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
我校校长特别顾问、终身教授朱高峰院士荣膺光华工程科技奖成就奖
中国工程院第十六次院士大会近日于北京召开,我校校长特别顾问、终身教授朱高峰院士获颁第十四届光华工程科技奖成就奖。
光华工程科技奖被誉为中国工程界最高奖项,每两年颁布一次。自1996年首届颁发以来,获得光华工程科技奖成就奖的迄今有八人,包括张光斗、师昌绪、朱光亚、潘家铮、钱正英、钟南山、徐匡迪、彭士禄等工程科技界泰斗。
简介:朱高峰院士为我国通信技术与工程管理专家,上海人。1951-1952年就读于清华大学物理系,1958年毕业于原苏联列宁格勒电信工程学院,获工程师学位。曾任原邮电部副部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94至2002年任中国工程院首任常务副院长。70-90年代从事通信网工程和科研工作,为我国突破国际封锁开拓通信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现主要专注于中国工程院工业发展和教育事业发展战略咨询研究。2019年,朱高峰院士受聘为我校校长特别顾问、终身教授,工程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名誉主任。(王秀秀)
程园青年庆祝中国共青团成立100周年主题团日暨“五四”表彰大会举行
5月29日,“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程园青年庆祝中国共青团成立100周年主题团日暨“五四”表彰大会举行,活动通过校内直播平台、腾讯会议等形式直播。全体校领导、校院两级团委书记及全体程园青年通过校内主会场和各学院分会场参会,累计收看人数达1.2万余人次。
会上,校党委书记李江对过去一年来工程大共青团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向为学校共青团建设辛勤付出的青年师生表示感谢。李江书记号召程园青年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征程上跑出工程大青年的最好成绩,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他对全体程园青年提出四点希望:争做领航员,在坚定理想信念中把准人生航向;争做实践家,在矢志拼搏奋斗中实现人生价值;争做急先锋,在主动担当作为中锤炼作风品格;争做奉献者,在坚持服务人民中增长能力才干。
校党委副书记、校长俞涛向全校广大青年和共青团干部致以节日的问候,他对全体程园青年提出四点希望:树立远大理想,做志存高远、勇担使命的工程大人;潜心科研学习,做刻苦钻研、创新进取的工程大人;致力全面发展,做德才兼备、向上向善的工程大人;不忘艰苦奋斗,做海纳百川、奉献担当的工程大人,在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途中展现最鲜艳的青春底色。
与会校领导为一年来受表彰的集体和个人颁奖。
大会分为序章《新时代程园青年生逢盛世、共享机遇》和《素质过硬、全面发展 程园青年喜迎二十大》《勇挑重担、堪当大任 程园青年永远跟党走》《胸怀世界、展现担当 程园青年奋进新征程》三大篇章,展现了建团百年之际程园青年赓续红色基因、扎根社会实践、勇于开拓创新的精神面貌。
护卫国旗、重于生命的国旗护卫队;为烈士复原画像的“画笔下的红色传承”实践团队;科创筑新梦、勇于挑战“卡脖子”问题的挑战杯国赛主体赛团队;于中共四大纪念馆坚守8000多小时的“小螺钉”青年志愿服务队;28年来坚持教育扶贫的桃岭乡村振兴实践团队;见证革命苏区由脱贫攻坚走向乡村振兴的四川广元乡村振兴实践团队;不忘初心,八载笃行的沪滇边境少数民族乡村振兴实践团队;战疫有我,“青”尽全力的防疫志愿者团队;用一年半的援疆之路走出一条教育扶贫道路的青年教师董海宇;爬千层云梯、踏泥泞山路的西部计划志愿者徐炜;回眸百年来时路、构建校企融合“红色专列”实践团;用初心、缘分、陪伴与坚持“向前进,博青春”的小叶子团队;逐梦蓝天,青春起航的红色机翼师生讲师团;点亮抗癌之路,青春助力健康中国的挑战杯国赛专项赛团队。十四支青年团队分别以青年人的成长体悟带来青春分享,展现了程园青年与时代同呼吸、与祖国共命运的昂扬姿态,也代表全体程园青年发出了“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
