力、效果明显。
平辉总督学以“形式丰富多样,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充分肯定了学校党史学习教育工作,对下一阶段的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提出两点意见:一要继续做好分类评价工作,二要加强内部治理体系建设。
座谈会开始前,巡回指导组一行参观了我校民航飞行模拟训练实验室、试驾模拟机,观看了“百年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民航”展、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学习会暨“师生同台讲党史”成果展示交流会。(王雁)
二级学院绩效评价推进会明确目标
以绩效数据驱动学校高质量发展
为推动学校转型发展,提升科学管理决策水平,11月1日,学校组织召开“十三五”二级学院绩效评价推进会。学校成立二级学院绩效评价工作专班,以绩效评价为导向,力求构建科学有效的绩效管理体系,为“十四五”开局打好基础。校党委书记李江、副校长王岩松出席会议。
会上,李江书记作了部署动员。他指出,绩效评价工作意义深远,学校将通过分析现有资金投入对二级学院治理能力、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国际交流、社会服务等核心任务的支撑作用和建设成效,梳理出学校资源配置的“绩效清单”,为促进学校资源配置提质增效提供重要参考依据;找准绩效评价定位,根据上海市高校二维分类发展体系的指标内容,学校要对标对表相关任务清单,制定符合学院建设特色的绩效分析体系;注重指标模型的可操作性,绩效评价的模型建立和数据挖掘要科学合理,要注重分类评价,要公正公开。
王岩松副校长要求,进一步量化细化指标模型,结合学校新一轮的申博工作,找准标尺,突出发展性指标和奖励性指标,为学校发展提供指引方向;充分听取被考核单位意见,力争在年底前以客观的全景化数据为二级学院“画像”。
会上,党办主任高锡文介绍了绩效分析工作推进进度;规划处处长殷志祥介绍了绩效分析指标设置说明;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就绩效分析指标及数据填报口径进行了讨论,学院院长代表作为被绩效考核方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下阶段,学校将构建多方协同参与的科学评价体系,邀请相关教育领域、绩效分析领域专家,工作专班与二级学院负责人、教师代表等共同参加座谈会,听取意见,进一步梳理评价设计思路和指标体系。
此举旨在探索建立二级单位绩效评价体系,着力回答好高校整体支出绩效评价“为什么评”“评什么”“怎么评”三个必答题,以绩效数据驱动学校高质量发展,不断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水平现代化,加快建设国内一流高水平的现代化工程应用型特色大学。(陈文琼)
校领导慰问进博会程园“小叶子”
11月5日至10日,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国家会展中心召开,进博会期间,校长俞涛,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朱晓青,副校长王岩松先后慰问了奋战在第一线的118名程园“小叶子”。
校领导与志愿者们亲切交谈,详细询问了解我校志愿者岗位分布、工作情况、食宿条件和志愿服务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他们表示,进博会不仅是一场商业、科技和文化的盛会,对青年大学生而言,更是一个锻炼实践能力、提升综合素养、磨炼意志品格的“国际化育人平台”,勉励“小叶子”们与改革开放同心同行。
在医疗展区,校领导认真倾听我校志愿者介绍参展商,并对志愿者们专业的讲解表示高度肯定。校领导强调,上海目前拥有国内一流的防疫机制和防疫成果,在疫情仍呈现多点散发的状态下,每位志愿者要在完成岗位服务之余做好自身防疫,积极配合核酸检测和健康监测工作,及时增添衣物,保证身体健康,让全世界看到中国的防疫成果。进博期间,我校有6名“小叶子”过生日,校领导与志愿者们共同为小寿星们庆贺生日,为他们送上殷殷祝福。
副书记、副校长朱晓青在志愿者之家信仰大厅出席我校第四届进博会临时党支部组织生活,为党员志愿者代表授予党员先锋岗徽章。她勉励志愿者们要提高政治站位,成长为助力中国开放的建设者、服务者、奉献者;勇于担当作为,践行初心使命,争当严于律己、心系群众的表率,成为进博会中靓丽的风景线。
在志愿者之家,首届进博会志愿者、校友倪中天结合岗位工作,与我校“小叶子”代表,聚焦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的主旨演讲,进行了交流座谈,分享了进博初心和青春宣言。同学们表示,通过进博服务找到了受益一生的公益之路,继而参与爱心支教、助力乡村振兴、护航冬奥等活动,未来将继续以最为昂扬的状态、最为充足的干劲、最为扎实的行动,为进博会这场“越办越好”的国家盛事贡献青年人的蓬勃力量,体现工程大青年的担当意识。(石海雄)
