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设计学院艺术与科技专业教学团队召开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程教学设计交流会

时间:2022-05-28浏览:12设置


526日艺术设计学院艺术与科技教学团队召开了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程教学设计交流会,团队成员根据自身教学经历,围绕如何将课程思政自然且有效果地融入专业课程教学这一问题展开积极讨论,刘芹老师主持会议。

刘芹老师解读了教育部关于课程思政的推进情况,强调了国家对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程的重视,并根据高教司鼓励地方和各个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各具特色的要求,结合设计专业课程思政的发展表示,可以从上海地域文化与设计学专业中进行思政资源提取,打造本专业课程思政特色。提出将上海的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融入艺术设计的想法,并强调设计要服务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她认为应鼓励学生参加红色文化相关的竞赛、将非遗等海派文化融入设计作品中,在设计中注重传统文化和乡村振兴以提升中国人的文化自信和自省。她建议在课堂上可以通过引用非遗传承人、设计师的案例和故事,激励学生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和精益求精的态度。她主张通过在课程中自然融入思政元素,鼓励学生成为进步的人,懂得尊重他人、拥有高尚人格的社会人;拥有文化自信、品德高尚,致力于传承、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和精神的中国人;恪守职业操守、拥有道德修养和健康心理的职业人;掌握丰富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设计师。

对于在设计中开发本地特色的想法,朱炜老师认为这一做法能够提升学生的兴趣,提出将地方特色与设计专业课程相结合有利于建设高校课程的思政领航。

针对如何将课程思政自然地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这一问题,晋洁芳老师提出了用讲故事的方式进行思政教学的做法:如在涉及到主题展馆的设计时,通过向学生介绍中国在世博会舞台上的历史、讲中国故事,树立学生的文化自信,同时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何牧老师专注于为学生长期的职业规划提供帮助,他通过和学生分享一些正面的案例和成长途径,让学生能够较早地看见在职业与设计市场上将面临的困难和机遇,并以此树立学生在职业道路上的信心。同时,他也提出,可以拓展国粹和本土文化在设计中的应用,将项目着眼于文化本身,以此激励学生基于中国文化根源的兴趣。

周文军老师着眼于从走向社会的角度培养学生。在模型制作课上,他着重培养学生的细心、耐心和专注,帮助学生克服浮躁心理。同时,他也提出应拓展专业知识面,如从展示材料拓展到建筑材料、从模型拓展到雕塑等,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并防止知识面空白。

负责实操类课程教学的陈喆华老师则更注重通过讲解典型设计案例,尤其是文化的优秀案例,使学生了解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在当代传承的积极意义,并培养学生基于传统文化进行创新的能力。在实操过程中,她通过强调尺度标注等培养学生负责严谨的态度;通过布置红色或乡村主题的作业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能力;并鼓励学生在比赛中制作红色文化展厅,以展现课程思政的成效。

通过本次会议,团队各成员都提出了将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的不同方式,也从其他成员的经历和想法中获得了启发。会议最后,刘芹老师总结:应将党史和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中蕴含的思政内容提炼出来,并将其运用于专业课程的教学中,提升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同,在专业知识和技能传授的同时也要兼顾学生职业素养以及个人修养等综合素质的提高,并且鼓励老师们能产出更多专业课程思政的优秀案例和成果。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