青春孕育无限希望,青年创造美好未来。工程大共青团将团结带领一代代程园青年勇立潮头、奋楫争先、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人民,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征程上奋勇前进,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防疫进行时】校领导带队检查松江校区疫情防控工作
5月25日下午,校党委副书记、校长俞涛,副校长夏春明一行实地检查了松江校区疫情防控工作,重点检查了大件快递寄递点的运行情况和新购快递取件点的准备工作。校长办公室、保卫处、后勤实业发展中心等部门负责人参加检查。
在大件快递寄递服务点,俞涛校长一行实地检查了寄件场地、通道设置和防疫闭环管理工作,听取有关情况介绍,并与现场学生进行交流。俞校长指出,为学生提供大件快递寄递服务是配合离校返乡工作的重要保障,必须做好现场防疫管理,为离校学生提供暖心、安心服务。
在松江校区北门快递取件点,俞涛校长一行详细检查了恢复校园快递服务的各项准备工作,查看并听取了臭氧消杀室、二次消杀棚、快递领用棚的运作流程,快递人员投递全流程和收件人领用全流程,对网格化快递领取、快递消杀、快递人员查验等工作提出了要求,强调防范意识不松懈,防控措施要细化到位,确保快递服务的运行保障安全有序。
5月25日起,松江校区为有需要的同学提供大件行李寄递服务渠道,快递取件服务也将适时有序重启,本着“错时错峰、严控网格、严谨核查、严格消杀”的工作原则,学校制定了专项工作方案,确保快递物流服务过程的防疫工作落细落实,安全高效。
第二版
【防疫进行时】教务处:抗击疫情不松懈 教学服务不停歇
编者按: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教务处持续加强党建引领,全体教职工戮力同心,深入落实防疫要求,在积极参加学校、社区疫情防控工作外,统筹兼顾、及时调整工作安排,坚守工作岗位,保持教学服务不断线,工作干劲不松懈,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党员先行,筑起抗击疫情战斗堡垒
教务处党支部切实发挥好组织战斗堡垒和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及时传达党中央、市委和学校党委关于疫情防控的工作部署要求,为彻底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坚强组织保证。支部全体党员同志积极响应号召完成“双报到”,主动参与学校、社区抗疫工作。9名党员同志先后申请进校返岗,奋力冲锋在学校疫情防控一线,2名党员同志积极报名参加市委组织部抽调,赴一线参加疫情防控工作,5名党员同志为支持社区、学校开展抗疫工作捐赠物资和款项累计36000余元,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党员人次不计其数,他们用实际行动全力筑牢抗疫防线,让党旗始终高高飘扬在疫情防控一线。
多措并举,落实线上教学服务
教务处制定疫情防控期间在线教学实施方案,有序推进教育教学工作,确保教师正常开展教学,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顺利完成疫情防控期间的课程学习。通过超星线上教学平台培训、超星线上考试平台培训等各类线上教学培训,帮辅师生顺利进行线上教学。同时,开发了“在线教学平台”功能,方便师生对接课程信息。每日巡查线上教学情况,每日汇总、整理并发布教师课程线上教学信息,累计达26287门次。实行教学平台数据“一日一报”,线上教学总体情况“一周一报”制度等,已编辑日报31期、周报13期,内容涵盖线上教学情况、线上考核情况、教学服务、学籍管理、线上教学平台相关数据、实践教学与创新教育、教学督导专家听课情况等,完整全面地反映线上教学实时动态。
优化服务,及时响应师生关切