我校获批教育部首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首批立项项目名单,校党委书记李江教授领衔申报的《融合人工智能技术的高校思政课教师教学方法创新与实践研究》成功获批。项目依托全国首家5G高校、上海首家5G+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首家5G+人工智能联合创新实验室,立足于人工智能时代的意识形态认同与社会价值观构建所面临的新情势和新情况,将针对人工智能视域下的思政课教学运行、教学效果、思政课程融入未来教育等问题开展研究。
近年来,我校坚持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引领,以信息技术为依托,推进课程思政改革,积极探索新时代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学校将以项目立项建设为契机,以教育部一流专业“双万计划”为引领,加强专业内涵建设,探索地方应用型高校新文科建设理念与实施路径,推出具有工程大特色的新文科建设方案,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创新型文科人才。(刘文)
第二版
【党史学习教育】
李江书记为离退休教职工作党史学习教育专题报告
11月4日,校党委书记李江在长宁校区教学楼一楼报告厅为离退休老领导、离退休党员、校老教授协会会员和退休教职工作题为《中国崛起的对外战略选择》的党史学习教育专题报告。本次党史学习专题报告会由离退休党工委、老干部办公室、退休工作处和老教授协会联合举办,校老教授协会会长夏斯云主持。
李江书记首先分析了主要依靠自身力量、独立自主地发挥大国作用的原因,以及中国如何提升综合国力、以史为鉴,走独立自主、和平发展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他引领离退休老同志们一起回顾了新中国的外交发展史、经济发展史以及新中国如何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历史进程。向老同志们讲解了理性看待国家利益及其先后次序、正确看待经济利益与安全利益的关系。详实地论证妥善处理中美关系是中国崛起定位与道路的关键。
李江书记还详细地介绍了中美贸易战的起源、美国挑起中美贸易战的实质与历程,中国应对中美贸易战的策略,重点讲解了“一带一路”新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与实施路线,描述了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强调了亚太之大,容得下亚太地区各国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多元共存理念。李江书记自信地指出,“一带一路”新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和多元共存理念是中国为世界的发展提供的中国道路和中国智慧。
历时两个半小时的国际形势报告会令老同志们意犹未尽,应离退休干部的要求,李江书记言简意赅地为老同志解读当下流行的两个世界热点问题:全球最低税率问题和碳排放税问题,科学分析了中国走低碳环保、节能减排的生态发展道路的必要性和重大战略意义。
老教授协会会长夏斯云代表与会老同志们感谢李江书记精彩而详实的报告。他表示,李江书记的报告让离退休老同志们对当前国际形势下中美关系问题和对外战略选择有了新的了解和深刻认识,进一步坚定了我们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和决心。这是一场激动人心、催人奋进的党史学习教育专题报告。新的征程上,离退休老同志们要与党和国家同呼吸共命运,为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出谋划策、发光发热,做出新贡献。(张漪)
2021年第二次中瑞合作办学联合管理委员会会议召开
11月8日,我校与瑞士格劳宾登应用科学大学举行2021年第二次中瑞合作办学联合管理委员会视频会议。校长俞涛、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王勤、高职学院院长沈勤、教务处副处长李媛媛、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副处长肖谦、格劳宾登应用科学大学校长Jürg Kessler、国际合作部主管Andreas Deuber、旅游学院院长Patric Arn等管理委员会委员出席会议。会议由王勤处长主持。
