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轻人与银发行业的“双向奔赴”,在激情过后,还需要更多支撑。
“看到被调剂到养老服务管理专业的时候,第一感觉是‘天塌了’。”回忆起五年前收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养老服务管理专业首届本科毕业生杨震擎依然记忆犹新。来自云南的他,高考填报的是机械工程专业,却意外被调剂到了一个他从未了解过的领域。
如今,杨震擎已经在泰康之家·申园独当一面,成为泰康“千人计划”人才储备队伍中的一员。而他所就读的专业,也从首届2020年一志愿报考率仅34%,发展到2025年180%的一志愿报考率,5年翻了5倍,成为学校最热门的专业之一。
科班出身“养老专才”上场
“其实,‘天塌了’的感觉只是一瞬间,后来我也查了很多资料,知道养老行业是朝阳产业,心态调整的还是挺快的。”四年的大学生涯过得很快,作为上海首届养老服务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杨震擎和同学们还未到就职市场上“厮杀”,就被各大养老机构“抢走”。
杨震擎大三时到泰康之家实习,毕业后顺利留用。“实习时有老师带,主要是高龄老人照护工作,工作还比较顺手。”但刚入职,杨震擎就遇上了“大活”,挑战随之而来。“11号楼是新开楼,我做生活管家,前来入住的多是活力老人。”
“对这些老人不光是生活上的照料,各种各样的小事,还有满足他们不同的诉求。”杨震擎说,他要链接不同的资源,来解决这些问题,在长达半年的时间里,他精神一直处于紧绷状态。“我会反复想,这件事我这么处理是否合适,老人是不是满意,我还有没有更好的方式解决。”“你看,我都长白头发了。”杨震擎笑着拨了拨头发。
琐碎的小事消耗着杨震擎的热情,但又常会被老人真心的赞扬和感谢治愈。“有个阿姨画画很好,想开一个课,我们就帮她设立了油画班,看到十几个老人认真学画的样子,还是有成就感的。”
但有时候杨震擎也会有些动摇。“刚入行时养老行业收入不高,工作琐碎,磨人。尤其是考虑到未来生活时,难免会觉得压力很大。”
“但我想再试试,明年我们会有新开园,到时候我可能会过去做楼栋负责人,这种机会很难得,成长会很快。”杨震擎说,养老这一行未来前景会不错,他还不想退场,毕竟他才刚上场。
杨锦是杨震擎的同班同学,如今正在忙着考养老护理员高级资格证,入职松江区洞泾敬老院一年,她已经适应了敬老院的工作。“主要做一些院务工作,为老人组织活动等。”杨锦看中了这份工作的稳定,“因为和父母住在一起,所以生活上压力也不太大,虽然收入没那么高,但福利待遇还是不错的。”
行业需求旺盛,但“留人难”瓶颈仍在
截至2024年底,全国共有各类养老机构和设施40.6万个,其中注册登记的养老机构4.0万个,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36.6万个。养老行业快速发展对专业人才的渴求度越来越高。
泰康之家·申园是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深度合作的养老机构,社区总经理陆臻告诉记者,过去,传统养老机构的服务团队构成相对简单,几位管理人员和护理员就足以支撑日常运作。护理员年龄以40至50岁为主,文化水平普遍偏低。但现在,老人对活力养老、文化养老、健康养老的服务需求不尽相同,这也催生了社工、运动指导师、文娱活动师等新型岗位。
“为提升养老机构的服务品质,中高层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以及人才建设也变得越来越重要,需要更多专业化人才的加入。”陆臻表示,养老服务管理本科专业的设置,将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企业发展的人才卡点。对于进入到泰康之家的首批科班人才,陆臻也给予了积极的评价。“这批学生的适应能力、学习能力和创造力都比较强,具备更完善的养老知识体系,能快速融入养老机构运营场景。”
但对于像杨震擎们这样养老行业年轻人的困惑,他也很理解。有数据显示,养老服务人才从业3年的流失率高达70%,流失的主要原因是薪资待遇低、社会认同度不高、职业发展通道不畅通。他坦言,养老服务工作很辛苦、很繁琐,想要把这些青春养老人留下来,得多措并举。
“在保障方面,我们提供住宿,有食堂,工资待遇上除了每月岗位工资、年底绩效工资外,还有弹性机制能体现出差异,实现多劳多得、优劳优得,越是优秀的人,就越有干劲,越有动力留下来。”
“钱途”重要,“前途”也很重要。据陆臻介绍,目前泰康为每一个专业岗位设置了职业上升通道,鼓励员工考取长期照护师、老年人能力评估师等职业资格。在国家级、省级比赛中获奖的选手,除奖金外还有职级晋升的机会。
“今年,我们举办了‘首届青春养老服务节’,希望用属于自己的节日的方式,让年轻的养老人有成就感和荣誉感。”除了情绪价值,还要给年轻人选择的机会。据陆臻介绍,借助于泰康之家全国37城45个项目布局的优势,如果一线服务人才有想回老家工作的意愿,可以由总部介入协调人才的跨园区流动。
“我们希望用这样一系列的举措,用整个公司的力量吸引人才,增强他们对养老行业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来留下人才。”陆臻说。
报考率翻5倍之后,还有更多期待
金秋九月开学季,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养老服务管理专业负责人罗娟迎来了新一届本科新生。从2020年首届招生至今,伴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和养老产业的快速发展,这个曾经的“冷门”专业正逐渐变成“热门”选择。
“首届学生主要是调剂为主,一志愿报考率只有34%,今年已经到180%,高分考生越来越多,还有‘养二代’们。”罗娟为这种变化感到欣喜,同时学院也在密切关注着毕业生们的工作情况,针对学生和用人单位的反馈,对当下人才培养进行调整。
为了提升学生的实操能力,据了解,目前该专业已经设置了全学段全周期实习的模式,实现从学校到企业的无缝衔接。“每年寒暑假,我们专业会安排6—8周的企业实训。每学期设置实践类课程,教师带着学生走进不同类型的养老机构,探索经营管理模式。”罗娟说,学院还在跨前一步,正在与松江区人社局积极沟通,支持学生在校期间就考取养老护理员高级资格证,增强学生的实操能力。
“我们的毕业生八成都留在了养老行业,很多入职养老院的同学都成为企业重点培养对象。”罗娟说,尽管养老行业面临人才流失率高、起薪偏低等挑战,但职业发展速度可能比一般行业更快。
如今,新一届“养老人”开始了四年大学生活,杨震擎们则将继续在养老行业里历练和成长。如今,全国已经有40余家院校开设养老服务管理等相关专业,越来越多年轻人进入到养老行业,他们将成为高质量养老服务的基石,如何让他们在这一行留下来、走得远,还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原文链接:https://www.51ldb.com//shsldb/zc/content/01992e876d83c0010000d7c90f012edc.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