教务处通过例会、专题工作会及交流,通过教学副院长、教务员建立与院部以及处内教师的常态联络机制,掌握师生在线教学、课程考核、全程导师等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及时沟通解决。设立了“在线值班室”腾讯会议号,每天在线值守,解答学生疑问,做好咨询服务。设置了办公电话呼叫转移,并将会议号、值班电话通过微信群组由教务员、教学秘书向各院(部/中心)公布,通过公众号进行推送。对师生关切、经常办理的各事项,除通过常规渠道推送、传达外,借助学校官微、校团委公众号等途径,适时开展信息发布。
主动回应,招生工作多举措稳步推进
招办坚决贯彻市教委相关要求,以确保广大考生和考试工作人员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为基础,稳步推进春季招生、专科层次依法自主招生项目的录取工作,做好高水平运动队、专升本、三校生等延期考试项目的解释保障工作。同时坚持推动立体化宣传模式建设,加快线上宣传工作进程,开设了“云上话专业”系列直播和特色一流专业推送活动,同步在各中学、上海国子监发布、学习强国、百度、搜狗等平台进行推送。开设“24小时招生热线”在各大招生咨询平台进行答疑,精准解答考生的各种问题,有效疏导考生的焦虑情绪。
产教融合,合作教育新方案稳步落实
教务处深入落实《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合作教育新方案实施意见》的各项要求,持续推进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突出学科和专业特色,在总结“产学合作教育”“卓越计划”实施经验的基础上,遴选3个学院、4个专业率先开展合作教育示范学院、示范专业建设,与行业知名企业签署合作协议,共同开设“区块链”和“5G+”两个微专业。组织开展16次专题研讨会,从学校合作教育新方案的制定、2022级培养计划修订、示范学院和示范专业建设等方面进行深入交流研讨。
立德树人,2022级培养方案修订有序推进
在校院两级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围绕优化总体思路,组织了14次学院调研和10余次专题讨论会,在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和人才培养委员会的指导下,形成了2022级培养方案修订指南,并于4月初正式启动修订工作。为确保培养方案修订工作的顺利开展,教务处分管领导、相关科室和学院保持密切联系,组织开展了8次腾讯在线会议,针对学院提出的需求及时响应和协调。截至5月17日,62个计划招生专业已完成并提交了培养方案初稿及全部支撑材料。
深化改革,线上一流课程建设培训如期开展
4月21日,学校启动2022年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一流课程”建设系列培训,该系列培训除包含一流课程建设专题培训、教学技术培训、交流分享、教学评价解读等不同模块外,还在往年培训的基础上,增加了虚拟教研室建设和课程思政指南编制等相关内容。系列培训面向我校市一流、市重点课程负责人及团队成员,2020-2022年各类校级课程建设项目负责人及团队成员开展,截至5月18日,“一流课程”建设系列培训已开展5场,参训教师累计975人次。
“督”“导”并行,确保线上教学质量
教务处始终坚持抓好教育教学质量不放松。制定线上教学质量保障方案,教学督导专家组以“导”为主,督导专家分组并建立工作群,建立学院与督导专家的密切对接机制,确保教学督导工作实效。截止目前,31位督导专家已累计听取546门课程。督导专家们不仅专注督查教师授课、师生互动、学生到课率、学习效果等情况,还用心反馈线上课程教学设计、教学形式、教学平台运行等情况,为提升线上教学效果,为本科教育教学提质增效提供了切实有效的第一手数据。
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教务处全体教职工将继续服务不断线,干劲不松懈,落实疫情防控各项要求,当好“守护者”与“助推者”,为最终取得疫情防控的胜利贡献力量,为进一步深化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高素质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有力支撑!