俞涛校长与Jürg Kessler校长均向双方管委会成员及同事们表达了亲切问候。俞校长指出,新一轮协议已经签订,很欣喜地看到两校之间的合作即将踏入第十周年。希望在新一轮的合作办学中,两校能够积极发扬中瑞教育交流的“先锋精神”,探索更加紧密和深厚的合作关系,成为中瑞两国在教育合作领域的典范。同时,俞校长引用了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四届进博会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时提到的一句古话“见出以知入,观往以知来”,殷切希望在未来合作中,两校能够提升合作层次,拓展合作深度和广度,打造中瑞高质量教育的特色品牌。
格劳宾登应用科技大学Jürg Kessler校长同样对双方十年的友好合作表示肯定。秉持开放透明的合作态度,Kessler校长谈到,瑞士大学校长会议目前正在制定瑞士和中国大学合作的指导方针。FHGR将作为与我校友好合作的正面范例,为该工作组提供建议,后期将与我校跟进沟通其进程。
高职学院沈勤院长与瑞方国际合作部主管Andreas Deuber、旅游学院院长Patric Arn、中瑞合作项目主管Thuc Lan Tran、教学质量主管Bianka Lichtenberger分别从学生情况、财政预算、课程调整、教师互访、教学质量管理等方面详细介绍了2021年下半年中瑞合作办学项目的相关情况,达成多项理解与共识。
中瑞双方均对新一轮的合作表示深切的期待,希望两校不断开放合作,再结硕果。(包梦楹、管沉吟)
我校与上海征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11月6日, 我校与上海征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现场举行。校长俞涛,副校长王岩松,青浦区政协副主席顾啸流,征世科技总经理朱长征、副总经理满卫东等出席仪式。
俞涛校长简要介绍了我校的情况。他表示,本次合作源于校企双方的共识,双方将进行资源整合,实现优势互补,在新设备研发升级、新产品的深加工及应用,以及共建产学合作基地和人才培训基地等方面全面合作。
朱长征总经理介绍了企业的基本情况和发展愿景,希望双方以此次签约为起点,双方在新材料领域共同探索,将产品开发、成果转化等方面的合作目标落到实处。
王岩松副校长、 满卫东副总经理分别代表双方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青浦区科委、我校校长办公室(对外合作办公室)相关负责同志参加了活动。(熊思奇)
我校举行2021年运动会
日前,以“百年征程谋复兴,美丽程园趣健身”为主题的运动会在学校东体育场开幕。校长俞涛,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校体委会主任朱晓青,相关职能部门和二级学院主要负责人,以及师生代表参加了开幕式。开幕式由体育教学部党总支书记王振钧主持。
开幕式展演中,由学校教学科研一线骨干教师组成的教工民乐协会与体育教学部徐泽老师共同演绎的《沧海一声笑》,将武术、古筝、笛子、葫芦丝等中国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育人。校舞龙队、舞龙社的表演《传承》,积极响应体育强国的号召,通过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为建党百年献礼。由Free–L街舞社和体育舞蹈社带来的表演《绽放青春》,演奏着青春的活力,博得了在场师生的阵阵掌声。
此次运动会分为学生、教工和师生互动三组,共计25个项目。赛场上,掌声、笑声、助威声展示着工程大师生的活力与风采,丰富有趣的项目有效缓解、消除了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压力,协作互助的项目赛出了个人风采、赛出了集体力量,展示了健康第一、积极阳光的理念,彰显了我校“以体育人”“全民健身”的浓郁体育文化氛围。经过激烈的角逐,高职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和电子电气工程学院分获学生团体总分前三名,高职学院、机关和电子电气工程学院分获教工团体总分前三名。
近年来,我校体育工作始终坚持“三全育人、五维育德”的教育理念,全面推进体育教学、体育文化、阳光体育、竞技体育等各方面发展,全面拓展体育育人维度,扎实推进体育课程建设,以体育德、以体育智、以体育心,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聂鑫炎)
第三版
我校交通运输专业强势助力上海“加速度”
