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二十大,科普向未来。10月9日,“物理实验智与美”系列科普活动圆满落下帷幕。该系列活动由我校科研处组织,数理与统计学院承办,数理与统计学院王慧琴教授主讲,数理与统计学院分管教学的吴建宝副院长主持。从暑假开始义务为广大青少年及市民送上物理思想启蒙教育的科普盛宴,宗旨是开展物理思想启蒙教育,丰富广大市民的物理知识,提升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
为开展好本系列讲座,王慧琴教授带领团队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面对不同群体规划了五讲,分别是:物理实验之美妙——从埃拉托色尼测地球圆周谈起;从经验到经典,物理实验的贡献;医学影像的物理基础;手机里的诺贝尔奖成果;光的前世今生和未来。
第一讲“物理实验之美妙——从埃拉托色尼测地球圆周谈起”于2022年6月25日晚拉开序幕,面向上海市的广大中小学生。讲座从物理界最强朋友圈讲起,激发了广大中小学生们的惊奇赞叹,共吸引了1093人线上围观听讲,现场氛围持续火爆,反应热烈,孩子们积极回应王慧琴教授的问题,并提出自己的疑问,点赞数达到12.4万。
第二讲“从经验到经典,物理实验的贡献”,于2022年7月2日晚进行,主要面向大、中学生,讲述了物理学的建立和发展历史。先从统治了人们思想1千多年的经验物理讲起,从古代东方文化中心讲到西方文化中心。这期讲座对大中学生的触动很大,讲解的这些实验都是用最简单的仪器设备,得出了最根本的科学结论。
第三讲“医学影像的物理基础”,是针对广大市民关注较高的医学影像检查的问题而特别准备的一场讲座,于2022年7月9日晚举行,这次讲座还特别邀请了上海市松江中心医院影像科刘凯医师一起与市民进行互动,答疑解惑。讲座以一个西瓜为检查对象,形象生动地讲解了超声检测、X射线、CT、核磁共振等四种影像检查的物理机理、影像特点、适用范围和注意事项等内容。听众互动积极,反应热烈,引起了较大的反响,据部分在医学领域从业的听众反应,这部分内容对他们理解影像非常有帮助,他们作为影像检查机器的使用者,在学习过程中并不要求知道检测的原理,听完这次讲座后对影像后面的物理图像的理解就更清晰了,他们建议将这期讲座的录像重新制作在公共平台上推送,让更多人受益,特别是医学类学生。
第四讲“手机里的诺贝尔奖成果”,于2022年7月16日晚举行,选择手机来作为科普主题,面向广大市民。本次讲座讲述一部智能手机背后的9个诺贝尔奖成果技术,对显示、触控到手机背后的寻址、识别等一系列技术做了一次梳理,还请了本行业知名企业的孙捷工程师一起为大家互动,为关注新技术发展的人群送上了一场营养丰富的科普大餐。
第五讲“光的前世今生和未来”于10月9日晚开展,王慧琴教授从光的前世、光的今生、光学的发展历程、光学的当前社会应用及光学的未来等五个方面分享了光的发展历程,还特别结合今年颁发的物理诺贝尔奖的内容进行了解读和讨论。近两小时的讲座,营养丰富、信息量大,王慧琴教授信手拈来的科学家典故、生动翔实的实验讲解,为学生们打开了一扇通向光电世界的窗户。
“物理实验智与美”系列科普活动于10月9日圆满落下帷幕,五期讲座内容深受大中小学生、市民和相关从业人员的喜爱,2000多人次围观听讲和互动,起到了良好的科普效果。本次系列活动得到了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科研处和数理与统计学院的热情鼓励和大力支持,为科普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大力的保障。