第三版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党章学习小组组长示范集中教育正式启动
不忘初心学党章,牢记使命向未来。5月26日,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党章学习小组组长示范集中教育正式启动。
校党委副书记史健勇在启动仪式上讲到,今年是第一部《中国共产党章程》通过100周年,学校党委以此为契机开展党章学习小组组长示范集中教育,正当其时,十分必要。通过系统学习《中国共产党章程》,重温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发展史,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伟大建党精神,有助于帮助广大青年加强政治锻造、追求政治进步。他希望同学们在学习党章过程中能带着思想学、带着问题学、带着责任学、带着使命学,努力做到原原本本学党章、认认真真悟党章、扎扎实实践行党章。他从三个方面勉励青年学生,一是深刻认识学习贯彻党章的重大意义,二是在“学、思、悟”上下功夫,三是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践行听党话跟党走的誓言。
启动仪式在《不忘初心 学党章》的视频中拉开帷幕。仪式上,校党委组织部副部长熊伟讲解了示范集中教育计划,校团委书记董旖旎介绍了示范集中教育素拓学分认定要求,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组织委员刘芳介绍了示范集中教育师资队伍情况。管理学院党委入党积极分子臧圣佳代表示范集中教育对象发言;多名学生代表结合自身学习和工作实际,表达了自己学习和践行党章的决心和信心,体现了程园学子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启动仪式结束后,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许传宏以“历史的选择与第一部党章的诞生”为主题讲授集中教育第一课,着眼大历史观视野深入浅出地阐释了历史发展的必然逻辑,以详实的史料带领大家回到第一部党章诞生的历史现场,引领学生坚定历史自信,从历史中汲取精神力量。
百日冲刺 2022年就业工作进入攻坚阶段
5月24日下午,学校在线召开2022年就业推进会暨学生工作例会,就进一步做好校园疫情防控和就业“百日冲刺”工作进行再部署、再推进、再落实。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朱晓青出席会议并讲话,学生工作部(处)、研究生工作部部长朱蓓主持会议,团委负责人、各学院党委(党总支)副书记参加会议。
朱晓青副书记、副校长强调,就业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晴雨表和稳定器,也是学校办学实力的“金标准”,面对当前复杂严峻的就业形势,一要持续提高站位,夯实全员就业一盘棋。要深刻认识就业工作的重要性,以坚定的信念咬紧牙关稳就业,充分汇聚校友、教职工、家长等多方资源,坚持全员、全方位、全过程保障毕业生更充分高质量就业。二要抓紧育人主线,增强服务国家内驱力。要层层夯实责任,持续推进“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多措并举拓宽就业渠道、挖掘企业职业生涯教育资源;要依托国防教育,积极动员毕业生应征入伍报效祖国。要坚持三全育人,持续开展系列化就业育人主题活动,打造就业金课,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就业观和择业观。三要狠抓工作落实,做好就业精准帮扶。要认真研究上级就业政策,帮助学生用足用好各项政策红利。要利用好教育部、上海市、学校就业平台,做到实时共享、精准推送,确保待就业毕业生安心离校返乡。要时刻关注排摸重点群体就业动态,做好一对一暖心帮扶。四要善于主动思考,严守就业工作底线。要加强预判,积极应对潜在的问题与挑战。要健全核查机制,严禁弄虚作假,切实将就业工作落地落实。
朱蓓部长总结了上阶段学生工作,并对下阶段重点工作进行部署。校团委书记董旖旎、各学生工作部(处)副部(处)长就下阶段疫情防控及学生工作进行要点提示。各学院党委副书记对2022届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工作进展、推进难点、工作举措、“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结合学院的实践与思考提出建议和意见。
各学院还交流了现阶段校园防疫工作,将继续保持如履薄冰的警醒、决战决胜的姿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抓紧抓实抓细各方面工作,坚决杜绝校园疫情破防点,妥善做好学生离校返乡工作,不断巩固扩大疫情防控成果,筑牢校园疫情防控坚固防线。
学校召开一流课程建设教学技术培训会
为全面打造“金课”,贯彻落实一流课程“双万计划”,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打造智慧课堂教育新环境,5月26日下午,学校通过腾讯会议召开一流课程建设教学技术培训会,特邀超星平台、我校“爱课堂”ICLASS平台、学堂在线、智慧树平台相关负责老师做专题报告。
培训会上,超星平台项目经理胡子琦作了题为“超星平台助力混合式和线下一流课程建设”主题报告,详细介绍了如何对标一流课程审查指标,基于超星平台建设线上课程,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并进行课程迭代建设。
我校人工智能产业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国中教授分享“爱课堂ICLASS助力线上线下教学”,介绍了我校自主研发的爱课堂ICLASS平台的混合式教学过程设计。电子电气工程学院王娆芬副教授分享了《自动控制理论》在爱课堂平台上的建设,从平台建设、课内应用和使用成效三个方面介绍了《自动控制理论》在ICLASS平台的建课和使用经验。