编者按 交通是兴国之要,强国之基。我校交通运输专业坚持服务大局,立足上海服务全国,发挥专业优势,凭借高水平科研成果,高标准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协同创新,携手为国家建设“交通强国”贡献上海力量,共同推动上海乃至全国轨道交通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最近,我校交通运输专业在国内各类大学排行榜中成绩靓丽:高等教育评价专业机构软科发布的2021 “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中,交通运输专业排名第27名,排名全国前20%;第三方大学评价机构艾瑞深发布的2021校友会专业排名中,交通运输专业更是突破性被评为5星,划入“中国一流专业”梯队。
功夫不负有心人,凭借专业优势,鲜明的行业特色,与产业紧密的联系,日前,上海市教委、市经信委联合公布的首批上海市级重点现代产业学院立项名单中,城市轨道交通现代产业学院建设项目成为首批入选的建设项目之一,并作为8所高校之一正在申报、冲刺国家级现代产业学院。
在“宽”处对标一流,跑出一流专业“加速度”(图一、图二)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智慧运维技术的飞速发展,相关专业的内涵与外延发生了深刻变化,专业知识快速交叉融合,广度深度不断加强。在各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上,城市轨道交通学院明确要求对标一流,各专业课程体系应该以全国一流为标杆。
学院鼓励和组织各个专业积极参与教育部工程教育认证及工程专业国际的认证,根据专业认证标准改进课程体系,改造相关教学环节和设施。将认证工作的“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作为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等各项工作中的突破口,推动专业建设和整体教学水平再上新台阶。学院交通运输专业于2019年1月顺利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认证;车辆工程(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专业于2021年7月一次性“无条件”通过ASIIN认证,有效期为6年,也是我校首个开展并通过国际专业认证的专业。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铁道工程专业也已启动国际ASIIN认证。
在“精”处对标一流,打好师资建设“组合拳”(图三)
学院高度重视人才和师资工作,坚定不移贯彻落实人才强校战略,坚持引进与培养并重,进一步明确和优化人才引育的顶层设计、责任体系、考核指标、绩效激励,全力营造尊重人才、爱护人才、服务人才、成就人才的良好发展生态。学院现拥有国家级人才团队2个,教授9人(其中二级教授2人),教职工103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86.4%。研究生企业兼职导师105人,高级职称比例58.7%。
在“实”处对标一流,构筑协同发展“共同体”
“十三五”期间,学院与上海申通地铁集团累计项目合作约80余项,总金额超2700万元。2019年12月,校企双方重新签署新一轮产学研框架协议,成立了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城市轨道交通学院。
双方将携手为国家建设“交通强国”贡献上海力量,共同推动上海乃至全国轨道交通事业的高质量发展。2021年1月,校企双方印发《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城市轨道交通学院章程》。同时,双方以《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和《关于推进新时期上海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为指导,本着平等、互利、合作、共赢的原则,共同助力实现产教合作、校企一体的技能人才教育培训模式,推进上海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
城市轨道交通现代产业学院建设依托市发改委轨道交通振动与噪声控制技术工程研究中心,聚焦打赢人才引进“主动仗”,对标国家级中心申报条件练好“基本功”,围绕破解关键技术国产化这一难题实现“新作为”,全力推动产业学院、轨道交通振动与噪声控制技术事业蓬勃发展。(闫冰)
先进催化协同创新研究团队门勇教授指导研究生在“碳达峰碳中和”领域发表多篇高水平论文
聚焦国家双碳战略目标 致力实现良好碳循环
