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艺术设计学院党委收到一封来自长宁区华阳街道飞乐居民委员会发来的特殊感谢信,信中对艺术设计学院2021级广告学专业童梓峻,在封控第一天接到亲人离世噩耗的同时,没有“躺平”度日,而是振奋精神、不畏艰险、无私奉献,冲锋在抗疫一线,一干就是40多天表示由衷感谢,对学校、学院的教育培养致以崇高的敬意。从2020年开始,这是他第四次穿上大白,他也是艺术设计学院2021级新生开学典礼的发言代表,是所在班级的团支部书记,他在青春的赛道上,尽显大学生朝气、志愿者精神和青春担当,他的青春在“疫”线特别闪光。
在社区,他不畏艰险、冲锋在前一干就是40多天
3月17日,童梓峻看到学校下发的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和通知后,经过层层审批离开校园返回家中。偶然的一天,他看到来自上海市团委的一封信,信中的语句唤醒了童梓峻内心的力量。用“踏平”而不是“躺平”为青春注脚,用“内燃”而不是“漠然”为抗疫助力。他主动与属地居委取得联系,并提出做志愿者的想法。
时隔一年多,童梓峻再次穿上熟悉的防护服,在上海炎热的气温中进行扫码工作。因小区有很多行动不便的老人,检验人员需逐栋扫楼,确保应检尽检。收到政府发放的物资后,童梓峻和志愿者们将分装好的物资放在每家每户的门前,在楼道里喊着:侬好,政府送菜。听着一句句的“谢谢”“感谢政府”,让童梓峻充满力量,内心温暖,“我坚信,春天不远。”
在接到给居民们发放抗原自测试剂的通知后,他担心小区内的很多独居老人不会使用新型检测,便向居委提出申请了防护服、面屏、N95口罩等物资。全副武装的为独居老人当起热心“小顾问”。穿着防护服的他,很快被汗水浸透,雾气结满了面屏,尽管视线模糊,但他工作起来仍格外认真、细致。
在学校,他无私奉献、勇于担当处处都有他“大白”的身影
童梓峻在校内时也积极投身校园抗疫。入校至今,童梓峻同学在学院号召下参与志愿服务,累计已获得87小时的志愿服务时长。
在校的他深夜接到通知,负责给即将前往体育馆隔离的同学们运送饮食。那一夜,每隔一小时,童梓峻便强忍着困意看一眼微信群是否有新的变动。第二天一早,他就为隔离区的同学送去了早点,收获了同学们感谢的笑脸,这也驱散了童梓峻一夜的困意。
疫情初期,童梓峻和在校志愿者们在西操场集结,身穿马甲,头顶烈日,快速分工,迅速上岗。维持核酸检测现场秩序,为顺利检测做好物资分配工作。得知需要领取核酸物资,童梓峻协调出一台平板车,满载核酸拭子、检测试剂、免洗消毒液,往返于操场间,询问着忙碌的大白们是否有需要,再一一配齐,送上。随后,他继续游走在点位上,竭力满足着大家的需求。
从维持核酸检测秩序熟练操作核酸登记的流程,耐心引导同学们完成登记,到为隔离在宿舍的同学送餐,他始终坚持在志愿服务的岗位上。
在平时,他积极向上、不负韶华时时泛着“微光”
他常把“我是团员我先上”挂在嘴边,遇事总是冲在第一线。他认为在为校服务中,他的行为不止代表个人,更代表了艺术设计学院学子们的青春担当。入校之初,童梓峻便向学院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他把每一次志愿服务都当作入党的考察,作为团支书的他带领支部同学积极加入疫情防控战争中。
“我们这代人从出生的那一天起就肩负着非同寻常的使命。两次席卷全国的疫情,见证了一代人的出生,一代人的成长。”在每一次志愿服务的过程中,他不断叩问自己的入团初心,坚定自己入党的决心,增强对早日战胜疫情的信心,更加坚定永远跟党走的恒心。在时代的浪潮中矢志报国,不惧风雨,勇挑时代重担,沿着党旗所指奋斗不息。
艺术设计学院广告学专业的他还利用空闲时间发挥自己的专长,创作了一张海报,这张海报的原型是他和他的母亲。“抗疫的成功,离不开无数人的努力,谨以这幅海报,向所有为爱守“沪”的英雄们致敬。”
从那个与母亲一同战疫的17岁夏天,到初入大学的成长与锻炼,再到如今在危难之时义无反顾的挺身而出。他回想起作为新生代表,在开学典礼发言上带领2021级新生一起立下的青春誓言:不忘赤子初心,牢记历史使命;奋斗正是青春,青春奉献给党。他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他的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