学堂在线资深培训师姚保峰作了题为“教育数字化背景下:雨课堂如何助力教育教学改革”主题报告,介绍了雨课堂在教学内容建设、教学过程设计和教学活动管理方面如何助力教育数字化和教学改革。通过全程实操使用雨课堂直播互动的方式,让老师们深入体验了“雨课堂”教学工具的强大功能和简便的操作方式。
智慧树平台金课咨询师姜杉分享了“智慧树课程平台建设新形态”,从平台2.0功能介绍、AI课程与知识图谱、全景教室、课程思政建设方案、虚拟仿真平台应用等方面介绍了智慧树平台建设的新形态,并对智慧树平台在慕课西行和助力课程上线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的相应举措进行了介绍。
本次一流课程建设教学技术培训会,旨在进一步提升教师教学信息化能力,全面强化线上教学与课堂教学的有效衔接,加快推进学校教育现代化,持续推动“人工智能+教育”深度融合提供了有力支撑。(白鹏玲)
2022年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科技活动月正式启动
2021年6月,国务院印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2022年2月,上海市通过了《上海市科学技术普及条例》,推动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科学、崇尚创新的良好氛围。为激发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宣传科技创新成果,学校于5月28日至6月28日举办“崇尚科学,拥抱科技”科技活动月。活动月期间,将开展“科普大咖面对面”“程园科普系列讲座”“科技创新成果展示”和“科技政策宣传解读”等系列活动。
5月29日,“程园科普系列讲座”活动正式拉开帷幕,科研处处长方宇、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联席办公室产业组组长戴志明出席活动。当天活动分上午、下午两场,航空运输学院副院长王大中教授和杜丽娟老师分别做了题为《飞行的奥秘》和《飞得远的纸飞机》的科普讲座。讲座主要面向中小学生,从人类的飞天梦想开始,到认识飞机、飞机升力原理的飞行奥秘;从山海经里的飞行密码、飞机的组成,再到苏珊娜飞机的折法,带着观众们一起动手来折一架“飞得远的纸飞机”。讲座现场气氛热烈,同学们认真聆听、思考,积极参加互动。本次活动充分激发了青少年探索科学的兴趣,启迪他们科学的思维方式,让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尽早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
本次科技活动月也得到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联席办公室的支持,程园科普系列讲座除通过腾讯会议的方式开展外,还首次登陆了G60直播间。当日,参加科普系列讲座活动的观众近1800人,很好地营造了尊重科学、崇尚创新的良好氛围。(郑凌莺)
【防疫进行时】我校疫情防控再添安全屏障
臭氧消毒设施投入使用
此轮上海疫情给校园防疫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校门是校园防疫的第一道防线,而物表传播又是新冠病毒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为守牢物品进校防线,根据学校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的部署要求,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迅速行动,为校园疫情防控再添安全屏障。
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于5月3日起启动设计建设方案并执行采购,5月9日臭氧设备到校,5月10日完成松江校区设备安装调试、操作人员培训和消杀流程设计,5月11日按期投入试运行。长宁校区、虹口校区的臭氧消毒设施分别于5月17日、20日投入试运行。
臭氧消毒设施由臭氧发生器、空气处理系统、浓度检测仪、消杀室等构成。臭氧是一种强氧化剂,对各种致病微生物有极强的杀灭作用,在相对密闭的环境下,臭氧能实现全方位、快速、高效的消毒杀菌,具有消毒无死角,杀菌效率高,除异味,无残留,无污染的特点。
臭氧消毒设施试运行以来,设备运行稳定,作业流程不断优化,物品进校前经过臭氧消杀,有效降低了病毒物表传播的风险,为我校常态化疫情防控提供了有力保障。
第四版
全国高校党建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名单发布 工程大榜上有名
编者按 5月24日,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发布了《关于第二批新时代高校党建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工作和首批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建设单位验收结果的公示》,其中,我校电子电气工程学院党委通过“全国高校党建工作标杆院系”的验收,城市轨道交通学院教工第一党支部通过“全国高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的验收。
标杆 电子电气工程学院党委
电子电气工程学院党委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明确“党建引领,助力‘智能+’人才培养”标杆院系建设目标,坚持以一流党建引领一流学院建设,制定“4项工程”“8大计划”实施路径,努力做到“五个到位”,积极为培养适应社会发展、具有国际视野和较强竞争力的电子电气工程人才,为创建国内知名的一流学院提供坚实的思想支持、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撑。