近期,化学化工学院先进催化协同创新研究团队负责人门勇教授课题组在“碳达峰碳中和”关键领域,即高效二氧化碳加氢资源化制甲烷的关键催化技术与应用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门勇教授指导研究生李莺莺、王康、蒋凯鸣和唐语含分别在《Applied Catalysis B:Environmental》《Fuel》《Journal of CO2 Utilization》《Colloids and Surfaces A-Physicochemical and Engineering Aspects》等重要期刊上,以我校为第一单位发表多篇高水平研究论文。
门勇教授研究团队聚焦国家双碳战略目标,通过催化反应实现资源化利用二氧化碳加氢转化为具有高附加值的甲烷(CH4)、甲醇、低碳烯烃和油品(汽柴油),实现良好的碳循环,满足可持续发展需求。
由于CO2和H2分子较高的活化能垒,研究具有高反应活性和稳定性的催化剂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课题组利用柠檬酸络合的催化剂制备策略,制备了具有高CO2转化率、高CH4选择性和稳定性良好的Ni/Y2O3 催化剂,深入揭示了催化剂中界面结构电子转移效应和金属——载体强相互作用与反应活性的内在关系。此项研究成果发表于催化领域国际TOP期刊《Applied Catalysis B:Environmental》,题为“Remarkably efficient and stable Ni/Y2O3 catalysts for CO2 methanation: Effect of citric acid addition”。
基于惰性载体巧妙设计目标镍基催化剂,实现了Ni的粒径效应与载体效应/金属负载量的解耦作用,突出强调Ni的粒径效应对反应活性、甲烷选择性和CO2加氢制甲烷反应路径的影响。此项研究成果发表于能源领域国际TOP期刊《Fuel》,题为“Decoupling the size and support/metal loadings effect of Ni/SiO2 catalysts for CO2 methanation”。
通过钴改性调控NiTiO3催化剂中表界面结构,设计制备了具有高反应活性表界面结构和良好稳定性的CoxNiyTiO3催化剂,为高效非贵金属催化剂的设计和开发提供了新思路。此项研究成果发表于CO2国际知名期刊《Journal of CO2 Utilization》,题为“Highly stable and selective CoxNiyTiO3 for CO2 methanation: Electron transfer and interface interaction”。
上述工作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人才计划、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的资助。(门勇)
第四版
听,工程大“小叶子”的进博会青春宣言!
编者按 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工程大的每位小叶子都身兼数职,他们用镜头记录进博,用脚步丈量四叶草,用行动彰显青年志愿者风采。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听听“小叶子”们在岗位上的青春宣言!
餐饮保障岗
进博会餐饮保障岗位由60名工程大“小叶子”组成,其中18名“小叶子”负责在虹馆协助午宴的筹办,承担站岗引导等任务,其他42名“小叶子”则分布在国家会展中心零米层、八米层和十六米层的中央环道的餐饮店面附近为大家提供咨询服务。
他们不仅需要熟记餐饮企业的分布、线上点餐的攻略,还需掌握各展馆的方位、人文展区的位置、两条地铁线路的前进路线……作为分布在“四叶草”各个角落的“小叶子”,他们坚信:坚守岗位,尽自己所能做好分内之事,助力进博越办越好!
医疗岗
工程大共有22名“小叶子”服务于第四届进博会医疗器械及医药保健展区,医疗展区主要有医疗器械、康复养老、营养保健、公共卫生防疫等板块。“小叶子”们需要协助老师开展部分展务工作,第五届进博会参展申报咨询填报工作以及会期接待嘉宾、介绍展品和提供咨询等相关工作。
虽然医疗岗“小叶子”都不是医疗相关专业的学生,初次接触时略显生疏,但当任务交待给大家,每位“小叶子”都没有丝毫的畏惧,而是选择一遍遍用脚步丈量场馆,一遍遍熟记企业特色展品,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迎接每一项工作。
医疗组全体“小叶子”坚信:在岗一分钟,干好六十秒!
食品岗
此次进博会工程大有12名可爱的“小叶子”服务于食品展区,负责接待嘉宾、介绍展品、提供咨询等相关工作。食品展区是进博会企业展商数量最多、展商来源国别最广、最受关注的展区,来自103个国家和地区的1288家企业参加展会,展区围绕“有机健康”主题,让更多绿色、低碳、健康展品亮相。
食品展区的全体“小叶子”在3个工作日内做到了对展区展品信息牢记于心,他们穿梭于食品展区的每一个角落,为前来参展的世界友人提供帮助,展现工程大青年的良好精神面貌。
食品组“小叶子”相信:倾情付出,为进博添彩!
