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校园快讯
 
“新工科+新医科”:电子电气工程学院培育新时代复合型人才

电子电气工程学院围绕“学科交叉+实践赋能的创新育人实践取得可喜成绩,2023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刘炎钊,以跨学科竞赛获奖者、国家奖学金获得者、优秀学生干部、志愿服务标兵等多重身份,成为学院培养新时代复合型人才的生动缩影。

在学院的“智能实验室”中,刘炎钊与团队开发了“旱地冰球运动损伤预警系统”,得到学院在设备与技术上的全力支持。学院构建的“院赛-校赛-省赛-国赛四级竞赛培育机制,以及项目制教学+企业命题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从理论到实践、从课堂到真实医疗场景的完整成长路径。刘炎钊在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荣获M奖。在备战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期间,学院组织跨专业团队开展了为期三个月的集中特训,助力学生在国际舞台上脱颖而出。他曾在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摘得上海市铜奖,展现了出色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同时,他在第四届“谁的青春不奋斗”上海高校学生故事讲演大赛中荣获一等奖,用声音传递青春正能量。

刘炎钊不仅在学术与竞赛中表现卓越,更在社会服务中践行责任。作为一名学生干部,刘炎钊积极带领同学参与公益项目,服务社区老人,将专业技术与社会责任紧密结合,生动诠释了学院“技术向善”的育人理念。从竞赛获奖到荣获国家奖学金,刘炎钊的每一步成长,都离不开学院资源的系统整合与精准赋能。

“从河南省运会蝶泳选手到医工交叉创新者,学院的培育体系让我实现了人生的转型。”手捧国家奖学金证书的刘炎钊感慨道。电子电气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赵梦影老师表示:“刘炎钊的成长轨迹印证了医工融合教育的可行性。学院将持续深化‘新工科+新医科交叉人才培养,为医疗数字化转型输送更多懂技术、通医学、善创新的复合型人才。

责任编辑:
 
一周热点
一月热点
视觉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