学院党委加强政治建设,将党的领导始终贯穿各项工作。坚持抓基层强基础,学院班子和支部落实3+1清单,制定88项学院制度。全面增强党组织生机活力,把党的基层组织建在最活跃的细胞上,建立跨系(室)、跨专业科研团队党支部——人工智能党支部;把党建活动阵地拓展到人气最旺的地方,设立学生生活园区党建活动室。制定系室决策管理制度,把全面从严治党落到基层,把党的领导体现在系室中。
学院党委践行“立德树人”,用实际行动建功新时代。成立“劳模创新工作室”,传承劳模精神;专任教师“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配备达100%;指导学生在“互联网+”、挑战杯等重要赛事中,获国家级、省部级奖200余项。连续向西部地区输送毕业生,近200名学生获得优秀毕业生称号。涌现出上海市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上海市大学生年度人物。
学院党委奋力“改革攻坚”,助力“智能+”科技强国。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做到开门办学,坚持开放合作。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自动化专业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获批上海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聚焦中国制造2025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过程中的卡脖子问题,成功获批国家级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总经费达6815万元,在国家科技部重大项目中实现了学校历史性突破。聚焦航空领域需求,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民航联合基金重点项目“多源数据融合的机场道面关键参数提取和状态评估技术”等。获批上海市数据智能技术及其应用协同创新中心,上海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专业技术服务平台2个,为国家、上海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等重大需求提供平台支撑与服务保障。创建期间,学院党委获得“上海市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方志军教授获“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荣誉称号,获批上海市教育系统“劳模创新工作室”1项,获批学校首批“三全育人”示范学院。
样板 城市轨道交通学院教工第一党支部
城市轨道交通学院教工第一党支部于2019年12月被教育部确定为“第二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支部共有党员30人,其中新发展留学归国青年教师成为预备党员1名。这是一支极具活力的党员队伍,青年党员占比75%,高职称占比43%,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比达76.7%,具有企业工作背景占比达85%。
教工第一党支部是城市轨道交通学院支部建设的排头兵,他们始终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党旗为方向,以党建为引领,强力推进产学研协同发展,奋力实现同频共振、同向聚合。
党支部着眼于提升党员综合素养,健全学习教育机制,创新“三会一课”形式,形成了“活动要扎实,特色要鲜明,效果要明显”的“三要”组织生活原则、“定期、定点、定主题”的“三定” 模式和“见人见事见精神”的“三见” 要求。结合实际深化推行“轮值主席”“党员自我教育管理机制”等制度,把牢党员教育质量。
支部着眼于夯实基层党建基础,健全党员队伍管理机制,注重党员思想动态研判,经常性组织党员开展谈心谈话。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推进支部党建工作信息化升级。推进支部党建管理“精细化”工程,校准监督处置平台指南针。
支部建立“考核化”激励机制,推进党建活动标准化建设,通过年度考核、半年考评、季度考察、月度考绩,鼓励党员履行好党员义务,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党支部以“上海市轨道检测与安全评估服务协同创新中心”为依托,搭建支部服务行业发展平台,营造党员先行示范,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努力扩大服务效应。基于上海市青少年科学创新实践站,支部党员坚持为校外青少年开展科普知识讲解及创新实验,覆盖全市60余所中小学生近500名学生。
党支部积极与行业企业开展联合党建活动,共享行业和区域化党建资源,有效提升党支部学科专业的水平,形成校企合作基层党建的典型案例。联合上海申通地铁维保建立“三师工作室,发挥“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引领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轨道交通科研创新活动,为轨道交通专业培养后备人才。党支部始终围绕“七个有力”, 守正创新,提升支部服务“交通强国”战略,打造了“四大平台”,形成了一条党建引领、协同育人、创新服务行业和社会发展的纽带,实现了促进教育、专业、学科发展攀登高峰的新机制,战斗堡垒作用提升显著,党支部党员也在服务科创、服务行业和服务社会中,促进了学科专业的高质量发展,荣获一批国家级和省部级的高水平教学与科研成果。
支部“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的成功创建,将进一步增强学校基层党组织建设、激发党员活力、促进党建与业务融合。在学校和学院党委的坚强领导下,支部将继续负重拼搏,砥砺前行,在服务国家战略、推动区域发展和行业进步的征程上,大踏步自信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