体验官队伍
“小叶子”体验官主要负责以照片、视频的形式记录程园“小叶子”的青春志愿风采,以青年人的视角分享进博会,扩大进博会在青年人之间的影响力。
在拍摄取材的过程中,体验官需要和各组进行多方协调,及时联络,了解志愿者动向,熟悉场馆路线和大致情况;体验官还需要处理突发新闻的报道。作为装备满满的体验官,平均每位一级体验官需要携带十五公斤以上的装备用于拍摄,奔走于会展中心各个角落。
体验官工作宣言:会场就是“战场”,最精彩的瞬间,永远在下一秒!
后勤岗
后勤工作贯穿第四届进博会的始终,主要负责学校“小叶子”的后勤保障工作。后勤组成员包括组长、高校辅助管理志愿者、储备志愿者。前期工作主要负责学校协调会、出征仪式等会议筹办及开展活动;中期工作主要以物资联络与发放事宜为主;后期工作主要负责保障小叶子的进馆工作,包括车辆的协调、饮食和各类活动的开展。
后勤组的宣言是:奉献一份爱,温暖叶子心!
防疫岗
作为防疫联络员,主要负责收集志愿者疫苗接种信息,组织每日核酸检测和5次定时体温检测,上下岗健康监测报告,发放防疫物资,开展防疫宣传并排查防疫漏洞等,同时配合团市委和学校积极落实各项防疫工作,全力保障我校“小叶子”健健康康进馆,平平安安归来。
防疫联络员宣言是:我们将一丝不苟地做到最好,为我校“小叶子”保驾护航。
高校辅助管理岗
还有5位“小叶子”服务于高校辅助管理岗位。辅助管理岗主要负责协助全体“小叶子”日常工作,跟进各岗位突发事件。
前期,辅助管理志愿者将展馆走了一遍又一遍,以熟悉进馆路线,规划出每天进出馆的最佳路线,大幅缩短大家通勤时间。他们还担任部分后勤保障工作,保障会期用餐、查寝等工作。
此外,为了让全体“小叶子”能在工作之余迅速破冰升温、传递温暖与友爱,辅助管理志愿者团队推出“守护最美的小叶子”团建活动,让每位“小叶子”在进博会志愿服务中互相关怀、默默守护,给这次志愿活动留下一份难忘的回忆。
辅助管理岗的“小叶子”宣言是:我们永远在!
00后“大小王”姐妹花 相聚进博会
如果在第四届进博会食品及农产品展区休息室喊一声“王诗琪”,你一定会听到两声回应。她们会不约而同地回头,然后问道:“你喊的是大王还是小王?”在本次进博会的“小叶子”中,出现了一对特别的同名同姓最强组合——“琪琪组合”。她们都来自于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并被分配至同一工作组。两位“王诗琪”在进博会期间都参与到食品及农产品展区组志愿服务,负责展会期间会务、咨询和嘉宾接待工作。这对“琪琪组合”姐妹花因进博结缘,相信并珍惜,在未来彼此又多了一个好朋友。
为了更好地区分两人,保障志愿服务的顺利进行,她们根据各自的生日,取了“大王”“小王”两个新昵称。如果在场馆内听到有人呼唤“大王”“小王”,那绝不是任何纸牌游戏,而是有人在寻求“琪琪组合”的帮助呢。
“刚刚上岗培训的时候大家叫王诗琪我都很恍惚,不知道在叫哪个王诗琪,现在用‘大王’和‘小王’来区分是究竟是在叫哪个王诗琪,让这几天的相处过程倍添欢乐。”来自数理学院的“大王”这样评价这个有趣的区分方式。
这对“琪琪组合”,都是生于千禧年,一个生日在3月,一个则是6月。小王诗琪还告诉记者,自己有个亲姐姐,她曾经遇到过和自己同名同姓的人,没想到这缘分如今也降临到自己的头上。(刘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