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期间,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按照学校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在认真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利用课余时间自发开展读书分享活动,丰富了校园生活,激励了学术探索,推动了学院学风建设。
4月2日上午,马克思主义学院第一届第二期“历史与文化”专题研究生读书分享在线举行。学院副院长于凯老师以及研究生们共同参加活动。分享会由2021级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研究生李佳铭同学主持。
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们围绕“历史与文化”主题,展开了热烈活泼的交流和讨论。李佳铭同学以“西方文化传统中的‘家’”为主题,从理论和现实两个层面,梳理“家”的概念在近代西方文化中的萎缩,以近代西方哲学中“家”的范畴缺失这一重大缺憾,强调现代社会中“家”的重要性。钟雨同学分享《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一书的阅读体会,结合1970年代中叶历史转折中邓小平同志推动恢复高考和教育改革,倡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观念创新和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等三个角度,讲述了邓小平同志为国家做出的巨大贡献,分享了从中感悟到的伟人品格。郑丽娇同学结合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一书阅读心得,从“旧制度怎样把农民变成潜在的革命者”“为何旧君主制最繁荣的时期反而加速了大革命的到来”两个角度入手,介绍了法国大革命爆发的社会历史背景。肖安静同学以英文小说《尤利西斯》为题,分析了自己的阅读体会。张琰第同学分享了自己撰写的文章《一个捶胸顿足的爱国者——卢德铭》,向大家介绍了革命先辈卢德铭的生平事迹及其对中共早期革命事业的历史贡献。徐琦同学结合阅读《王阳明大传》的心得,跟大家分析了他对王阳明思想形成过程及“龙场悟道”精神内涵的理解。
于凯老师结合各位同学读书分享的情况,谈了自己的感受。他指出,读书分享会是同学们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也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术、沟通思想的有益“舞台”,本期的读书分享会组织周密,同学们所选的主题多样、形式活泼、内容充实;各位分享发言的同学,也都经过了充分细致的准备,所讲的内容,言之有物,言之成理,引人深思、给人启迪,充分展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生的学术素养。“三人行必有我师”,希望同学们本着“争鸣学问,探索知识”的愿望,充分利用好读书分享会这一交流平台,互相学习、切磋学问中,沟通思想,增益见识。他鼓励更多同学积极参与读书分享,将读书分享活动与自身学术视野拓展、学术能力提升相融共生,相互促进。
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读书分享会,主要借鉴李大钊先生早期传播马克思主义时在北大红楼举办的马尔克斯研究会的学会风格,以“争鸣学问、探索知识”为目的,助力马院研究生拓展学生视野,增进理论素养,探索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同中国社会现实问题关注相结合,激发学习兴趣,提升理论素养,拓展研究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